櫻桃邊緣
有人問,學心理學的人養小孩會有什么不同嗎?
我就是一個學心理學的媽媽,我有個快2歲的孩子,男孩。

孩子很聽話,懂禮貌,會撒嬌,喜歡媽媽抱抱;1歲半能自己吃飯,出門會說拜拜,回來會說你好;換了尿布會自己丟,頭上抹了洗發露會自己洗;數數能從1數到10,不過沒有7。
是不是很厲害?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學心理學的媽媽養娃的全部,那么還有后半段——
1歲半能自己吃飯,但會吃得全身都是;出門會拜拜,但還是要先大哭一場;換了尿布會自己丟,丟完還要翻翻垃圾桶;頭上抹了洗發露會自己洗,洗完還要嘗一嘗。
我知道你肯定偷偷地笑了一下,心想,學心理學的人養娃好像也就這樣。
于是你又以為這就是學心理學的媽媽養娃的全部?還不是,下面才是完整版——
孩子哭孩子笑孩子鬧孩子長高;孩子耍脾氣要小汽車,去游樂場不想走;孩子體貼孩子叛逆孩子打人孩子亂跑……我都接受,不管他是什么樣,他都永遠是我的寶。
學心理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尊重生命原本的模樣,幫助孩子去到更好的地方。他跌到了,我告訴他要自己站起來,不是地板壞,而是自己要小心;他要什么東西沒拿到,一直哭,我告訴他,寶貝,要好好說出來,大聲哭媽媽也不知道你想要什么;遇到不認識的小朋友,我鼓勵他去一起玩,搶不到玩具就拿水果換;我會帶他看書、聽音樂、去動物園認識好多好多的動物;也會帶他去超市,讓他要吃什么自己挑,但是只能挑一個;他發脾氣的時候我會先問他怎么了,而不是先說“別哭”。
孩子的生命才剛剛開始,我們對他的態度,會成為他以后面對自己人生的態度。
他長大后也會有自己的小秘密,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人生。但只要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有一個永遠支持他的媽媽,就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