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
成就了一個個票房神話的黃渤,同時也是在完成“黃渤”IP的一次次增值,最終達成了“黃渤”IP的與眾不同。
在演藝圈,演員黃渤的表現可圈可點:演技好,沒演砸過一個角色;零差評,毫無爭議的好好先生;無緋聞、無丑聞。十年的時間,演員黃渤名利雙收。
“黃渤”,毋庸置疑地成為電影公司爭相邀約的大IP。不少影視圈人士透露,將近一半的劇本在談投資時,都會打著擬邀請“黃渤”主演的名號。
在英語世界,如果提到IP,人們首先想到的只能是“IP地址”。只有特別指出,對方才能明白你說的是“知識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現在這個概念在中國變得炙手可熱,因為一個好的IP,它必須能拍攝成影視劇;也可以融資,有人愿意出資投拍;也可以被營銷,具有足夠的賣點說服投資人砸錢;可觀賞,影院愿意排片,觀眾愿意買票。這幾個要素互為因果,缺一不可。
在黃渤看來,不管是演員,還是公眾人物,都可以稱之為“IP”,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品牌,作品也好,形象也好,都需要經營。演員黃渤就這樣成了一個優質IP,從演員到IP,再到優質IP。
有媒體評價說,通過hold住角色,黃渤hold住了電影票房,繼而hold住了粉絲和世界。
因為電影《斗牛》而在2009年開通新浪微博的黃渤,現在已是坐擁2373萬粉絲的大V,隨隨便便一條微博,就有著少則千條多則數萬條的轉發。粉絲經濟時代,粉絲數直接影響了明星們的身價和選擇權,大V黃渤的粉絲們也把他送上了現象級綜藝——東方衛視明星真人秀《極限挑戰》,最高收視率全國破3,網絡播放超過16億次。
在葛優統治了中國人笑神經十年之后,黃渤讓觀眾見識到了另一種幽默。
2000年,《上車,走吧》作為電視電影在電影頻道播出,黃渤飾演了一個來自膠東半島的年輕人高明。《上車,走吧》獲得了當年金雞百花獎“最佳電視電影獎”。
自此,對草根階層小人物惟妙惟肖地刻畫和演繹,成了黃渤的看家本領:電影《瘋狂的石頭》里的小賊黑皮、電視劇《生存之民工》里的薛六、電影《斗牛》里的農民牛二……
黃渤時常調侃自己為“體力派”演員,在偶像派和演技派之外。他拍過最辛苦的一部戲是《斗牛》,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村,那條滿是碎石塊的山路上,黃渤總是需要一口氣沖上山頂,一天得跑36趟,鞋都磨破了幾十雙。最多的時候,一個鏡頭拍130多遍。但黃渤跑得非常開心。
《瘋狂的石頭》結尾處,黃渤也在跑。
“我演的角色大多數都是城市底層,或者城市邊緣人。其實任何文藝作品能夠被大家喜歡,一定是跟這個時代有所契合的。大家會聞到熟悉的味道,看到熟悉的場景、熟悉的人物,文藝作品一定是和時代貼合的,再加上外型的幫助。但是每個人物都是不一樣的,每個故事也都不一樣,我會盡量把它做一些區分。”黃渤闡述飾演草根階層小人物的心得。
2014年,黃渤主演了三部影片:《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親愛的》,票房總和為17.15億元,而此前完成的三部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和《101次求婚》同時上映,斬獲近27億元的票房,再加上之前拍的所有電影,黃渤成為“五十億帝”。
但黃渤非常理性地看到自己作品票房井噴式增長背后,是整個中國電影市場體量的高速增長,“這一切,是趕上了好時候”,風來了。據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15年1-6月,全國新增影院771家,其中省、地、縣級城市影院分別新增158家、203家、410家,分別占比21%、26%、53%。全國新增銀幕3993塊,省、地、縣級城市影院的銀幕增加數分別占比27%、29%、44%。
成就了一個個票房神話的黃渤,同時也是在完成“黃渤”IP的一次次增值,最終達成了“黃渤”IP的與眾不同。
管虎跟黃渤說過,“你身上最值錢的就是這點兒樸實”。拿了金馬影帝,侯孝賢囑咐他:“該賺錢賺錢,但身上那股樸實的勁兒別丟了。”
與《上車,走吧》里那個剛剛進城的農民工相比,黃渤今日的生存境遇已有了天壤之別。但這十年,名利對他的改變不大。
2015年12月12日,北京金寶街金寶匯的電影主題餐廳內,黃渤舉辦了“黃渤十年·感恩家宴”。家宴上,黃渤笑著調侃,十年前媒體朋友們采訪自己,都一板一眼,現在開始亂來了:“大家叫我什么‘國民小鮮肉、‘盛世美顏,這我也就忍了,但是后來居然叫我‘青島貴婦、‘國民壞叔叔”。
隨后,大屏幕上還打出一張前幾年出版的報紙版面,黃渤的專訪,上面有三個小標題,“沒換老婆”、“收入高了”、“還沒定型”,他樂呵呵地說:“這幾個標題現在還適用,幸虧這幾年沒有做虧心事兒。”
黃渤承認,成名的確帶來了好處,受人尊重,各方面的條件也越來越好,但他不喜歡那種狀態。他不排斥高檔小區,卻更喜歡去馬路邊的菜市場,住在旁邊的居民樓里,覺得特別踏實,生活處處充滿生機,可他已經沒什么機會坐地鐵了。
演員是需要生活的職業,如果一味地忙碌,脫離了生活,一直往外掏、往外掏,早晚有被掏干的時候。黃渤2015年選擇“休息”,是因為他覺得被工作架空了,離生活有點遠,他想用另外一種方式靠近生活。比如,參加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極限挑戰》給了黃渤靠近生活、靠近普通人的機會。比如節目里有一期,他是真的替一個快遞小哥送快遞,電話是真的,單子是真的,就拍攝內容而言,送十多家就夠了,但當天真的有一百多個單子要送,各種催。黃渤想萬一弄掉一家、弄丟一家,又萬一是貴重東西怎么辦?一整天的工作完成后,他整個腦子都是木的。
“年輕的時候,時常認為最鋒利的和最狠的東西就是最好的。現在隨著閱歷的增長,也懂得了小橋流水,潤物細無聲,那個里面蘊含的那種力量。隨著年齡的增長,確實在丟失很多東西,比如說純真、懵懂,比如說我們的腎上腺素,或者說青澀。此消彼長,丟掉一些東西的同時,可能又收獲了其他的東西。”黃渤說。
一位黃渤工作室的同事說:“最開始認識他就是《瘋狂的石頭》,大家容易把他歸為小人物這一類。但作為一個演員來說,他其實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多方面的表演技能,他可以塑造不同類型的人物。黃渤很幸運,有了更多的空間,就可以展示他不同的技能,所以才有《親愛的》,才有《西游降魔篇》,才有那么怪的孫悟空。”
問黃渤,僅僅用運氣解釋他的紅是不是太過簡單,同時間,那么多藝人,為什么只有黃渤被送上票房高地?黃渤只是笑笑。成名后,黃渤及其團隊又是如何使用這個IP?謹慎選擇和敬業配合的態度讓IP本身獲得了更多加分。
《極限挑戰》播得如火如荼之時,二手車交易平臺——人人車CEO李健卻很焦慮。作為一個互聯網項目,他需要找到一個公眾人物作為介質,告訴公眾他做的事情“靠譜”。
“誰的個人形象能幫助我們這個品牌建立和用戶之間的信任,花了三周的時間,鎖定了黃渤。”李健說,“這是個人人都愛黃渤的年代,人們一方面喜歡黃渤的電影,另外一方面,黃渤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比較勵志的故事。”
談及為何考慮人人車的代言合作,黃渤工作室的工作人員說,他們做過相應調查,中國二手車市場的爆發性增長,2014年上半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282萬輛,同比增長12.8%,潛力巨大。但市場非常不規范,不透明、不誠信、吃差價的傳統交易模式,令很多消費者既心動又不敢進入。
“當一個演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時,市場上的需求也就越多,這個時候,他必須謹慎,一是對自己負責,二是對別人負責。這也是變相地在維護自己的聲譽。不是說代言找來了,只談一個價格,還是要盡可能地去了解代言公司的情況,了解這個公司所在的行業”,黃渤及其團隊對找上門來的代言邀約都抱著相當謹慎的態度,并不是簡單的“價高者得”。
尋找黃渤的途中,李健很快遭遇到挫折,他托一個熟人,找到黃渤工作室的負責人,告知了人人車的代言合作需求。整整兩個月,合作還沒有敲定下來,李健有些心灰意冷,“二手車行業確實給人一種不誠信的感覺,藝人的謹慎也是有理由的。”
但他并沒有放棄,繼續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跟黃渤工作室打聽進展:“一開始,人家告訴我,黃渤檔期特別滿,沒時間……后來,做了很多次溝通,托了很多朋友傳話,終于有一次,對方松口了,答應見面了。”
李健在見到黃渤工作室負責人的同時,也看到了一份調研報告,“被震到了。”原來,黃渤工作室就人人車值不值得做代言、能不能做代言、安不安全做了一份詳盡的調研報告。這份調研報告,在李健眼里,堪比很多投資人做的調研報告。針對“用戶買到了問題車,想去尋求售后處理,人人車到底能不能給處理?”“會不會用戶的投訴會轉化為對代言人的投訴和不滿?”等等問題,都做了相應的調查和評估。
“代言得合規合法,比如說像現在的新《廣告法》,對于明星代言是有些規定的,那就得把這件事情放在第一位,不能跟《廣告法》有任何的觸碰,本質上就是對消費者的負責任,就是在維護自己的聲譽嘛,所以我們把這個事看得很重要。”黃渤工作室工作人員說,這并不是個案,對于代言,他們的前期調查和評估是必做環節。
李健和工作室負責人聊了兩個小時,最終敲定了代言合作。李健感嘆:“人人車的模式比較獨特,一般人還不容易理解,一個明星的經紀人團隊,竟能把工作做到如此專業。”
在人人車官網,有一個60秒版本的廣告,結尾處,黃渤從側面走上來,站到正中間,站成一個人字,跟“人人車”LOGO中間那個“人”字相重合。
這個動作是黃渤自己設計的,他說:“我這樣走一下,別人對你們的名字印象更深。”
為了這個廣告,人人車高級運營經理泉四跟黃渤工作室和黃渤本人溝通了兩個多月,一路合作下來,她感慨很深:“這個互聯網時代,有很多人就是為了快速地出名,或者快速地發財,會做很多看上去有爭議的事情。我覺得在這個年代,愛惜自己羽毛的人是格外難得和清醒的。黃渤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有一種很自持的清醒。有了這種清醒,他就不會什么錢都要,他會選擇最符合自己價值觀的那一套東西。”
黃渤工作室的相關工作人員也非常認同:“投資業,當你迷茫的時候,多半會錯,而且越是踏著浪尖走,死得越快。凡事都有周期,都有輪回,財經行業如此,影視行業一樣。因此,認清自己的位置,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有可能走得久一些。要不然怎么吃進去的,早晚還得吐出來,所以并不是擺在面前的錢都應該要的。”
2011年,黃渤工作室成立,一方面,是為了更專注、更有目的性地為藝人打理工作,另一方面,是為了能幫助藝人實現更全面、更定制化的商業合作拓展和運作。
“(創立)工作室還有一個角度是,任何事情單打獨斗都是不行的,所以要做更大的東西,必須要成立一個團隊,然后慢慢地,這個團隊可以發展成產業鏈中的一個環節,這是早晚的必經之路。”黃渤說,自己的工作室更像一個小型公司。
除了藝人工作室常規的經紀宣傳事務管理、品牌形象和商務代言維護拓展、投拍電視劇和電影后期制作等功能,以及為黃渤本人開發和量身打造劇本外,工作室更要做好商業拓展。
在媒體的報道中,黃渤工作室的成績有目共睹,參與的《泰囧》《廚子·戲子·痞子》都不錯,工作室作為《泰囧》的出品方之一,雖然沒有參與資金分配,但鍛煉了宣傳和發行隊伍。《廚子·戲子·痞子》參演的三位明星則以片酬作為資金入股。
但黃渤和他的團隊心里都很清楚,影視只能是其中的一環,一個優質IP必須要有延展性,要能達到所有可抵達的邊境。
據共達電聲的公開消息,2015年12月4日,A股中小板上市公司共達電聲公告稱,擬收購預估值41.2億元的兩家公司——春天融和、樂華文化各100%股權,進軍娛樂影視業,其中春天融和、樂華文化的預估值分別為18億和23.2億。黃渤工作室擁有春天融和1%的股份,以這次收購價計算,賬面價值為1800萬元。
“其實這次收購涉及到很多影視圈人士,比如管虎、劉和平,因為組成一個影視產業的要素很多,演員只是其中一環而已。影視公司的上市,這只是一個資本市場的行為,”黃渤說,“它也就是過往云煙,我們更關心誰能走得久、能走得好,更關心怎么能把公司做得更扎實,更久。”
在這個基礎上,黃渤盡可能拓展自己的IP外延,于是他選擇在2015年10月加入由任泉、李冰冰和黃曉明共同投資組建的明星風險投資機構StarVC,成為合伙的天使投資人。任泉為具體操盤者,只投資非影視公司,并且明星合伙人只做公司投資人,不做品牌代言。
“我希望通過這次合作,能把所有人的力量集結到一起,收獲到一些好的資源,接觸到一些好的項目,更重要的是,和這些專業的人士在一起,能夠學習到很多專業知識。”黃渤對任泉的信任溢于言表,“對于我來說,現在不能拿出很多精力來做,那就找一個值得信任,專注的人,一起去做。”
黃渤工作室也開始涉足自制劇項目,考察影視劇的投入開發,并試水與“黃渤”IP相關的衍生品。
黃渤工作室推出了一款和ZUK聯合打造的HB+ZUK定制版手機,包括黃渤精心錄制開機動畫、鈴聲及特別設計定制的包裝盒、手機殼、紋身貼紙等。
“我們做HB+ZUK定制手機、做‘黃渤套娃系列卡通形象、和優定制合作推出的‘HB+UDZ系列服裝等。一方面是對粉絲的回饋,另一方面也是把電影之外的衍生品做進一步的嘗試,因為在這方面我們和歐美等相比差距很大,所以我們慢慢地嘗試、摸索,希望能往前更進一步。”黃渤工作室的工作人員也說,這一系列試水是想看看在影視作品之外,他們的外延可以抵達何處。這類衍生品,目前僅僅是開始,后面還會嘗試更多的可能,除了卡通形象,還有別的一些設想。重要的是,黃渤工作室的人都覺得做這些事情好玩,夠酷,愿意去做。
科技界的評論人士認為,黃渤和ZUK手機的合作是“明星和科技圈的跨界”。但黃渤本人并不這么認為:“其實誰也不知道自己將來可以做什么?我覺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可以多嘗試。”
在他看來,一個人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不止于世俗定義中把做得相對出色的事情叫做職業。黃渤拒絕任何定義和束縛:“我不希望有什么標簽,就是跟每一個人一樣,客觀地存在著,我也不希望被更多的目光一直盯著。”
(劉宇薦自《財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