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丁鴻
說到創業,都會覺得這是大人們才忙叨的大事兒。其實,在海外,十幾歲的小小CEO比比皆是。很多孩子在小學就開始有自己的“商業點子”,有一些,不但下海經商,更開始為自己今后的創業發展平臺思前想后了。

美國父母不會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當他們還比較小的時候(小學低年級)特意強調“創業”這個詞。不過,縱觀他們對孩子的很多早期培養,都是在為其日后“創業”打各種各樣的基礎。
獨立能力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美國父母就會開始不斷培養其“獨立”能力。這種關于“獨立”能力的培養,有生活獨立的培養,還有精神獨立的培養。先來看看在生活方面,美國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通常他們會訓練18個月大的嬰兒學會自己用杯子喝水,能夠自己揀起掉在地上的玩具。
當寶貝到了2至3歲,會進行上廁所訓練,讓寶寶能夠學會控制大小便;這個時候也會讓孩子開始學習用叉和勺吃飯;教會孩子能夠比較熟練地穿脫衣服、開合拉鏈。
3至4歲的幼兒,獨立性有所增強,前面說的那些技能已經漸漸熟練了,幾乎不用成人的幫助,自己會扣紐扣、系鞋帶、吃飯、洗臉、刷牙等;所以父母會鼓勵他們繼續努力,自己的事兒自己做。
等到了5至6歲,有的家庭會讓小寶貝學會自己洗碗,能夠整齊地保管自己的東西。
在生活獨立方面,無論家庭經濟條件如何,無論孩子年紀多大,美國父母都注重從小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鼓勵孩子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或者給孩子安排一個固定的勞動崗位,讓孩子學會一些必要的勞動技能。等孩子18歲了,父母會鼓勵其“離家出走”,自己打工賺取生活費,自己貸款完成大學的學業。
丁鴻老師的育兒經
光有生活能力上的獨立還不夠,美國父母會培養孩子精神上的獨立。精神獨立是成功的創業者必備的重要素質。因為在創業過程中,無論是選擇創業項目、挑選創業伙伴,還是找準創業時機、尋找創業資金,只有學會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出正確選擇,才能使創業得以順利地開展。
美國父母會鍛煉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堅強的品質。他們鼓勵孩子自己為自己的事情做選擇,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有些時候,父母還會開家庭會議,讓孩子們就家長里短的一些事兒,暢所欲言,發表意見。
學會理財
在日常生活中,美國父母不會太多和孩子直接提創業,提經商,提掙錢,但是會先循序漸進地把理財的概念教給孩子。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教其如何使用零花錢、如何存錢、如何賺錢、如何使錢增值等。
在孩子3~5歲時,父母就會教他們識別硬幣及其價值。有的父母會給孩子儲蓄罐,也會和孩子一起討論使用零花錢的想法,有的還會讓孩子了解“投資”的概念。總之,這個時候,小朋友對儲蓄(存錢)、消費、投資這些詞已經不陌生了。
到了6~10歲時,父母在日常購物時會讓孩子一起做決定,讓孩子學會比較商品的價格并使用優惠券。這個時候,父母還會教孩子如何記賬,自己的零花錢,都用到哪兒了,用了多少,還剩下多少,都一筆一筆地記清楚。
11~18歲,父母會教孩子如何理智地使用信用卡,還會為孩子開個儲蓄賬戶,并教他們了解利率變化。有的家庭會向孩子介紹股票、債券等多樣化投資的概念。
丁鴻老師的育兒經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雖然“創業”“經商”等字眼不常被提起,但是美國孩子循序漸進地,潛移默化地在進行創業理念的塑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從小認識、體驗、學習現實世界中經濟生活的種種規則。老師和父母會給他們很多現實場景,讓他們把這些經濟規律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學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學習興趣
美國的爸媽還有老師,特別在意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會通過各種有趣生動的方式,給孩子們傳授知識。比如說,講故事,做游戲,增加閱讀量。關于“創業”這門學問,在幼兒園和小學多少會從不同角度,漸漸涉及。學校也會通過一些有意思的項目,給小朋友“下海”的機會,比如,練攤兒賣檸檬水,參與童子軍賣餅干,等等。
等孩子再大點兒,上了中學,很多學校的學習和活動也會幫助孩子們進行創業能力的培養。目前美國很多中學都開設“創業教育”課程,課程的內容主要可分為四類:關于經濟學的課程;關于個人理財或消費者經濟學的課程;關于創業的課程;關于創業活動的課程。
除了課程,配合中學生創業的教育項目也很多。美國全國范圍內目前就有十多個,每個州和地方的創業教育項目也層出不窮。那些從小被很好地培養了獨立能力,了解了理財概念的孩子,一旦有了好的商業點子,就會躊躇滿志熱火朝天地創起業來。同時,通過學校或者社會上的各類創業教育項目,不但能得到資金上的資助,還會得到創業導師的引導和建議,令他們在成功的道路上如虎添翼。
其實,孩子們創不創業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孩子分享成功人士的成長經歷和成功經驗,鼓勵孩子去冒險、去創新,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給他們機會去鍛煉,讓他們嘗試通過努力獲得的生活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