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平
【摘 要】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背景下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能夠極大的開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探究式教學,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內化知識,靈活運用知識,更能活化歷史課堂,還歷史課堂生機活力。
【關鍵詞】歷史;探究;應用
過去,老師習慣“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完全主導課堂,向學生傳授知識。如今,在課改背景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啟發(fā)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通過合作交流、信息共享、分析歸納等實現(xiàn)自我的突破,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探究式教學方式。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探究式教學方式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以期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巧用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探究式教學的過程涉及課前預習、課上檢查、問題提出、合作交流、成果分享、習題鞏固等幾個環(huán)節(jié),以此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暢游其中。在探究式教學方式中,我將課前預習作為教學的開始,讓學生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這是因為探究式學習絕不是零起點教學,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查閱資料、分析推理、總結歸納等方面的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建立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有目的的課前預習就是提升此方面能力的鍛煉,也是新課學習的良好開端。
在“中華文明的起源”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在課前設計了預習方案,預習設計的初衷有兩點: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逐步熟悉探究式學習的過程,為新課程的學習做好準備。預習方案的內容是整個單元基礎知識的梳理,主體內容有三大塊——遠古居民、原始農業(yè)生活、華夏民族的祖先,有框架填空、也有單項和多項選擇,預習時間不超過30分鐘。我又在學校公共資源平臺上投放了相關的小視頻,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預習是關鍵一步,學生對整個單元有了初步把握后,教學就會事半功倍。課上,我用多媒體的形式對學生的自學進行了檢查,分小組讓他們做了相關的搶答題,課堂氣氛熱烈,學生們十分投入,預習效果一目了然。有了這樣的檢測手段,學生就不會無視預習,在下一次的預習中,他們會更認真、甚至會主動探究高一層次的問題。
預習是探究學習的第一步,需要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并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
二、巧用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解決
探究教學,需要老師提前設置合理的問題并適時點撥,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以此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前蘇聯(lián)教育家霍林姆斯基說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啟發(fā)學生。”探究式學習需要老師在“引”上下功夫,設置的問題不能過細、過于簡單或者過于深奧,要讓學生在現(xiàn)有知識的基礎上,經過合作探究逐步“探”出問題的答案。
在《貞觀之治》一課的教學中,我先對學生進行了課堂十分鐘知識檢測,而后用多媒體展現(xiàn)了初唐盛況,并提出第一個問題:唐太宗李世民在治國方面有何作為?學生開始分小組展開討論、分析。男生對歷史比較敏感,他們思維活躍,提出了不少見解;女生心思縝密,從課本中積極尋找答案。十分鐘后,各個小組的討論分析告一段落后,紛紛舉手發(fā)言。一個小組說唐太宗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關心民生;一個小組說唐太宗在農業(yè)生產上非常重視,親自開墾種植來發(fā)展生產,對百姓也很好;一個小組說唐太宗下面的官員比較清廉,政治開明,科舉考試的形式進一步得到發(fā)展……每個小組在上個小組發(fā)言后,都注意盡量從一個新的角度來闡發(fā)自己的觀點。這是我在探究式教學中一直提倡并實施的教學策略——觀點可以一致,但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表達。每個小組的發(fā)言都闡述了問題的一方面,第一個問題的解決比較容易。我在稍稍總結后,提出了第二個問題:貞觀之治盛況的取得有哪些因素?我提醒他們不妨考慮課本中唐太宗對太子李智說的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經過十幾分鐘的討論和總結,各個小組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開明的君主、賢明的臣子、開放的政策等。
一堂課,學生們全情投入,在老師問題的引導下,既學到了知識,也鍛煉了能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更融洽、和諧了。
三、巧用活動,深化學生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學不僅可應用于課內知識的學習,還可以應用于課外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加深入,其探究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正所謂“實踐出真知”,老師確定每次活動目標后,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揭開謎底。
學完“侵略與反抗”這一單元后,我們組織了實踐活動——模擬時事報道,對中國近代史上的大事件——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收復新疆、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進行報道,四個小組分別負責每一課的內容,報道包括視頻搜集和制作、報道詞編寫和播報員選擇、報道硬件準備。我為他們準備第三項,學生自己準備前兩項,時間為一周。這期間,我將報道的基本知識放在公共平臺中,提醒小組成員報道內容要求實,報道角度要新穎,報道節(jié)奏要適中。這樣的活動學生是非常喜歡的,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更加深入,對于調節(jié)其繁重的學習壓力也大有益處。我對這次模擬報道進行了錄播,放到了學校平臺中,獲得全校師生的好評。班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了,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也發(fā)揮了效果。
在活動實踐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和檢驗,其學習的自信心也更高了。
總之,探究式教學方式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在歷史課堂中,教師一定要大膽創(chuàng)新,轉變教學思路,革新教學方法,讓學生有自由成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