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冉
如果資本不夠充足,就扎扎實實地沿著華為路線走下去;如果兼具創新能力與資本能量,則可以通過收購進行快速吸收。
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立即成為全網刷屏的關注熱點。縱覽習總書記講話和與會代表的發言,確立主流、開放心態和創新動員,是主要的議題涵蓋。
所謂“確立主流”。首先是確立我國網信事業發展的主流要求和趨勢,“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要適應這個大趨勢”;其次是確立主流目標,“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再次是確立互聯網在政治生活與民意表達中的主流地位,習總書記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讓互聯網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第四是確立互聯網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主流地位,尤其是成為新常態下的新動力,“利用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第五是確立主流的互聯網文化與價值觀,“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所謂“開放心態”。首先是技術創新上的開放,“新技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成果,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我們都不拒絕”;其次是產業與市場的開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能關上,也不會關上。外國互聯網企業,只要遵守我國法律法規,我們都歡迎”;再者就是人才機制的開放,“要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只要是優秀人才,都可以為我所用。”
所謂“創新動員”,直指網絡核心技術的突破。按照習總書記的講話表述,“抓住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把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向核心技術研發,集合精銳力量,做出戰略性安排。”
這說到了互聯網與信息安全事業發展的根子上。互聯網是一場革命,但根本的發動機只有一個,就是核心技術創新。而恰恰這一點,是中國互聯網的集體軟肋。
核心技術的積累絕非一蹴而就,其根源是基礎研究,這一點習總書記在講話中說的也很明白。但基礎研究的突破,是不是依然采取“全社會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老思路?不宜一概而論。
基礎研究的突破有內外兩種模式,但主體都是企業,而不是政府。內生型的基礎研究與核心技術突破,如華為,堅持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發投入,形成堅固的專利壁壘和強大的市場協同,在通信與網絡領域終于建構起端到端的技術前瞻判斷與創新力。外生型的突破,如阿爾法狗,核心技術創新源于DeepMind,一個典型的前沿技術創新團隊,谷歌于2014年1月斥資4億美元收購,成為今天在人工智能領域獨步天下的利器——立志創新的企業,可以學華為,也可以學谷歌。如果資本不夠充足,就扎扎實實地沿著華為路線走下去;如果兼具創新能力與資本能量,則可以通過收購進行快速吸收。
這里,政府扮演的角色其實很關鍵,只要不越位和缺位。在太空探索、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仰望星空”的大工程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基礎理論、工程方法、材料科學的創新養分,為企業和產業轉化賦能。在體制改革、法制完善、市場開放等領域,政府應該展現出更多自信,為真正的創新企業提供更加開放的發展環境;同時,對“偽創新”的濫竽充數者,依法卡住他們投機取巧的行騙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