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琪盛
在風中,白紙飄搖逝去,無力掙扎;蝴蝶抓緊枝椏,夾緊雙翼,微弱地、渺小地、又不懈地抗爭。在惡劣的環境中,這種微弱得不值一提的抗爭卻是生命存在、生命尊嚴的最高表現。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曾說:“我思故我在。”思考使人類區別于萬物。那些有思想的人,在蒙昧的時代里憑一己之力抗爭,帶著蒙昧的人類走向了光明,他們就像風中的蝴蝶,暴力、壓迫、白色恐怖與鐵腕政治都不能使他們屈服。他們與落后斗爭、與權貴斗爭,即使一襲青衫、踽踽獨行,抗爭的悲壯使他們宛如戰士。
著名學者金耀基寫道:一個理想的知識分子應該是站在知識巨人的肩上,唯如此,他才能洞察世事,成為社會的眼睛,活在大眾的心里;唯如此他才能體察民意,成為時代的良心。
為了美好、正義、良知這些普世價值而慷慨赴難者,不少。在十年文革里,正義被扭曲,黑白已顛倒,那些標榜正義者把有道德之人打倒在地。于是沈從文、楊絳都在耳光與拳腳中被逼著打掃廁所;季羨林的家被抄了,書也被燒了,被關進了牛棚。在嚴酷的社會背景下,在心中的信仰被踐踏后,老舍、傅雷、顧圣嬰,毅然赴死,用生命最后的權利去抗爭,生命也因抗爭而有尊嚴。相比于帶來血腥與黑暗的人,他們才是風中的蝴蝶,即使下一秒將墜落,下一秒會毀滅,他們也勇往直前。
為了科學、光明而逆風前行的人,亦不少。“我想要化成夜,可我卻是光啊!”大師魯迅在反動勢力肆虐而秩序混亂的時代里依舊頑強地抗爭;在某個歷史的瞬間,在某個寂寞的角落,張純如頂著恐嚇去報道南京大屠殺的真相;特蕾莎修女在槍林彈雨中搶救傷員、保護孩子;圣雄甘地用非暴力去面對暴力……他們的抗爭無疑是對良知的呼喚,對人們生存狀態的審視與追問。他們何嘗不是那風中的蝴蝶,逆著風,翩然起舞!
渺小的人類,知曉個體生命終結的必然,卻依然飛蛾撲火般地抗爭,構建了人類今天的文明。感謝那些偉人,是他們用思考、用尊嚴,帶著人類社會走出蒙昧,走向光明。
他們是風中的蝴蝶,他們在微弱地抗爭,但又在偉大地抗爭著!
【作者系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第一中學淺草文學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