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韓瓊+李珊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新疆師范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41003]。
摘 ?要:尼米希依提是維吾爾現代詩歌的奠基者之一,他在自己42年的創作生涯里發表了大量詩歌、敘事詩、長詩和話劇等作品。他飽含情感的詩歌作品不僅吸收了維吾爾族古典詩歌的精華,還展現了維吾爾詩歌諸多格律、樣式;他的創作風格和語言特色獨成一派,藝術水準極高;他的作品充滿愛國主義情懷,富于哲理,如實地反映了人民的社會生活情況和政治訴求。他用筆桿疾呼,他用詩歌播撒科學文化的種子,他以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在新疆強調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今天,尼米希依提的作品仍能帶給我們無盡的能量。
關鍵詞:尼米希依提;維吾爾詩歌;愛國主義
作者簡介:甘露(1990.12-),女,漢族,江西人,新疆師范大學語言學院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維吾爾語翻譯理論與實踐);韓瓊(1991.7-),女,漢族,河南人,新疆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李珊(1990.11-),女,漢族,河南人,新疆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2-00-02
引言:
尼米希依提原名阿爾米亞,1906年生于拜城縣賽里木村的一戶農民家中。起初他在村子里的宗教學校學習文化知識,1922年至1930年間在拜城縣和庫車縣的經文學校讀書,他的文學創作生涯也由此開啟。在此期間,他的第一部詩集《巴扎與馬扎》以手稿的形式在民眾中流傳,廣受歡迎。在縣城的學習并不能滿足他對知識的渴求,他又赴當時喀什最負盛名的經文學校深造,并發表了《大和解》和《真理之光》。1933年喀什爆發了反對獨裁、反對反動統治的武裝斗爭,尼米西依提在戰斗中身負重傷,痊愈后便以“尼米西依提”(阿拉伯語,意為半條命)這一筆名發表文章。
王蒙先生說過:“文學有它的力量所在。它的力量在于激動人心,打動人心,它的力量在人心里邊。”[1]尼米希依提的作品就具備了這一特征,他將對祖國、對人民、對科學的熱愛洋溢在他的詩篇里,從詩人昂揚熾烈的情懷中,我們汲取到了奮發進取的信心和力量。
一、崇尚科學與文明
尼米希依提堅信,科學與文明會改變民族的命運,創造輝煌的時代。因此,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種境遇,他都在不斷地向人民群眾灌輸學習科學知識,反對愚昧迷信的先進思想。詩人1936年在《對知識的愛》中寫道:“世間最美麗的情人也莫過于知識之美, 除了對知識的愛戀,余者偶爾也會是虛無之美……這是一個知識創造一切的輝煌時代,要知道現如今無知者再也發不了威……你和‘尼米希依提要堅定你這份信念, 沒有什么比背叛知識還要深重的大罪。”詩人還在1952年寫過《有感于學校》一詩,獻給了喀什疏附縣的一所學校,他在詩中寫道:“時代的車輪明早就在學校里,愿你們好好學習,把理想裝進心里……讀書、學習、努力,生命才有意義。”尼米希依提的詩歌語言生動、善用比喻、比擬等手法,讀他的詩,就像聽一位思想啟蒙者的諄諄教誨,如潺潺溪流般滋潤著人們的心靈。
二、謳歌家鄉與民族
謳歌美麗的家鄉和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也是尼米希依提詩歌創作貫穿始終的旋律。詩人樂觀豁達,用極具抒情的語言和浪漫主義的寫作手法,充滿真情實感,激勵人們珍愛家鄉的一草一木。在他的詩中常會出現與維吾爾族有關的意象,如:熱瓦普琴聲、木卡姆曲樂、艾特萊斯綢、雪信、百靈鳥、沙棗樹、玫瑰、蜂蜜、石榴、無花果等。詩人于1954年創作的《舞蹈》一詩巧妙地塑造了一位善于舞蹈的美麗的維吾爾族姑娘的形象,同時我們也可以從詩中體會到詩人對維吾爾族舞蹈火一般的熱情。全詩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詩人在詩中寫道:“我摯愛如命的是舞蹈,給我心房注入愛的舞蹈,給我渴望的新給予希望的舞蹈,我會用充滿愛的心帶來安慰的舞蹈……讓我用愛去歌唱我心中的舞蹈。”眾所周知,維吾爾族是極其愛好歌舞的民族,只要那悠揚的音樂響起,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伸開雙臂,跳起歡快的麥西來甫。詩人對舞蹈滿懷崇敬,也是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熱愛,更是希望用這樣輕盈婀娜、灑脫自由的躍動點燃人們的熱情,澆滅人們心中的郁悶,將人們從悲傷的囚禁中解救出來。
三、熱愛祖國與人民
“中國文學的命運,一直與人民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1919年的五四運動以來,由于中國社會的急劇變動,嚴肅的作家無不或投身于、或關切著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解放的斗爭。”[2]縱觀尼米希依提42年來的創作生涯,可以說他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尼米希依提的作品始終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精神光芒。其中既有表現對反動統治無比痛恨的,又有表現對賣國求榮的民族敗類無比鄙視的,也有表現對仁人志士無比敬佩的,更有表現對偉大祖國無比思念的。
尼米希依提生活的時代正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相繼爆發,我國各民族人民浴火重生的重大歷史轉折時期。詩人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和忠誠的愛國者,自然感慨萬千。詩人于1940年寫下《最后的勝利屬于我們》:“我們絕不怕敵人的侵略戰火,鋼筋鐵骨的戰士奮勇向前……四億五千萬同胞一條心,誓言將建設一個自主的家園……看到了三年輝煌戰果的人民,高呼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這擲地有聲的詩句,充分地展現了詩人的豪情壯志,詩人呼吁全國同胞奮力反擊,激發了人民群眾的斗志。
1946年,愛國主義詩人黎·穆塔里甫在獄中壯烈犧牲,作為其最親密的伙伴的尼米希依提深感痛心,寫下名為《在獄中離去的朋友》一詩:“你曾經心系人民的苦難,每一句話都是至理名言……這個世界沒能容得下你,怎奈那是一個悲慘時期”。對于英勇犧牲的同志,他是那樣地滿懷痛惜,但同時,詩人也寫道:“我們的斗志絕不會移,血海深仇也絕不會平息”,表達出“施暴者終將受到懲罰”的決心。
尼米希依提熱愛人民,始終站在勞苦大眾的一邊。在《罪惡的控訴》中詩人直截了當地聲討了瑟依提和盛世才的獨裁統治,揭露了他們“把人民從死亡中解救出來”的謊言。詩人不畏強權,用詩句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強烈譴責了賣國賊們,“他將自己出賣給了敵人,在罪惡的陰影下他稱自己只是個助手”,這對當時的人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無盡的思念》是尼米西依提愛國情感的一次強烈的凝聚與升華。[3]1956年,詩人隨中國伊斯蘭朝勤團前往麥加。這是他多年的夙愿,但因窮困一直沒有實現這個愿望。如今他終于實現了這個愿望,可他的心卻留在了祖國,“我思念你啊,我的祖國,我思念你,我的思念之火無法平息,我用我充滿愛的心思念你,我用我波濤洶涌的胸懷把你思念”。詩人在異國他鄉并沒有被國外的事物所吸引,而時刻地感受著因祖國的偉岸而享受的甘甜,“坐在國王的大殿,我平心靜氣地想了一遍,想到這份榮譽屬于誰,我不由得把祖國思念。”詩人身懷感恩之心,時刻不忘偉大的祖國母親。
結語:
愛國主義素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凝聚力量,鼓舞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從尼米希依提那一首首激情蕩漾的詩作中,我們感受到了他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真摯情懷,也感受到了他對文明科學、自由美好的執著追求。他用文字呼告,用詩句來感染和影響讀者。
尼米希依提就像一盞明燈,指引人們走向光明。如今,他的愿望實現了!在提倡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的今天,我們都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發拼搏。在新的歷史時期,尼米希依提的詩詞中所凝聚的愛國主義、樂觀主義、追求真理的精神,仍然是我們為理想而奮斗的巨大精神動力。
注釋:
[1]王蒙:《王蒙講稿》,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頁.
[2]王蒙:《王蒙講稿》,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頁.
[3]晁正蓉:《現代維吾爾族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中國民族學報》,2014-6-6,第006版.
參考文獻:
[1]丁子人.維吾爾族優秀詩人尼米希依提[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1980.
[2]蘇里唐·馬合木提.關于詩人尼米希依提和他的文學創作[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
[3]穆罕默德·夏吾東.祖國忠誠的兒子火熱的愛國詩人[J].民族文學研究,1998,02.
[4]阿扎提·蘇里坦.維吾爾當代文學史(維吾爾語)[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出版社,2002.
[5]布瓦杰爾·艾爾米亞.尼米希依提詩歌精選(維漢對照)[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