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
中華文化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被中斷的文明,而傳遞中華文化的載體——漢字,也是古文明中至今唯一還在使用的文字系統。漢字也是現今地表上唯一還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漢字的字體字義千古不變,它具有超時空、超地域、超方言的文字特性。因為此項的文字特性,漢字是現今所有還在使用的活文字中,唯一能進行超時空之旅的文字系統,是全人類無可取代的重要文化資產。
在這里所謂漢字的超時空之旅,指的是漢字具有超時空溝通與理解的優勢與特性。舉例來說,今天一塊2000多年前的文字碑石出土,全世界只有華人能直接讀懂碑石上的文字,并理解其含義,而此華人不必是大學教授或文字專家,而是一般具初中程度的學生,就可以直接看懂2000多年前屬于漢初的隸書體碑文。這是因為漢字字體字義千古不變的文字特性,帶來屬于閱讀上的超時空魅力。
漢字跟世界其他古文明的文字一樣,都是世界古文明的開端與基礎,因為文字的創建,人類的知識與技藝得以代代傳承。而人類在滿足有形的物質文明后,開始尋找屬于精神層次的文化需求,于是演變出習俗,衍生出信仰,創造出藝術。
這些充實人類心靈追求與生活品質的藝術類別,隨時間與歷史的推進及發展,逐漸多元與豐富起來,這些藝術類別的形式與性質非常多樣,其中最主要的有八大類別,諸如文學、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筑以及電影。
所有的藝術創作類別及形式,其實都需要文字的說明及記錄,或直接以文字體現(如文學作品、戲劇劇本),而因為藝術類別的表演與呈現形式之不同,這其中的繪畫與雕塑,尤其需要對作品本身的文字論述,有時候一篇具專業水準的藝術論述導讀,甚至會強化此項作品的魅力及價值。也因此,在藝術的領域里,我們怎能忽視文字的存在。
雖然進入21世紀后,在網絡興起的時代,書寫與傳遞知識及消息的工具,已由傳統的紙筆和書籍演變成電腦與網絡,但居間傳遞的載體仍然是文字。而在人類社會多元結構與文化精致的持續發展下,文字也早已從單純承載知識的角色,逐漸蛻變成藝術創作與美學設計的一環。在現今的文創產業中,文字美學已逐漸發展成一項可以被單獨討論與設計的藝術領域。
選自《文苑·經典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