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平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中的探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導引的、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的語文學習認知活動。因為探究性學習主要以訓練學生自主參與和自學能力為目標,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那么,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如何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呢?
一、明確目標,激發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展開。學生對于自主學習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但自主探究并不是一種無序、盲目的行為,教師適當的指導能幫助學生更快適應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于一篇課文來說,為了使學生盡快進入探究狀態,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要把學習目標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們才能心中有數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自動進入探索學習之中。如在自主學習課上,要讓學生們自主學習短時高效,我們就要制作出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基礎的“自主學習任務單”,讓學生在不斷摸索中首先掌握自主學習方法。如初讀課文時,了解作者及作品,理解字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等;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課后思考練習解決問題。總之,通過老師的有效指導,讓孩子們掌握自主學習方法,找出不理解之處,并大膽質疑,這就能使學生在下一步的展示中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欲望、獲勝的信心。
二、設置情境,激發學生大膽創新
“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理解和感受不會完全一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新鮮的感受、獨特的見解,就是學生的創新萌芽,如何保護這些萌芽,需要教師的智慧去給他們設置大膽展示的情景。比如在講鄭振鐸的《貓》時,如果我只是依照課后練習通過填表,讓孩子們在課文中找出三只小貓的特點,可能學生們為了準確就會固步自封,謹小慎微。經過思考,我就選擇了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們基于書本但又要脫離開書本,用第一人稱,以“我是主人家的第…只貓”為開頭講故事,這樣孩子們的熱情得到充分激發,一個個繪聲繪色,語言生動,表情豐富,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自己對文章的再創造。講故事絕不等同于填表和對文章內容的簡單復述,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以熟悉文本為基礎,加上自己充分的想象以及準確而生動的表達,這絕對是一個由知識到能力的演變提高的過程,堅持訓練,學生們閱讀文本的能力,想象加工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都會得到充分的提高。當然也可以結合文本內容組織辯論賽,鼓勵學生大膽生疑、質疑。
三、以生為本,引導學生真讀實感
閱讀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有經驗的老師都明白,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該讓孩子們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愉悅,使學生受益。實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來,學習新課前,我都要求學生首先讀課文3遍,了解文章大概內容,再依據自主學習任務單提示仔細閱讀,然后提交發現的問題。老師結合學生所提二次備課,對學生提出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比如在教授《狼》這一課時,學生可能是興趣所致,提出了許多讓我始料未及的問題,比如在過“字詞關”時,有學生提出“屠”到底翻譯為“屠夫”好還是“屠戶”好,我當時還真是吃了一驚:還有如此細致的學生,還是根本為了嘩眾取寵?結果我就直接讓他說說自己的看法,誰知他侃侃而談,告訴我兩個詞都行,但“屠戶”更好,因為現代漢語已經賦予了“屠夫”許多新的含義,在此應該使用它的本意。有學生提出了“復投之”里邊的“之”到底代“狼”還是“骨頭”。過“情節關”時,竟有學生在傳統的“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的情節歸納的基礎上,提出能否以狼為主體歸納為“遇屠——追屠——斗屠——被殺”。也有學生提出:狼遇到屠戶,為什么不一下子就把他吃掉?屠戶為什么一開始就準備殺狼而到后來才殺狼?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提出“在社會文明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見狼還要殺嗎”的問題,凡此種種,給我的課堂注入了源頭活水,讓我的課堂不再老套,充滿新意。同時他們的思考也給了我許多啟發,為我的課堂設計提供了新思路。比如,在本課的拓展延伸環節,我還為設計猶豫不決,是給一篇有關“狼”的文言文讓孩子們閱讀只是積累文言字詞呢,還是給一篇有關“狼性”的現代文閱讀,讓孩子們多角度看狼。他們的興趣給了我答案,既然他們都關心我們現在還應不應該殺狼,我就讓孩子們閱讀了《感恩狼》,并且鼓勵他們在課外閱讀有關“狼”的文章,觀看有關電影,如《狼圖騰》,之后引導他們自己寫出探究小結。
四、討論交流,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有人說,在未來的社會,不會合作就不可能成功。我們知道合作學習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發展創新能力的很好切入點和突破口。合作學習是相對個體學習而言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是學生在小組團體內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式學習。學生在分工合作的同時,尋找課程資源,教師也要準備一些資料,在課堂上學生互相學習,互相教育,師生共同受益,這樣既減輕了教師負擔,而且學生向同伴尋找資源更貼近他們的需要,更易被同齡人接受,優于教師的說教。自主學習時,我們注重讓學生獨立思考,去發現、去感悟。但是“翻轉課堂”離不開小組合作,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對相關內容的深入理解,知識的重新建構具有關鍵的作用。因為學生在自讀后,發現問題可能多而雜,他們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大部分基礎性的問題得到解決。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篩選,找出共性問題或疑難問題全班交流解決。當然在學生們小組討論時,教師有必要加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撥,引導學生再讀書,在深入的閱讀中深入思考,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這樣,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提煉、研究,在同伴的發言中,找到新思路、新方法,激起自己的創新意識。
總之,學生的學習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基。以此為指導,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把更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去實踐、去探索、去發現、去思考,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促進師生情感的交流,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交流,共享他人的探究資源,拓展獲取知識的渠道,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獲取各種有用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題名稱:“翻轉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CJYC150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