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琴
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這就使得小學數學的教育尤為重要。在這一階段,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特性,同時還要在課堂上讓孩子們領悟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身影。如何讓學生感悟數學的魅力,使數學生活化,讓課堂教學充滿情趣,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新鮮事物。
這就需要教師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引領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在這樣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讓不同的人在數學的學習中,都能得到理解和發展。
要想使“數學課堂生活化,學生個性多彩化”就需要教師在掌控教學的同時,充分運用科學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生活的積極性。教師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讓枯燥的數學語言生活化,讓學生理解數學存在的意義
由于數學具有抽象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明確簡潔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看似簡單平常的事,其中卻也體現出教師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的高低。在平時的教研活動中,經常出現同一節課不同老師進行講授,而效果截然不同的現象。從課堂表現上就可以看出教師個人水平的高低。
在數學教學中,要將枯燥難懂的數學知識轉化到學生能夠接受、理解的程度,沒有扎實的知識積累和超強的語言能力去引導是不行的。從這一現象就可看出越是枯燥的知識,就越需要高素質的語言藝術來表現??此破降瓱o奇,其實里面有很多值得深挖掘的東西。因此教師在引導和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結合學生年齡段對事物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和每個學生的心理特性,以生動通俗的語言將知識進行潤色加工,使單調的學習過程充滿童趣,受到學生喜愛。
在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的口中,所有數學問題都可以進行擬人化教育。比如介紹角的分類時,可以把銳角、鈍角、直角說成是角的家庭成員,他們的關系按角的大小分成兄弟姐妹。將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和擬人化運用到課堂上,使學生更愿意學。
二、用科學的方式模擬情境生活,使學生在真實生活中體驗數學
教育學者曾做過實驗,當學生在心情愉悅、毫無心理壓力的狀態下學習,此時的大腦思維最活躍,參與學習和學習效果最佳。從這個實驗結果看,教師只要在教學中,掌握最適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不再感到學習壓力,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角,主動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
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中,對于立體圖形這一部分,在學生眼里會很難以理解。如果教師在傳授這方面知識的時候,僅僅依靠口語表達,學生就會難以掌握。
此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進行立體圖形的感悟,可以選擇一個物體,從多角度進行觀察,以角度所觀察到的不同形態進行比對,并以簡筆畫方式進行勾描,再以不同距離觀看這個物體,再次進行簡單素描。讓同學們在這些過程中了解表現物體的單位距離,使學生對空間觀念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三、在生活上熟練運用數學,感受數學的存在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生活場景氛圍,讓學生更多地運用客觀眼光,從生活中發現、捕捉數學問題。通過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將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論證,并加以主動解決。使生活中的抽象數學問題,轉換成學生所能理解運用的答案。
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過程中,要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素材為依據,以鮮活靈動的表現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直接的紐帶關系。也讓學生懂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需要我們用雙眼和大腦認真觀察思考。在經過多次這樣的練習后,學生就會用自己的眼光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原理,并以他們所喜愛的方式進行對知識的探究,這樣可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效果成倍提高。
四、小學生數學作業設計要生活化
小學數學內容簡單,在生活中都可以借鑒事物進行解讀,學習的目的是要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在課堂上,學生僅僅能夠完成課堂作業,對于課后的知識延伸和鞏固也十分必要。
教師要先引導學生產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興趣。在設計作業之時,要使學生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到生活中尋求答案。要倡導學生多從生活實際中考慮問題答案,并用數學知識來表達,消除對數學的誤區,縮短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
經過多次提醒和操作,要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真正了解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提醒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趣味和魅力。
正是由于數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緊密相連,才使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變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生活中感悟數學,體驗數學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