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存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讓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新課程的核心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它倡導在課堂教學中多實施課堂探究式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初中“科學”課程所包含的內容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性、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其它任何學科都無法代替的。本文旨在通過多措并舉的開展初中“科學”課堂質量,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構建適合初中科學課堂的開放式教學體系,為初中科學教師實施開放式教學提供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就如何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有效性教學,談幾點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
一直以來,大多教師制定教學目標,往往是根據經驗或者直接照抄參考書,造成教學目標過于籠統,也成了一種弊病。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明確指出了“學什么”、“做什么”的意義,體現“學為主體”的理念。因此,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師生共同的目標,而不是只由教師操縱。我們在制定科學課堂教學目標時不僅要兼顧全班學生,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各種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能夠充分的提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該表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造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科學學習的環境。課堂上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各種不同見解、技能、實驗,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性,鼓勵學生對他人的觀點持合理的懷疑態度,為學生提供多種表達自己想法和開展科學探究的機會,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學為主體。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學課堂教學
參與是指學習者積極主動、持續地參與學習的程度。參與程度可以通過教師激起學生外顯的和內在的活動程度來表征。高度的參與表現為沒有無關的行為,注意力集中于當前的任務,熱情地投入集體討論以及長時間的學習。科學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教學任務,激發學生參與和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鼓勵學生之間的協作與競爭,促使學生積極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
面對同一個班級中的不同學生、不同班級的學生或不同屆的學生,教師使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其有效性往往也有差異。即使同一個教師,使用相同的教學方法或策略,有時對這個班級是很有效果的,學生對所學的課程內容掌握較好。而對另一個班級來說,這一教學方法或策略卻可能失靈。這從教師在科學課堂上觀察到的學生情況以及通過考試反饋回來成績的分析就可知。
三、樹立以人為本,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初中學生正值身心快速發育的時期,思想比較活躍,但同時也比較脆弱、敏感,對于教師的評價非常看重。有時候一次積極的鼓勵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而一次反面的批評則可能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道路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藿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在學習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才會出現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的方式進行學生課堂的管理。尤其針對初中“科學”科目中,包括生物、物理、化學課程,對于學生動手操作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很多學生不擅長動手操作,再加之這些科目的知識比之小學階段基本上又沒什么聯系,所以很多學生對初中“科學”課程的學習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為此成績也是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時此時教師要注意不能一味的批評此類學生,因為批評只能使情況變的更糟,而且會使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甚至對這門課乃至這位教師產生反感。所以,教師應對于學生的錯誤采取合理的分解,適時的提出,一定要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帶有的那種為人師表的真誠,以此打動學生。
四、加強課后反思,完善教學過程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該是反思型的教師,通過課后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肯定成功之處,修正和完善不足之處,并且不斷的完善教學過程,才能更好的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反思包括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對特定的教學環境反思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教學環境的具體內容進行反思,通過回顧教學案例,思考案例中的問題,并進行常識性重構。二是對過程進行反思,教師在此過程中反觀教學情境,反思自己的教學策略和組織行為。
五、充分開展興趣教學,激發學習積極性
初中“科學”課程所包含的外延知識及教材內的知識,很多都可以做為培養學生興趣的素材。如生物課里面,學習綠色植物部分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自然界千姿百態的綠色植物,包括不同氣候環境中的植物,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等引起學生興趣;也可以舉例袁隆平于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地培育雜稻,解決了億萬人民的吃飯問題,被譽為“雜稻之父”等等。通過學生對偉人的崇拜而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習化學中水污染問題時,可以學生們課下搜集資料,課上分小組展開討論,集思廣益,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另一方面還能充分鍛煉正值青春年華活躍的思維,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學習物理中參照系部分時,可以讓同學們坐車親自感受外面樹的“運動”與汽車的“運動”之間的關系,加深對參照系的理解。
總之,任何一個有效教學必定要促進學生當下發展,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也會有影響。以前教學太注重當下發展,實際上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沉淀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為適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科學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職業素質結構,應根據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環境進行教育,能創造性地解決教育過程中的各種突發問題,能面對全體學生,提高初中科學教學的有效性,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胡玉漢.初中科學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
[2]教育部.《科學新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張緒培.《初中科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