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辰
摘 要: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是時代的呼喚,檔案管理工作者在檔案管理崗位上必須具備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知識素質等。檔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會影響著檔案業務工作的效率、質量和水平,檔案管理是檔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檔案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而檔案管理人員素質高低是做好檔案工作的關鍵所在,在檔案工作的創新過程中,對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新的要求,要改進檔案工作,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就必須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只有檔案管理人員素質始終處于最佳狀態,才能保證新時期檔案系統有良好的服務效能,促進檔案事業的發展。
1 檔案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
1、政治素質。檔案專業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社會上各類專業工作人員所應共同具備的基本政治素質,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和人民,堅決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法律和各項方針政策,講道德,守紀律,不為名,不為利,不計較個人利益,有獻身精神。由于檔案工作具有一定的機密性和較強的政治性,因此,檔案專業工作人員尤應具備守口如瓶、嚴守國家秘密的政治素質。此外,檔案人員要具備一種勇于犧牲自我、默默奉獻的精神,要有耐得住寂寞、不為名利、甘當無名英雄的境界。在日常工作中,檔案人員要做到服務態度熱情誠懇,講文明,講禮貌,有主動服務精神,想方設法為利用者提供便利。
2、專業素質。檔案專業工作人員應該安心本職工作,熱愛檔案事業,有較強的事業心,懂得文書學、檔案管理學、檔案文獻編纂學、檔案保護技術學、中外檔案史等檔案專業基本知識,熟悉黨和國家有關檔案工作的各項法規和方針政策,熟悉上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各種業務規定,熟悉自己所從事的業務工作;能把檔案專業法規、政策和檔案專業基本知識以及其他專業知識靈活運用于自己的工作實際,熟練完成自己的業務工作。
3、知識素質。檔案工作人員必須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除了掌握檔案學基本知識以外,還要掌握與自己所從事的專業工作相近的其他專業知識,例如,檔案管理人員應該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古漢語知識和與檔案內容有關的其他專業知識或與業務工作有關的科學技術知識;檔案行政管理人員應該掌握一定的領導學、管理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等知識。只有掌握具備了相關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好地從事檔案工作。
對檔案專業人員的素質要求是由檔案工作的性質、任務、目的和內容所決定的。目前,我國有著龐大的檔案工作人員隊伍,其中不少人還停留在傳統的專業知識和觀念上,不能運用現代高新技術工具,缺乏信息開發應用能力和敏銳的信息意識,這一現狀極大地制約了檔案工作的創新與發展。因此,如何提高檔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已成為我們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此外,檔案工作者要建立終身學習制度。檔案工作者只有經常參加系統的知識更新學習與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提高學歷層次,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因此,要參加系統的培訓、講座或以自學為主要形式的素質教育,有計劃地進行繼續教育與終身教育。要推動檔案事業可持續發展,加強檔案人才培養,提高檔案人員素質,盡快建設一支高素質和具有創新精神的檔案人才隊伍至關重要。
2 對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素質的幾點思考
既然我們認識到檔案工作在整個組織系統中具有不可或缺、無法替代的作用,也從下個側面分析了對檔案工作認識上的誤區可能造成的危害,那么走出這種誤區,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整體綜合素質就成為檔案工作迎接世紀挑戰與機遇的核心工作,也成為檔案主管行政部門和檔案所在單位的部門領導的一項重要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從硬件建設和投入上下功夫,不斷改善硬環境,從而提高檔案人員業務技能。網絡發展作為信息革命的載體在當今世界已如火如荼。現代化硬件建設作為檔案管理現代化的一項工作也已提上日程,尤其是近幾年,一些單位利用計算機輔助立卷、接收和查詢電子文檔及進行計算機模擬管理,取得了檔案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令人欣喜。然而也有一些單位由于忽視投入,使檔案工作無緣現代管理的各種硬件設施,工作人員原始封閉操作,對現代化管理手段缺乏感性認識,因而業務技能徘徊不前,對檔案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相互掣肘。事實證明只有在不斷增加現代化硬件設施投入的基礎上,檔案人員才能通過對這些設備(施)的了解、學習直至熟練運用達到增加業務技能、提高管理水平的效果。這就要求各單位領導形成共識,把硬件建設放在一個突出位置逐步實現檔案管理工作的現代化。
2、以“自學為主,培訓為輔”模式逐步形成可持續終身教育機制,保障檔案人員素質隨時代變化而不斷提高。知識就是力量,通過不斷學習獲取知識是提高素質的根本途徑。檔案人員的素質教育首先要注重自學,要針對自身素質的實際差距,按照檔案人員素質要求,通過學習彌補不足。切不可因條件不具備而放松學習,甚至破罐破摔,最終難以適應將來工作發展的需要。檔案工作行政主管部門還要采取多種培訓形式加強基層檔案科(室)人員素質的培養,培訓班要理論與實際結合,針對性強,可操作,使檔案人員便于學習掌握,不能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不顧教學效果,對于培訓要有切實的考核辦法,切忌把學習當作旅游觀光,要有壓力和動力,基層單位對檔案人員的學習要建立激勵機制,把檔案業務學習成績作為業績考核的一部分。
3、制定單位檔案人員的層級發展機制,促進人員結構的合理配置。作為主管檔案工作的領導,要熟悉檔案部門人員素質構成情況,并以動態而不是靜態的眼光看待檔案人員素質的變化。檔案人員的層級配置方式就是檔案人員在單位內部根據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及實際工作經驗和特長形成不同層級,拉開檔次。高層次人員注重信息資源開發工作,加強對檔案資源內涵和外延的挖掘,在充當領導參謀上發揮作用;中層次注重信息管理和現代化網絡建設;初層次則應培養對檔案基礎性工作的認識和基礎理論學習。按照不同層次確定工作目標,實行目標管理,不僅利用各層次人員本層次素質和工作技能的提高,也對以后發展奠定了基礎。層級制配置方式使不同崗位人員能互相配合,又互相影響,利于發揮整體效能,對改變舊體制下素質與崗位不稱、職稱與能力不符,高能低用,平均主義和人才浪費現象有重要意義,也是人才培養良性機制形成的一條途徑。
4、加大檔案部門間、區域間系統合作工作的力度,推動檔案創新工作的開展。檔案部門適應現代知識經濟發展的標志就是自身要走出的一條開發檔案資源,為知識經濟發展服務的創新之路。本著這一目標,檔案部門和工作人員要注意不斷擴大自己的交際面。加強部門之間、區域單位間的交流合作,不斷增強檔案科(室)的資源實力。通過交流,多學習兄弟單位和科(室)利用檔案資源進行轉化、知識創新的經驗,改變目前協作僅只局限于坐在一起傳達文件、座談表態的交流方式,采取引進來與走出去的動態交流方式,把科教作為檔案發展之本,運用網絡、現代通訊等高科技手段,不斷增加檔案部門和檔案人員的信息源和創新思維,逐步走出檔案事業發展的創新之路。
知識經濟的發展取決于智力資源占有程度的高低,而人才是智力資源的基本載體,因此知識經濟的核心就在于能否擁有并運用這些人才。檔案工作管理水平、檔次高低的核心同樣取決于人才素質的高低,把人才素質的培養與提升作為檔案事業的百年大計無疑是英明和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