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
摘 要:幼兒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幼兒能否得到全面的發展將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隨著人們對幼兒教育重要性的重新認識,幼兒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如何加強幼兒教育已經成為整個社會廣泛最關注的教育問題。本文對目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能夠為幼兒教育的完善做出有益探索。
關鍵詞:幼兒教育;問題;對策
目前,幼兒教育作為孩子的基礎教育,在幼兒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教育對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使幼兒健康活潑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盡管幼兒教育在量的方面成績顯著,但是在質的方面,目前的幼兒教育還存在很多的突出問題,這大大影響到了幼兒教育的健康發展。盡快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破解幼兒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而為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確保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已是刻不容緩。 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分析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以此來達到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目的。就幼兒教育中存在的誤區及對策進行了相應的探討。
1 幼兒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我國幼兒教育這些年的成績有目共矚,有關幼兒教育的各種理論以及實踐層面的探索不斷開展,這為幼兒教育的改革提供了理論以及實踐層面的支持。不過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幼兒園數量眾多,各個幼兒園教學質量差別較大,因此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幼兒教育中以下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師資隊伍建設不足。可以說目前制約我國幼兒教育發展的最大問題就是師資隊伍,幼兒園的師資隊伍薄弱是一個不爭的現實,師資隊伍的不足突出的表現在數量以及質量層面。在數量層面,我國幼兒教師的缺口比較大,很多幼兒園尤其是一些民辦幼兒園很難找來愿意從事幼兒教育的老師,這大大制約了一些幼兒園的發展。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質量層面有欠缺,調查顯示,目前很多幼兒園老師都不是幼兒教育相關專業畢業,沒有接受過幼兒教育的系統培訓,這部分老師對于幼兒的教育基本上就是停留在“管”這樣一個層面,這對于幼兒教育是致命的傷害。讓不懂幼兒教育的人去進行幼兒教育,其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幼兒的得不到有效的教育,其全面發展受到阻礙。二是教學內容不科學。對于幼兒而言,究竟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才合適,對于這一個問題可謂是見仁見智,目前針對幼兒教育的統一的教材還沒有,各種類型的幼兒教材種類繁多,不勝枚舉,要想尋找到合適的教材對于幼兒園來說是一件難度頗大的工作。三是家庭與學校配合不足。對于幼兒而言,其在家的時間要遠遠大于在學校的時間,家庭教育如果與幼兒園的教育不能夠有效的配合必將大大影響到幼兒教育的效果。一個簡單的現象就可以解釋家庭與學校配合不足的危害,舉例而言,很多幼兒在學校表現的很好,但是到家以后表現的又會不好,久而久之很多小朋友都形成了“雙面人”。
2 幼兒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是辦學目的利益化,缺少特色。我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以及非義務教育幼兒園的產生,以前由國家負擔的公辦體質幼兒園,被推向了市場,舊的體質和模式失去了意義。許多非義務教育幼兒園為了多招生,應和家長,追求利益,采用了純功利的教學理念辦學,違背了國家的辦學初衷,并與國家制度相違背。用所謂的特色來辦學,耽誤了幼兒的發展。二是幼教管理理念機械化。我們的管理觀念過于陳舊,還是遵循著舊的管理觀念,政治權威過多的干涉了教育制度的制定,限制了教育工作者的思維模式,使管理關系形成了單項服從的方式,行政權威又以一種領導者和評價者的姿態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這種服從性的管理模式極大的影響了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阻礙了幼兒園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三是主觀因素造成課程設置形式化。幼兒教育課程設置形式化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社會輿論的壓力。社會教育價值觀的扭曲,重要的是科學的教育理念不能正確實施。第二是家長的教育觀念滯后,和現今的教育模式產生分歧。第三是教師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觀念保守。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制約,影響了幼兒園課程內容的設置,從主觀上影響了幼兒園的發展。四是教育理念差異造成教育形式化。幼兒園與家長在教育方面的合作過程中,幼兒園占主導地位,總是要求家長配合幼兒園開展工作,沒能和家長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問題,由于家庭背景和客觀因素的不同,許多家長隱瞞了自己家庭內部問題和教育孩子方法的缺陷,使得幼兒園和家長溝通成了形式,加之教育理念的差異較大,導致家庭與幼兒園的合作過于形式。
3 幼兒教育發展的對策
1.真正開展特色教學,保證幼兒全面發展。要想把幼兒園建設成一個有特色的教學環境,創建特色幼兒園,必須從實際出發,真正抓好各項工作的開展,保證每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幼兒園與家長應密切合作,對孩子的各種教育達成一致,解決幼兒發展中可能遇到及已經遇到的問題,開啟幼兒的創新思維。應多聽取家長意見,改變封閉、單向的教學模式,讓家長認識到家長在幼兒教育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應定期搞好教師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教師的基本能力及職業道德修養。讓教師在組織和管理幼兒的過程中,加強與幼兒的溝通能力。要求教師養成講普通話、寫規范字的習慣,樹立良好的為人師表形象,注重禮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教師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長期堅持,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培訓,如自學課程、網絡課程等,從而促使幼兒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創新理念,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聰明才智,增強每個教師的創新意識,讓每個教師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和發展,刺激他們的積極性,為教師提供公平、民主的管理機會,更好的開展工作。
3.設置符合幼兒發展的教育課程。加強對教師的職業素質培訓,嚴禁照搬或模仿課程模式,嚴守教育化、生活化、整體化的基本原則,開發多領域知識,構建有自己特色的課程資源。
4.開展具有特色主題的活動(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開展有鮮明特色的主題活動。例如:開展“我是一個粉刷匠”的主題活動,目的就是以輕快悅耳的歌聲和有創造性的舞蹈語言激發孩子的參與意識和表演欲望。要求孩子穿上道具衣服,隨著音樂唱歌跳舞,啟發孩子們的聯想意識,老師問:小朋友們在做什么啊?孩子們回答:我們是一名粉刷匠在工作,讓孩子們用歌唱和舞蹈的方式表達出來。目的就是通過主題活動激發孩子們的活動熱情和想象力。
綜上所述,加強幼兒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從師資隊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環境等方面來著手,如果說硬件層面的東西可以在短時間內加以解決,但是上述軟件層面的問題卻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善。幼兒教育的研究在我國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究竟應該如何教學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供套用,這就需要幼兒老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不斷的發散思維,在立足實際的基礎之上,探索一條更加有效的幼兒教育途徑。
參考文獻
[1]吳靜如等.國際幼兒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J].幼兒輔導,2010(6).
[2]黃甫全.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幾個問題[J].早期教育,2009(4).
[3]姜艷麗.幼兒德育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素質教育論壇,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