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艷
化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初中化學教師就需要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作用,積極的改變思想和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化學的學習和化學素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喜歡化學,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不僅容易提高化學成績,更能使其成為優秀的人才,這在新課標下對初中化學教學整體質量的提高,以及化學教育職能的實現上,具有重要的價值。
1 從去情景的知識教學到將裸露的知識包裝起來
教學離不開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離不開教學內容的設計。但是長期以來,我們都只是關注單純的化學知識內容。更準確的說是只關注具體的知識點。新課程從唯一的知識技能目標轉變為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教學內容從單純的化學知識內容線索轉變為三條內容線索,而且這三條內容線索不是簡單的加和關系,需要擰成一股繩相互融合統一在一起。這就要求老師改變過去的教學習慣——只向學生呈現“裸露”的知識,而要學會將“裸露”的知識“包裝”起來。換言之就是,善于從真實中提出實際問題,到實驗室中運用化學的觀點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學,再回到實際應用中去。這樣做不是為了體現新課程而體現新課程,而是因為有幾大好處:其一是促進遷移的需要,其二是激發動機的需要,其三是增進理解的需要,其四是培養科學素養的需要。當然這種“包裝”也有水平高低之分,最低水平是沒有包裝、其次是穿靴帶帽、再次是兩張皮,最高水平是融合統一,也就是將化學知識溶解于實際問題之中再結晶出來。
2 從具體性知識傳授到觀念建構為本的教學
老師們普遍認為重視知識就是重視知識點,而重視知識點就是扣住細節。但是卻很少考慮知識細節即具體性知識之上的東西,如知識的來龍和去脈,以及知識的認識功能等。例如,老師們關注氧氣跟木炭反應的具體現象的規范表述,卻忽視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氧氣跟木炭的反應,忽視引導學生如何利用化學變化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忽視啟發學生體會同樣一個反應既可以表示氧氣的化學性質也可以表示木炭易于燃燒的性質。另如老師都很重視講授原子與分子的區別,進行很多是非判斷練習,但不關注學習了原子和分子的知識之后對學生認識物質與微粒的關系,以及認識化學反應和物質的物理性質有什么幫助。再如老師重視元素概念定義的分析,強調元素概念與原子概念的區別,卻不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用元素的觀點看物質。又如老師重視對具體實驗操作細節的規范訓練,但不引導學生體會如何運用實驗幫助我們認識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其實,無論是事實性知識、理論性知識還是策略性知識都有具體性知識和觀念性知識的區別,我們的教學不是不需要具體性知識,而是應該始終明確傳授具體性知識要服務于觀念的建構,而且這種觀念不是純粹的哲學層面的觀念,而是化學科學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核心的認識構架。有了這些核心觀念,學生能夠學會運用化學科學的觀點、思路和方法去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 從低水平的探究式教學到高水平的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一定就是費時低效的嗎?如何看待探究式教學中的兩極分化現象?探究式教學只適合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嗎?重視開展探究式教學就一定需要每節課都探究嗎?將教師的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動手做就是探究嗎?如果不能分組做實驗就一定不能進行探究嗎?如果學生沒有討論的習慣、不會設計實驗就不能進行探究嗎?從這些問題中不難看出,老師們對于探究式教學還存在著許多認識誤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探究神化,另一方面是將探究泛化。不要將探究神化,是指學生的科學探究不同于科學家的探究,課堂中的探究活動可以在探究的環節、探究的開放度等方面有不一樣的處理,也不需要每個內容、每節課都要探究,如果分組進行實驗的條件不允許,學生可以參加探究過程的其他環節。不要將探究泛化也是很重要的,探究活動有其基本的要素和特征,一是要有值得探究的核心問題,二是要有圍繞問題的假設和預測,三是要有解決問題、尋求支持或否定假設的證據的活動過程,四是要有交流和評價。探究活動決不等于將教師做實驗簡單地改為學生做實驗,也不等同于簡單而直接的小組討論。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是隨著探究活動的經歷不斷發展和提高的,即使是好學生也是如此,越是基礎差的學生越是需要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教師進行探究教學的效率和效益也是隨著開展探究教學的次數和經驗增加而不斷提高的。所以,我們認為,應該發展性地面對探究式教學,不斷提高我們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水平,不斷提高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的能力,探究式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能夠自如地將探究式教學與其他各種有效教學方式和策略相互結合、相互統一于單元整體教學中。
4 從課時教學設計到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提倡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教學需要教學時間,如何解決有限時間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多元化之間的矛盾有許多途徑,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改變過去課時教學設計的習慣,學習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所謂單元整體教學教學設計就是針對一個單元(一章教材或一節教材的教學),整體組織教學內容,整體設計教學方法,整體安排教學時間,比如哪些內容需要采用實驗探究,需要兩節課,哪些內容需要安排一次練習,需要多少時間,哪些內容需要安排成學生課外學習任務。整體教學設計有利于實現多樣化教學方式的統一,該探究的內容就要保證比較充分的活動時間和討論交流,該精致提煉的內容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講解的作用,該落實鞏固的內容就需要精心設計和安排練習進行強化。整體教學設計有利于整合時間資源,使有限的課時產生乘法的效益;整體教學設計有利于學生合理認知組塊的建構,促進知識的記憶、保持和提取,以及綜合運用有關知識技能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整體教學設計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自主設計教學的能力。
總之,我們應該認識到,初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限于篇幅,上面所談只是針對目前化學新課程教學實踐中一線老師普遍存在的一些困惑和問題而進行的初步探討。當新課程進行到今天之時,我們應該更多地思考教學的深層問題,促進化學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洋。淺談新課標下初中化學的教學反思[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1):205
[2]王曉文。新課改下對化學教學反思的幾點思考[J]。甘肅科技。2010,(23):48-49
[3]張永富。關于新課標下化學教學的反思[J]。考試周刊,2009(49):167-168
[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治平初級中學(7434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