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如何科學把握這一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本文從國家、社會、公民個人三個層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
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然字面上簡約樸實,但內涵卻十分豐富,從國家、社會、公民個人三個層面,高度凝煉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新的表達。深刻理解其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對于我們科學地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與作用
價值觀是上層建筑的一種,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在一個社會的價值體系中,價值觀是多樣的,不同價值觀的地位也不同:處于中心地位的,居于統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稱為核心價值觀;處于從屬地位的,被核心價值觀所支配的,稱為一般價值觀。不同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也不同,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每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都要求社會成員必須長期普遍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然也不能例外,它是需要13億中國人共同遵循的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目標的思想保證和行動指南,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各個層面,涉及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次,是引領社會思想、凝聚社會共識、推動社會發展和人全面自由發展的行動綱領,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它從價值層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設計、決策部署、法律制定提供了最終的價值依托,為社會的長遠、穩定發展提供了根本的價值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應對西方價值觀沖擊的基本保障。柏林墻的倒掉,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與新生政權沒有建立新的社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關系。面對當今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激烈交鋒,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抵制西方敵對勢力在意識形態的滲透、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社會共識的現實要求。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人們對 “金錢”、“權力”、“關系”等現實利益的追求引發了道德淪喪、追求享樂、奢侈腐化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全社會的共識,實現全社會的團結與和諧,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構建了高度概括和高度凝煉的三位一體理論框架,從國家層面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目標訴求,從個人層面指出了公民道德的實現路徑,從社會層面建立了兩者之間的溝通橋梁,三者相互依存貫通,構成一個完整體系。⑴
(一)國家層面的奮斗目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國家的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凝聚了近現代無數先進中國人的理想和愿景,具有強大的現實感召力。
富強。富強定位于經濟領域。富強有兩層含義:民富和國強。歷朝歷代都把富強作為治國的第一目標,今天富強依然是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我國的首要發展戰略。
民主。民主定位于政治領域。民主是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最有力的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必然伴隨著人民民主的發展,民主是我國政治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國家發展戰略的必要內容。
文明。文明定位于思想文化領域。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深刻變革及發展,文明的進步已成為上層建筑領域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國家的長遠發展的有力支持。
和諧。和諧定位于社會領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和諧的目標就是正確處理人、社會、自然三者關系,這也是我國未來發展戰略的最終目的。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低級到高級描述了我國的未來發展戰略,集中體現了我國的國家利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于統領地位,是凝聚共識、鼓舞人心、團結奮進的價值理想。⑵
(二)個人層面的道德準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個人的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涵蓋了公民生活的各個環節,對于社會主義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愛國。愛國是個人對于祖國的深厚情感,是公民最起碼的道德。自古迄今,愛國主義寫滿了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展望未來,愛國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是每一個公民的歷史責任。
敬業。敬業指敬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是一種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操守。對于每一名中國人來講,敬業是一種執著的理念,是創造社會財富、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
誠信。誠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基之一,是國家立國之本,也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把“誠信”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是推動我國公民道德建設事業的切題之舉。
友善。友善即友好和善良,是公民個人一切道德品質的基礎。友善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是構建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呼喚。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在行為規范上體現價值取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于基礎地位,是每個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和價值原則,也是實現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價值基礎,。
(三)社會層面的制度保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社會的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屬性,又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終極價值與黨和國家奉行的核心價值理念——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自由。社會主義本身就是追求自由的事業,共產主義更是“自由人的聯合體”。但是個人的自由不能以侵犯他人的自由為代價,不侵犯他人自由的個人自由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自由的本質。
平等。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價值標準,平等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完善的現實訴求和內在要求。平等的實現不能脫離歷史文化積習和現實經濟關系,既要有追求平等的社會制度前提,還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和制度保障。
公正。作為社會平等、自由、和諧狀態的判斷準則,公正也是捍衛人的自由、平等和社會和諧的基本保障。從社會主義本質來講,公正是內在的要求,缺乏公正就不是社會主義。
法治。作為社會管理的主要方式和根本途徑,如何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多元化、人性化、常態化的法制治理,是一個重要的實踐課題,也是解決糾紛、平衡利益、建設和諧社會的最終依靠。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社會秩序層面體現價值取向,是黨和國家倡導的核心價值理念。它們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支柱,是引領現代文明走向人類理想社會的共同價值準則。
3 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措施
一是要建立長效機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硬性約束,融入到制度建設和治理工作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提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要營造社會氛圍,使大家真正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三是要堅持先進帶動,執政黨自身要率先垂范,黨、團員和國家公職人員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要在青年人當中培養和造就一批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⑶
參考文獻
1.洪曉楠,何美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解讀[J].高校輔導員學刊, 2013(2):2-6
2.魯鵬.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 2014(1):112-113
3.張文敏.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內涵[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3(2):21-26
作者簡介
武海萍(1982-),女,漢族,四川,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