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姬
收集廢舊物一直是令幼兒教師較為頭疼的問題:家長不重視,幼兒不配合,活動常常難以順利開展。環保意識僅僅存在于口號上,走形不走心。就此,我反思在此過程中的教育行為,調整教育策略,通過爭取家長的支持和理解、開展多樣的活動對幼兒啟發引導后,我們發現幼兒的環保意識有明顯的提升。幼兒會開始有意識地收集身邊的廢舊物,并能主動地將各種廢舊物分類整理;對廢舊物的利用也更多樣化,不僅限于美工活動、建構活動等,在幼兒園、家里各環境中也能夠有效利用廢舊物品的價值。那么具體在實踐中,我們應該如何收集整理廢舊材料呢?下面筆者結合具體案例來闡述在這一過程中可采取的有效策略。
每一次收集廢舊材料,孩子們總會把老師的話當作“圣旨”,老師要求帶什么,一定都要找到,這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為了帶飲料瓶,許多孩子們特地去買飲料喝完帶來;為了帶油桶,有的孩子讓媽媽把油桶里油倒進另一個容器后,把“符合要求”的油桶帶來幼兒園……
活動的初衷是通過收集身邊不用的廢舊材料變廢為寶,提升家長、幼兒、教師的環保理念,而在實踐中,家長、幼兒卻為了完成老師的布置的“任務”常常“變寶為廢”。剖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幼兒認知方面,幼兒的環保意識薄弱,對廢舊材料的概念不明確,常常以完成老師的“作業”為目的;二是家長方面,在家園合作過程中,家長關注點在于配合老師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并不了解活動的意義,未能敏銳地捕捉到在收集廢舊材料過程中的教育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呢?首先,教師更多關注的是自己發起的活動是否順利開展,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獲得哪些有益的發展,忽略了活動前的準備工作中的教育價值;其次,在收集廢舊物過程中的家園合作意識停留在“我提要求、你去準備”的層面,即家長協助準備材料,缺乏教育理念的深入交流。為此,我們通過家園合作,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家長、幼兒認識到收集廢舊材料的意義,重新認識如何收集廢舊材料。具體采取的策略如下:
一、改變家園合作方式,讓家長深入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
首先,通過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日常溝通等方式,讓家長了解收集廢舊材料中的教育價值;其次,通過網絡平臺向家長播放如何利用廢舊物的短片、圖片,讓家長體驗各種廢舊物品變廢為寶的過程,并整理幼兒在園使用、改造廢舊物的照片、視頻,讓家長更了解幼兒在此過程中的活動情況;再次,邀請家長參與班級活動,親身體驗與幼兒一起動手制作,改造廢舊物品;最后,通過家委會活動、家教沙龍等活動,邀請家長分享自己與幼兒一起收集廢舊材料、變廢為寶的小經驗,并階段性地與家長交流,了解幼兒和家長的想法。
二、開展適宜的教育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受年齡特點的影響,幼兒所理解的“環保”大多限于不浪費水、電,少開車減少對空氣的污染,除此之外,他們感受最深也能親身參與進來,且能運用于實際生活的,就是對身邊廢舊材料的收集與利用。但幼兒并未意識到這一點,收集廢舊材料對幼兒來說更多情況下是個“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在活動前讓幼兒明白收集廢舊材料的意義,通過集中談話交流進行環保教育,觀看環保教育視頻,親子外出參觀環保基地(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請幼兒分享自己收集廢舊材料的經驗,邀請環保局的家長進行家長助教活動等等,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三、改變教師“通知”方式,讓家長和幼兒變被動為主動
以往的活動中通常是教師需要什么便請幼兒收集什么,如,美工活動需要紙盤,便發放通知給家長、幼兒協助收集紙盤。這樣任務性的通知讓家長、幼兒感到為難:“我今天沒有紙盤怎么辦?”“馬上要了,我去哪里拿紙盤?”“要不要去買?”卻忽略了身邊可利用的其他廢舊材料。因此,可以在開學初或每月初列出所需的各種廢舊材料,讓幼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留心收集,也可鼓勵家長幼兒隨手收集身邊可再利用的廢舊材料,而不僅限于幼兒園的活動需求。
經過一段時間的家園合作與教育思路的調整,班級的材料架上的廢舊材料更豐富了,家長們為收集廢舊材料的苦惱減少了,家園交流的話題更多了,內容也更有深度,大部分家長們能有意識地收集各種材料,同時會在這個過程中抓住教育契機,并主動與大家分享,特別是交流自己家中的一些巧妙利用廢舊物品的經驗,也帶動了幼兒的參與。許多幼兒能有意識地收集各種材料,特別是在美工活動中,看到孩子們主動把一些邊角料收起來放進材料架上,在生活中將保育員隨手丟棄的瓶瓶罐罐撿起來洗干凈,把自己的零食盒子、果凍殼、舊玩具帶來幼兒園……讓我們甚是欣慰。
《指南》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幼兒園巧妙收集、利用廢舊材料,不僅能使教師、家長與幼兒環保意識提升,更能讓幼兒、家長、教師在收集、整理、利用材料的互動中,變廢為寶,理解環保的意義,在生活中踐行環保理念的同時,幼兒的各種能力也會從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把教育融入幼兒的生活是幼兒教育的規律,也是科學的幼兒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生活中收集廢舊材料這看似簡單的過程,卻在幼兒小小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印記——珍惜資源從身邊做起,從小樹立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