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征 唐志良 楊濤
【摘 要】近幾年來,全國各高校的學生軍訓工作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也出現了諸如教官和學生斗毆、教官采取不正當方法體罰學生、學生軍訓過程中嚴重受傷等一系列問題,引起了社會輿論對有無必要進行學生軍訓工作的質疑和討論。為避免出現類似問題,文章在實踐的基礎上分析了重慶地區的學生軍訓工作的問題,并設計了新的組訓模式。
【關鍵詞】地方高校 學生軍事訓練 現狀 問題 創新
學生軍訓是為軍隊訓練儲備合格兵員的基礎性工作,是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重要舉措,對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強學生國防意識,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等有著重要作用。目前,全國已有2000多所高等學校、22000多所高級中學開展學生軍訓工作,年參訓學生1700多萬人,基本實現了國家確定的所有高等學校、高級中學開展學生軍訓的目標[1]。2014年的學生軍訓工作在網絡上曝出了系列問題,引起了廣泛的議論,甚至有的人開始質疑學生軍訓工作的必要性。筆者作為重慶地區學生軍訓工作的一名參與者,在此談幾點思考。
一、重慶高校軍事技能訓練現狀
軍事課作為高校課程標準所確定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包括了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教學[2]。去年,筆者有幸作為重慶高校軍事課建設考評組成員,參加了重慶市教委和重慶市警備區對重慶市9所獨立本科、39所高職高專院校的軍事建設評估。通過評估檢查,高校軍訓技能訓練方面存在以下幾個主要的問題:
(一)技能訓練時間不夠
對近50所高校的統計顯示,80%的高校技能訓練的時間選擇的是兩周左右的時間,15天的居多,基本符合重慶市的要求,但仍然有15%左右的院校少于15天,5%左右的高校在20天左右。重慶市教委文件明確要求高校軍事技能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5天。雖然大部分高校安排了15天,但這段時間內的訓練量并沒有完全保障,很多學校在這期間還安排了軍事理論課的教學,高校中的每個二級學院或是院系都分別抽出了兩到三天用于軍事理論教學。也就是說,軍事理論的時間占據了技能訓練的時間,雖然軍事理論達到了重慶市教委要求的18學時左右,但明顯縮短了技能訓練的時數。
(二)技能訓練內容單一
《重慶市學生軍訓大綱》明確規定了技能訓練的具體內容,包括了閱兵式、分列式、軍體拳、輕武器知識介紹及射擊訓練等內容[3]。但是對近50所高校的技能訓練的考評顯示,多數高校都存在未完全落實《大綱》的情況,大多高校組織了閱兵式、分列式的訓練,而其他內容幾乎沒有任何體現。當然,很多學校不具備一些客觀的條件,比如實彈射擊沒有靶場、軍事地形沒有軍用的地圖、戰術訓練槍支很難保障等等。
(三)技能訓練忽視過程
目前,大多高校技能訓練,“練為演”的思想較為嚴重,15天的技能訓練為的是結訓那天的匯報表演,忽視了技能訓練的過程。須知學生軍事技能訓練是為軍隊訓練儲備合格兵員的基礎性工作,是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重要舉措。經過15天訓練的學生,不僅僅要有經過嚴格訓練培養出來的服從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吃苦耐勞意志,還要具有基本的軍事素養。在和平時期,高校更多的是希望通過軍事技能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雷厲風行的作風,最為重要的是服從和團隊意識,以方便以后學習生活中對學生的方便管理。所以,高校出發點的偏差帶來了承訓模式的改變,承訓單位為迎合高校的需求,忽視了軍事技能訓練的一些重要環節。
二、軍隊院校承訓存在的優勢和主要問題
筆者所處單位重慶通信學院承擔了重慶市大部分高校的軍事技能訓練工作,作為軍事院校,技能訓練質量及落實國家學生軍訓大綱都走在了其他承訓部隊的前列。重慶市70%左右的高校都選擇我院承擔軍訓。雖然軍事院校相對于野戰部隊在承訓模式上有一定的創新和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組織和要求把握不嚴的問題。
軍事院校在承訓過程中一般按照高校新生的規模,建立臨時的軍訓師、團的編制,軍校領導或是軍事教研室教員和高校領導共同擔任軍訓師、團領導,所有教官來自于院校的部隊考學的學員,或者是院校教練單位的戰士。教官跟師、團領導沒有直接的隸屬關系,采取開設“四會”教學課程,實現教學管理與控制[4]。
作為一門課程,軍事院校將“四會”教學寫入了學員的教學大綱,但是這門實踐教學課程對學員的管控和把關不嚴,這門課開設至今的幾年來,存在學員的直接管理干部不夠重視這門課程、參訓學員思想認識程度不高等問題。
另外,部分學員未能正確理解作為幫訓官兵對高校開展軍事訓練工作的重要意義,在對待學生軍訓工作的思想認識上存在誤解。他們忽略了他們在軍事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產生的影響,只是為了完成課程教學,消極怠工、應付思想嚴重。很多高校軍訓工作出現問題的根源大都在這類思想認識淡薄的教官身上。
同時,軍事院校并沒有對學員教官的成績認真做出過考評,使得學員“四會”課程成績形同虛設,帶來了軍事院校承訓問題的惡性循環。這應當引起軍事院校和當地教育部門的重視。
三、高校軍訓組訓模式創新構想
由重慶這個點輻射到全國這個面,可見一斑。針對類似的問題,學生軍訓工作應當做出一些必要的調整和改革。
(一)融合軍事技能和理論教學,增加軍事課計劃學時數
重慶醫科大學在重慶的高校中,嚴格按照國家和重慶市相關要求,無論在軍事技能訓練還是軍事理論教學的教學時數都達到了要求,特別是軍事理論教學做到了36個學時,實屬不容易。作者理解很多高校教學時數很緊張的困難,建議各個高校可以在安排技能訓練15天的基礎上增加5天,專門用于理論教學。這樣就可以把《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軍事理論課的7個專題介紹完,同時也兼顧了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的保證和內外整理質量的提高。
(二)實施幫訓部隊完整考核制,督促學生盡到自己義務
每年由于身體原因不能堅持參加軍事技能訓練的學生,大多高校現在采取的處理辦法是讓其跟訓,也就是其他同學在訓練的時候他們坐在看臺上觀摩,堅持到位的技能訓練成績也算通過。這樣做帶來的后果是很多本能堅持訓練的同學在困難前面放棄了堅持,隨便的一紙假條,由于高校的顧忌而變成了他們可以逃避義務的通行證,同時造成了訓練工作管理的難度和其他學生心理的極其不平衡,從而為問題埋下了隱患。
建議對這部分學生的考核制度加以改革,堅決要求學生堅持訓練,如果這些學生不能堅持到結訓,要求他們以后自費到承訓部隊進行補訓。承訓部隊可以專門設置相應的科目(例如坐姿、條例、射擊原理和動作、軍事地形學理論等等)對其實施考核,通過的學生就頒發補訓通過證明來對其成績進行評定,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堅定意志,完成承訓部隊對所有學生的完整考核,督促學生盡到自己的義務。
(三)調整軍校的承訓編制體制,克服教官出現的管理問題
最近網上報道的幾起軍訓事故都跟教官存在直接的關系。作為軍訓工作組織開展的主要實施者,如果對教官管控不嚴、教育引導不到位,必將導致軍訓工作中出現更大的問題。在高校軍訓師、團的編制中,野戰部隊是教官的直接領導擔任師、團長,而軍事院校卻是教員擔任這些職務,教官的直接隊干部或是大單位領導沒有任職,這種設置本來就不利于教官的管控。
鑒于這些問題,筆者建議將軍訓教研室的教員解放出來,不在軍訓師團中任職,而是以高校軍訓督導員的角色,協調高校,監督軍訓內容和計劃的落實。高校軍訓師團的領導,由教官來源的學員隊領導擔任。軍訓師團組織負責軍訓教官的教育和管控,督導員負責教官的培訓和軍訓內容的展開。這樣可以對學員教官進行有效管控,同時圓滿完成高校的軍事技能訓練工作。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關于全面提高學生軍事訓練質量的通知[Z].2013.
[2]全軍學生軍訓工作辦公室.學生軍事訓練概論[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
[3]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警備區軍訓辦.重慶市學生軍訓大綱[Z].2014.
[4]唐志良,仵征,李軍.探索全面提高學生軍訓質量的新方法和途徑[J].學習導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