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輝 彭 望
?
筑牢企業轉型發展的質量大堤——中核建中2014、2015“質量年”活動紀實
■ 林 輝 彭 望

2014年和2015年是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的重要年,也是謀劃“十三五”發展目標的關鍵年。兩年中,該公司主導產品核燃料元件生產任務量持續增加,專項和特材生產任務艱巨。面對艱巨的任務、外部形勢和企業發展的需要,面對用戶對產品質量越來越高的要求和期望,中核建中將2014年和2015年確定為質量年。
2014年和2015年是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的重要年,也是謀劃“十三五”發展目標的關鍵年。兩年中,該公司主導產品核燃料元件生產任務量持續增加,專項和特材生產任務艱巨。面對艱巨的任務、外部形勢和企業發展的需要,面對用戶對產品質量越來越高的要求和期望,中核建中將2014年和2015年確定為質量年。通過深入推進一系列質量管理的改進與創新工作,塑造質量在企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促進公司從制造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企業轉變,進一步提升公司質量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公司優質產品和品牌,確保核燃料元件質量要比國內外同行更好、更高,以推動企業達到行業領先地位,立于不敗之地。
根據質量管理工作的要求,中核建中制定了質量獎懲辦法和質量獎懲考評實施細則,設立了百萬元級的質量獎勵基金,以促進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持續提升提高,滿足顧客要求為目的,并將經驗反饋與質量獎懲相結合,鼓勵員工通過創新項目、信息反饋等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改進問題。
據統計,2014年,公司收到各單位質量改進與創新項目和各類信息反饋269項,經質量獎懲考評組評審,185項獲得不同級別的獎勵。2015年,公司收到各單位質量改進與創新項目和各類信息反饋238項。經質量獎懲考評組評審,申報部門將同類項目整合后共166項將獲得不同級別的獎勵。
2015年,是中核建中建廠50周年,也是該公司轉型發展的關鍵年,該公司以迎接公司建廠50周年為契機確定了“規劃引領,質量領先,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經營管理思路。以2月23日第一個質量日為起點,以“三個一”質量文化活動為載體,(即學習一條“質量信息”、推出一份《質量簡報》、改版一本《質量文化手冊》)深入推進質量文化建設,把質量文化建設與經驗反饋、質量獎懲有機結合,以文化促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展示公司質量管理的成就,彰顯了廣大員工參與質量文化建設的風采,進一步塑造了公司卓越的質量品牌形象,從而更好地貫徹公司質量領先戰略,促進公司由制造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企業轉變。
為了提高核燃料元件制造可靠性,為各核電站提供高質量的產品,中核建中技術部門組織開展了核燃料元件可靠性管理工作,分析燃料在堆內運行潛在的故障類型和產生機理,從制造工藝的角度制定并實施風險控制或預防措施。通過對可靠性數據的收集整理,確定與燃料元件制造相關的故障模式,從粉末、芯塊、零部件、燃料棒、燃料組件的制造工藝流程逐一進行失效原因排查,識別出40項燃料元件制造高風險點,形成了76項整改措施。發布了燃料元件可靠性管理文件共18份,核品線各生產車間建立了燃料元件可靠性風險分析庫,設置了崗位可靠性管理小組,編制了崗位可靠性管理文件, 各車間崗位完成了26份崗位可靠性文件的發布。為全面提高產品制造環節的可靠性,進而提高燃料元件的可靠性,實現交付用戶的核燃料元件“零缺陷”,確保不因制造原因造成燃料棒堆內運行破損,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由于技術條件中對零部件、燃料棒等產品外觀質量主要是文字性要求,目前所建立的外觀標樣不全,在檢驗、監督和見證過程中,檢驗人員、監督人員和駐廠代表對外觀表面質量的理解和判定標準不統一,時常會因氧化色、夾痕、劃傷深度等的判定產生爭議,這是造成檢驗工作效率和質量受影響的重要原因。這既不利于有效地組織生產,減少質量控制環節對生產的影響,也不利于科學合理地開展質量控制工作,并對用戶信任度產生影響。為此,公司制定建立外觀檢驗標樣的計劃,然后逐步健全燃料元件外觀標樣體系。公司技術部對項目進行了認真梳理,周密策劃,組織各工藝人員進行了分析討論總結,并與車間進行了溝通確認,在車間積極配合下,清理了已有標樣,確立了各車間后續計劃建立的標樣清單,新建了部分急需標樣,現已初步完成外觀標樣的體系建立工作。

近年來,中核建中大力推進與之配套的產品自動化檢測工作,以“改進檢測方法、提高檢驗效能、提升產品質量”為目標,積極組織開展了多項針對性的質量改進提升工作,完成了包括“中子活化富集度檢查裝置單通道標定變雙通道標定的改進”、“芯塊幾何尺寸顯微測量系統改進”、“UO2芯塊垂直度檢測方法改進”等五項質量創新改進,較好地推動和促進了多臺次檢驗設備自動化水平及效能的提升、產品質量的提升,現USW焊接燃料棒的焊縫外觀已實現自動化檢測,格架外觀自動檢測系統已經通過技術評定并投入使用,為公司400噸新生產線的穩定運行提供了保證。
中核建中各生產車間針對一些工藝過程容易產生失誤的環節,積極組織生產和技術人員開展防錯設計,用一套設備或方法使作業者在作業時可以明顯發現缺陷或使操作失誤后不產生缺陷。在制造過程中通過改變或增添工具、工裝、改變加工步驟、增加使用清單、模板或測量儀、執行控制圖表等方式進行了一系列防錯改進。如四車間的骨架焊點計數器,可以自動監測和記錄骨架點焊的數量,避免因設備故障或操作失誤造成漏焊;針對組裝不同位置的燃料棒時容易混淆而裝錯的問題,設計了專門的工裝,徹底杜絕了裝錯的可能性。
為了提升TVS-2M燃料棒表面質量,滿足用戶需求,中核建中總經理丁建波、副總經理任宇洪不僅親自帶隊赴秦山核電站、陽江核電站、田灣核電站現場交流,傾聽用戶意見,特別是將田灣核電站反饋的俄供燃料組件表面質量狀況作為公司提高TW2R08燃料組件表面質量的標桿。
不僅如此,為了更好地為核電站服務,中核建中還成立了核燃料元件堆內運行經驗反饋工作組,加強堆芯運行數據的跟蹤和分析,參與核電站裝堆、卸料工作,特別關注組件在入堆運行后的變化,針對異常情況積極主動對制造過程開展全面的調查和分析,形成質量自查報告和經驗反饋報告。
基于對近年來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日益加劇這一趨勢的清醒認識,中核建中在2013年質量工作總結會上正式提出實施質量領先戰略,并提出來實施戰略的工作要求:一是始終堅持“質量為本、追求卓越、為顧客提供安全可靠的核燃料”的質量方針,以顧客需求為導向,突出“雙零”的管理理念(燃料組件“零缺陷”、“零破損”,顧客“零投訴”、“零抱怨”); 二是加強堆內運行經驗反饋,開展燃料元件故障模式分析,健全并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加強監督審核和經驗反饋,強化質量獎懲機制,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核燃料元件的可靠性;三是大力推進制造過程流程化、檢測技術自動化、監督放行一體化、質量管理信息化四大工程,通過質量方法和技術手段的改進使質量控制水平顯著提升;四是堅持以國為重、以客為尊、以人為本、以質取勝,進一步深化質量文化建設,鞏固并提高公司在核燃料市場的競爭優勢,唱響質量制勝主旋律,增強產品質量信譽度,確保公司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作者單位:中核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