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華,張代輝,梁闊鵬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2;2.邢臺市第三醫院,河北邢臺054000;3.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3)
?
256層CT后處理技術在顱蓋骨骨折中的臨床應用①
杜淑華1,張代輝2,梁闊鵬3
(1.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2;2.邢臺市第三醫院,河北邢臺054000;3.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3)
摘要:目的:探討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中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積成像(VR)和多平面重建(MPR)對顱蓋骨骨折的診斷價值。方法: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TM 256層CT機對40例顱蓋骨骨折患者進行掃描,經MIP、VR和MPR重建,觀察骨折部位和骨折類型。結果:40例骨折病人中,2D–CT對骨折的顯示率為75.8%(47/62),MSCT三維重建對骨折顯示率為100%(62/62),二者對骨折顯示率差異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 MSCT三維重建技術中,MIP、VR、MPR單獨使用以及三種方法聯合使用對骨折的顯示率無顯著性差異。結論:螺旋CT三維重建的3種顯示方法聯合使用較單一方法具有明顯優勢,可進一步提高對顱蓋骨骨折的診斷價值、分型價值和手術計劃的制定。
關鍵詞:骨折;顱蓋骨; 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技術
顱蓋骨(Cranium)是一組用來保護腦組織的諸骨總稱,主要包括額骨、頂骨、顳骨及枕骨。顱蓋骨骨折是引起腦損傷的最主要原因,可發生于顱蓋骨的任何部位,以頂骨最多見。近年來,隨著多層螺旋CT (MSCT)在外傷診斷中越來越多的應用[1],使其成為顱蓋骨骨折診斷的最主要的方法,而國內外鮮有關于MSCT診斷顱蓋骨骨折的文獻。本文通過對40例顱蓋骨骨折患者的軸位圖像、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積重建技術(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及多平面重建技術(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的對比研究,旨在闡述MSCT三維重建的成像方法在顱蓋骨骨折診斷中的實際應用價值,為臨床診斷治療帶來更的大幫助。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01~2014-01期間40例因顱腦外傷來我院就診的患者,共計62處骨折,其中額骨骨折23處,頂骨骨折15處,枕骨骨折10處,顳骨骨折14處,且有13處骨折伴有顱骨骨縫分離。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6~52歲,中位年齡26歲。
1.2掃描和圖像后處理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TM 256層CT機。病人仰臥位,掃描基線為聽眥線,掃描范圍從眶底到顱頂。掃描技術參數:層厚(X線準直寬度) 1.0~2.0mm,螺距1.0~1.5,重建間隔0.5~1.0mm,電壓120 kV,電流量150~200mA。將掃描資料從主機傳至EBW4.5工作站。利用工作站上的軟件,分別進行MIP、VR和MPR重建。
1.3圖像分析
所有研究對象的二維CT圖像及三維重建圖像的觀察是由2位具有副教授職稱的影像醫師采用雙盲法在顯示屏上進行觀察,分別觀察和記錄顱蓋骨骨折數量、骨折的部位及骨折類型,對不同意見共同商討后達成一致。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版本統計軟件包,由專業人員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對全部資料進行χ2檢驗和配對t檢驗。P<0.05認為具有顯著性差異。
2.1四種方法對骨折的顯示情況
40例(共62處)骨折病人中,2D–CT對骨折的顯示率為75.8%(47/62),MSCT三維重建對骨折顯示率為100%(62/62),二者有顯著性差異(χ2= 17.0642,P<0.05) ; MSCT三維重建中MPR的顯示率為85.5% (53 /62),MIP的顯示率為96.8% (60 /62),VR的顯示率為79.0% (49/62),3種方法聯合使用的顯示率為100.0% (62 /62),四種方法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1,圖1A~C)。

表1 MIP、VR和MPR以及聯合使用對顱蓋骨骨折線顯示對比
2.2診斷中的誤診情況
40例病人中,有3處正常結構在MIP上誤認為骨折,3處誤認為骨折的結構均為正常顱骨血管壓跡(圖2A~B)。

圖1 1A~C男,32歲,A為軸位圖像顯示右側枕骨線樣骨折,B為MIP圖像,優點是對骨折敏感性高,C為VR圖像,優點是直觀、形象

圖2 A~B男,6歲,A為MIP圖像,顯示右側額骨線樣低密度影,可疑骨折; B為軸位圖像,可以發現低密度影為額骨內的滋養動脈壓跡
2.3多發骨折的發生率
40例骨折病人中,有11例為多發骨折,其余29例病人均為單發骨折,顱蓋骨多發骨折占比例較大,發生率約為72.5%(29 /40)。
2.4骨折類型
62處骨折中橫軸位線樣骨折共7處,非橫軸位線樣骨折共40處,穿鑿樣骨折共9處,凹陷性骨折共6處(圖3A~B) ;另外,還有13處顱蓋骨外傷引起的顱縫分離。


圖3 A~B女,8歲,A為VR圖像,B為軸位圖像,均顯示右側頂骨凹陷性骨折,VR圖像空間立體感比軸位圖像更強

顱腦損傷的發生率占全身損傷的10%~15%[2],僅次于四肢損傷。顱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顱蓋骨是顱腦組織保護的最主要屏障,因此,能否正確及時判斷有無顱蓋骨骨折以及骨折的類型,是實施有力的搶救措施、增加存活率、減少死亡率及后遺癥的關鍵[3~5]。MSCT掃描范圍和空間分辨率可以同時達到最優化組合[6],能在短時間內迅速進行較大范圍的掃描,且為容積掃描,并對可疑損傷部位進行薄層重建[7,8],從而產生了直觀的、高質量的3D圖像。MPR的優點是可以從任意角度、任意層面對骨折部位進行觀察,MIP的優點是對密度差異顯示的敏感性最高,因此骨折處低密度影很容易被發現,VR的優點是直觀、立體;當然,在三維重建圖像中發現顱蓋骨骨折時,必須結合軸位原始圖像進行對比觀察,從而準確的做出診斷。40例(共62處)骨折病人中,對骨折的顯示率2D–CT明顯低于MSCT三維重建,二者有顯著性差異(P<0.05)。2D-CT是傳統CT的成像方式,由于是二維平面圖像,在軸位圖像上分辨率較高,但在圖像和圖像之間的聯系上,即在空間分辨率上顯示性較差,因而,在病變整體的顯示和觀察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對骨折線的走行、骨折碎塊的定位以及骨折移位的方向上存在著局限性,例如:軸位線樣骨折在2D-CT圖像中容易被漏診,經過三維重建骨折線就會顯示較清晰,因此,三維重建圖像是2D圖像的很好補充。MSCT三維重建中MPR、MIP、VR以及3種方法聯合使用對骨折的顯示率不同,四種方法顯示率最高的是聯合使用3種重建方式,主要是因為三種重建方式各有優缺點[9~12],互相彌補各自不足,這就告訴我們在臨床診斷顱蓋骨骨折中必須相互參考。
筆者在收集病例資料的期間,將3處正常血管壓跡誤認為骨折線,3處誤診均為額骨滋養血管壓跡,3例患者均為兒童,可能是因為兒童生長發育引起的供血動脈相對粗大引起;而且,3處誤診均是在MIP上做出的,后在原始軸位圖像上進行了糾正。因此,在三維重建圖像中若診斷骨折,必須在相應層面的軸位圖像上進行確認,防止因假象的存在出現誤診。顱蓋骨骨折可以有很多并發癥,其中最常見的有硬膜下血腫、硬膜外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以及腦挫裂傷等。當然,一些并發癥的出現也可以提示骨折的存在,如硬膜外血腫患者約85%~95%常伴發骨折,硬膜下血腫三分之一的患者伴有骨折[13]。
綜上所述,MSCT檢查在顱蓋骨骨折中能多種方式對骨折部位進行顯示,為臨床確診顱骨骨折,做出及時治療提供更多信息。
參考文獻:
[1]李永寶.螺旋CT掃描對顱腦損傷患者的診斷與分析[J].影像技術,2014,3: 7-9
[2]王剛,鄭曉林,李德維,等.256層螺旋CT后處理重建技術在顱骨復雜性骨折及其分型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12(2) : 31-33
[3]張金增.多層螺旋CT后重建技術在顱腦損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7) : 134
[4]Barrios C Jr,Pham J,Malinoski D,et a1.Ability of a chest X-ray and a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to identify traumatic thoracic injury[J].Am J Surg,2010,200(6) : 741-744
[5]Akiyama Y,Miyata K,Harrdak,et al.Suscepti-bility-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Detection of Cerebral Micro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l Med Chir (Tokyo),2009,49(3) : 97-99
[6]楊絮,張代輝,張武,等.多層螺旋CT觀察胸廓內動脈解剖及其應用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2,28(12) : 1914-1917
[7]高遷,朱玉春,王建良.64層后處理技術對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2) : 115-117
[8]李春海,楊磊,溫廷國.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隱匿性骨折的應用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0(5) : 760-761
[9]郭昊,鄧大勇,安俐瑩,等.螺旋CT診斷隱匿性骨折的價值分析[J].吉林大學,2015,36(5) : 957
[10]翟冠中.CT在診斷胸腰椎骨折的應用價值[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3) : 68-70
[11]楊麗.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聯合頭頸血管造影在腦梗塞中的臨床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8,31(6) : 76
[12]楊平,陶遠思,李松林,等.腦微小挫傷CT及MRI平掃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2) : 52-54
[13]郭啟勇.實用放射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52-153.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256 CT techn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calvarial bone fracture of the valu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DU Shu-hua1,ZHANG Dai-hui2,LIANG Kuo-peng3
(1.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2,China; 2.The Third Hospital of Xingtai City,Xingtai 054000,China; 3.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 value of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volume rendering (VR) and 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oin the diagnosis of cranial bone fracture.Method: Use PHILIPS Brilliance TM 256 CT scans were used for 40 cranial bone fracture's patients to observe fracture and fracture type,through MIP、,VR and MPR reconstruction,observation of fracture and fracture type.Results: Among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the display rate on fracture by 2D-CT on fracture of the display rate was 75.8% (47/62),100% (62/62) by MS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n fracture of the display rate was.100% (62/62),tThe two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fracture of the display rate.; Iin the MS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there was no siginificant difference by using MIP、VR、MPR used alone and toby usinges three kinds of method jointly on fracture of the display rate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The combined usagee of the 3 display methods of 3D reconstruction using spiral C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than single method has obvious advantages,which than to c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tic value、,type and making operation plan.
Key words:fracture; cranium;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收稿日期:2015-03-30)
通訊作者:張代輝(1985~)男,河北邢臺人,碩士,住院醫師。E-mail: liangkuopeng@ sina.com。
作者簡介:①杜淑華(1965~)女,黑龍江賓縣人,學士,副主任醫師。
中圖分類號:R445.3; R68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 02-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