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高利鋒
《燕趙都市報》:房產項目廣告模式成功轉型探索
□ 文 / 高利鋒
作為報紙廣告經營和創收的主力軍,房地產板塊該如何實現媒體融合發展,擁抱行業變化?《燕趙都市報》的“i買房”項目從2013年正式發布至今,不斷創新和迭代,實現了“當年盈利、次年翻番”,還帶動了《燕趙都市報》整個房產板塊采編和經營的流程再造。
媒體融合 經營創新 媒體電商 燕趙都市報
為什么報紙失效了,特別是在廣告主眼里?作為報紙廣告經營和創收的主力軍,房地產板塊該如何實現媒體融合發展,擁抱行業變化?
《燕趙都市報》的“i買房”項目從2013年正式發布至今,不斷創新和迭代,逐步打通了報紙、網絡、微信微博和線下活動,在房地產板塊媒體融合發展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河北省委宣傳部領導視察、點贊,眾多兄弟省份媒體不斷專程趕來考察學習。
2013年1月22日“買房網”正式上線,很快推出“i買房”微信公眾平臺;2014年推出買房網Wap手機站,2015年推出“i買房”房產電商平臺。到目前,經過三年多的運營,該項目不僅實現了“當年盈利、次年翻番”,而且2016年上半年已經實現經營收入500多萬元、利潤300多萬元;同時,通過積極擁抱互聯網,還帶動了《燕趙都市報》整個房產板塊采編和經營的流程再造。
為什么“i買房”項目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筆者作為該項目的負責人,梳理其中的發展路徑發現,可以簡單總結為三字訣:數、人、錢。
先來回答傳統媒體人尤其是紙媒從業者最受困擾的一個問題:為什么報紙失效了,特別是在廣告主眼里?
經過多次跟房地產客戶的深入溝通和報社內部團隊的層層剖析,我們發現,答案有三:其一,算不清數,傳播效果無法量化;其二,看不見人,來電來訪非常可憐;其三,賣不了錢,無法直接帶來交易。
以房地產行業為例。以前,一次報紙廣告可以帶來非常明顯的傳播效果,可以帶來上百組甚至幾百組客戶來電,甚至可以直接讓一個樓盤實現“日光盤”,一日售罄。
現在,隨著房地產市場項目增多、競爭加劇,以及搜房網、安居客、新浪樂居、騰訊房產等垂直房產網站的迅速擴張,加之公眾獲取信息方式的多元化,購房者的注意力被嚴重“碎片化”,報紙的傳播效果不斷被弱化。現在,一次報紙廣告的來電,幾乎降到了個位數;而互聯網媒體的廣告點擊量、頁面瀏覽量、后臺報名量,清晰可見,數字列表,一目了然。
如何破解?
必須讓媒體的傳播效果可以量化,算清“數”。為此,我們從項目之初,就加大了數據意識,堅信“未來的生意都基于數據,我們要幫助開發商搭建屬于自己的數據中心”,并迅速調整團隊組織架構,并對各個媒體和渠道,注入資源。
一是成立i買房數據中心。抽調專人,成立全新的小部門,初期設置為3個人,一名主管、兩名組員。該部門的職責,就是整合《燕趙都市報》旗下所有可以跟樓盤嫁接的資源,快速建立《燕趙都市報》“i買房”數據庫,為后期跟房地產客戶合作打好基礎。
二是搭建數據入口。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用戶在《燕趙都市報》旗下的所有終端(報紙、網站、微信微博、買房QQ群、買房微信群、線下活動海報、戶外推廣畫面、活動簽到表等等)都能看到買房服務熱線和買房俱樂部報名二維碼,盡可能全覆蓋、全時段與用戶和讀者互動,獲取他們的購房需求信息,并即時由數據中心工作人員錄入買房數據庫。
三是數據細分。數據本身沒有價值,只有細分的用戶數據才有價值。在數據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完成數據搜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重要的工作是做用戶數據的完善和細分。除了基本的姓名、年齡、購房需求之外,還逐步細分數據,分區域(比如:橋西區、橋東區、裕華區、新華區置業數據庫)、分產品(比如:住宅、公寓、寫字樓、商鋪置業數據庫)、分地段(比如:一環內、二環內、三環內置業數據庫)……持續更新,不斷細分,讓數據庫越來越大,同時,數據越來越精準。
除了基本的傳播數據之外,媒體效果評判的另一個重要標準是:人,換成廣告客戶的術語就是,來電來訪。
在房地產行業里,客戶對于媒體的需求,甚至簡單粗暴地開始“數人頭”,媒體效果好不好,直接以推廣之后能夠給售樓部帶來的客戶到訪量為判斷依據。為了適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我們推出了專門的產品:活動營銷。
這個轉變的本質就是,變“流量第一”為“用戶第一”,幫助開發商找到自己的精準客戶。通過各類活動,來整合資源、媒體融合、經營創收,而且收效明顯。
一是活動常態化。成立i買房活動中心,初期設置為3個人,一名主管、兩名組員。該部門的職責,就是在數據中心的基礎上,根據房地產客戶的需求,定制各類主題活動,把線上數據,直接引流到線下,為樓盤帶來立竿見影的現場到訪人氣。
二是資源跨界化。以《燕趙都市報》深耕本地20多年的優勢,無縫連接當地的汽車、教育、健康、收藏、金融、珠寶、商業等跨行業資源,為房地產樓盤舉辦各類異業活動,實現買房客戶的深度挖掘。從經營版面,轉變為經營資源和經營人氣,讓客戶看得到用戶,做到“周周有活動、每月一個大活動”。
三是活動模塊化。為了更好地讓媒體資源與廣告客戶需求結合,我們根據房地產行業規律和項目進展流程,把活動分為銷售前(奠基儀式、區域論壇、項目推介、產品發布)、銷售中(主題蓄客、樣板間開放、暖場活動、開盤活動)、銷售后(主題論壇、項目品鑒、物業品牌、生活服務)和品牌推廣(客戶答謝、媒體答謝、慈善晚宴、頒獎典禮)四大類、16個模塊。

□ 本文作者高利鋒在房地產論壇演講。
實踐證明,活動,不斷地做活動,不僅是媒體融合和營銷創收的利器,而且,還是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培育媒體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燕趙都市報》房地產主題論壇活動,打包報紙、網站、微信微博推廣,每場活動可以實現創收15萬元左右;攝影大賽、萌寶大賽、投資論壇、珠寶品鑒、相親大會等活動,只需要把活動放到售樓部現場舉行,就可以每場實現創收10-20萬元;更典型的是,一年一度的商業地產節和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的河北別墅節,不僅成為報社的重要品牌活動,也成為當地房地產行業的年度大事,而且通過全媒體推廣和線下商城主題展會的結合,每屆大會都能實現創收150萬元以上。
廣告業界有一個像“歌德巴赫猜想”一樣的難題,它是由著名廣告大師約翰·沃納梅克提出的: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費了 。約翰·沃納梅克被認為是百貨商店之父,同時也是第一個投放現代廣告的商人。
這個問題自從被提出以后,就一直困擾著所有的廣告人士和企業主。他們關心的是企業的投入能否產生相應的回報。而且,越來越多的企業主意識到,廣告不再是單純的燒錢,而是一種投資,但他們期望從中獲取很多。
企業主越來越希望把漫天撒網的廣告變成一種精確的目標廣告,把廣告費“花到刀刃上”。
對于這種大家夢寐以求的“理想境界”,無數的廣告人為之前赴后繼地尋找:到底是什么浪費了那一半廣告費?或者說,那一半廣告費到底浪費在哪里了?怎么做才能節省那一半廣告費?
于是,精準傳播、精準滲透、窄告等概念應運而生。而放到房地產行業,近幾年以來,房產“媒體電商”模式應運而生,并且迅速占領市場,成為房地產開發企業與媒體合作的主流方式。
媒體電商,本質上就是一種高級的廣告形式,一種實現廣告展示、產品價值觀傳播、產品購物體驗、直接交易實現為一體的廣告形式。從淘寶的收入結構來看,幾乎是所有的收入都來自于商品推廣,其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廣告收入。
為此,《燕趙都市報》房地產傳媒中心,也根據市場需求和媒體環境的變化,在2015年推出了“i買房電商”產品,并很快占領市場,體現出紙媒做電商的幾大優勢:
一是品牌優勢。當下傳統紙媒的媒體身份,是連接政府與企業,企業與用戶,政府與民眾的有效連接器,其在實現組織與個體、個體與個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有效連接和資源整合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房產又是重資產,對每一個人甚至每一個家庭,都具有重大意義。在這種背景下,傳統紙媒介入的媒體電商,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可。
二是專業優勢。成立“i買房電商中心”,從原有的廣告銷售團隊抽調精兵強將,專門組建媒體電商小組,該部門的宗旨就是“成交為王”,根據項目特性及需求、量身定制電商服務方案,專項、專人管理。
讓房地產企業客戶量入為出,按效果付費,幫助開發商找到“浪費的那一半廣告費”。
三是渠道優勢。i買房電商平臺基于燕趙都市報全媒體矩陣,媒體資源豐富,可根據年度大盤投放量享受最優惠政策;同時,幫助開發企業篩選各媒體優質資源,保證媒體傳播效果,而且還能實現媒體靈活運用,實效調整。
該產品自2015年4月發布至今,已經跟恒大、碧桂園、保利、榮盛、眾美、新合 作等20多家房地產企業和樓盤合作,實現了媒體經營模式的成功轉型,并取得了很好的營收和利潤業績。
(作者是《燕趙都市報》房地產傳媒中心總經理)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