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鹽城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搶險救災報道心得"/>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駐站記者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報道
——“6·23”鹽城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搶險救災報道心得

2016-05-12 08:29:41卞小燕
中國記者 2016年10期

□ 文/卞小燕

駐站記者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報道
——“6·23”鹽城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搶險救災報道心得

□ 文/卞小燕

·采寫札記·

驟臨大災,駐站記者要在第一時間準確判斷突發事件的傳播價值,快速深入現場,并成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全能型戰士,才能守土有責,在第一時間發聲,客觀、權威地進行報道,向社會傳遞受眾最關心的第一手信息。應對突發事件,駐站記者功夫源于平時各方面的積累,人脈的積累,寫作能力的積累,作風的磨練,關鍵還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駐站記者 突發事件 應變能力 新華日報 災害

6月23日14:20-14:50,鹽城阜寧、射陽兩縣遭遇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最大風力超過17級的颶風在數十公里長、1.7公里寬的區域內橫掃而過,頃刻間造成8970多戶、31841間房屋倒塌受損,99人遇難,846人受傷……

驟臨大災,對媒體人而言無疑是一場大戰役。作為《新華日報》駐鹽城站的一名記者,如何才能守土有責,在第一時間發聲,客觀、權威地報道災情和搶險救災情況,向社會傳遞受眾最關心的第一手信息,這些都考驗著黨報駐站記者的采訪和應變能力。

一、第一時間,準確判斷突發事件的傳播價值

“6·23”鹽城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是當時一大焦點災害事件,然而要在第一時間內,準確判斷突發事件的傳播價值并非易事。

6月23日15:30,災害發生一小時左右,記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阜寧縣吳灘街道黨工委書記許山發出的首條求助信息:吳灘蔡河村三個組遭龍卷風冰雹襲擊,有人員傷亡,并配有現場圖片。記者立即聯系許山,但由于對方信號受阻,電話怎么也打不通。記者隨即撥打阜寧縣委宣傳部的電話,得到的答復是下去摸情況的工作人員手機聯系不上,目前還沒有回音,具體受災情況尚不清楚。

坐等肯定不行,先得做點功課。記者迅速從網上搜索相關信息,發現江蘇6月份發生龍卷風次數約占全年21%,多發生在南通和響水、阜寧一帶。其中較重的幾次是1966年3月3日凌晨1點,鹽城3個縣遭遇龍卷風,87人遇難;僅3個月后, 6月3日凌晨,鹽城3個縣再遭龍卷風襲擊,80多人死亡;同年6月18日,阜寧、響水等地又遭龍卷風襲擊,死亡3人,重傷1人。此后的1975年、1981年、2000年,鹽城都有龍卷風襲擊記錄,但威力、影響都不是特別嚴重。

這次龍卷風會不會發飆?在暫時沒有信息的情況下,記者迅速向鹽城市氣象局求證,對方當時監測信息為“瞬時最大風力12級”。而鹽城市民政局的負責同志電話一直占線。巧的是,記者在朋友圈還看到一位朋友途經受災現場拍攝的圖片,立即與她連線。16:23,許山那邊信號似乎好些了,發出了第二條求助信息,16:25,第三條……記者成功撥通了許山電話,他只說了句“災情嚴重,還有人被埋在下面”便匆匆掛斷。十萬火急!必須立刻去現場!記者當即向報社值班領導匯報情況。16:30,記者奔赴受災現場。

一上車,記者爭分奪秒,迅速進入工作模式,把一路上所見與風災有關的信息全部記錄下來,并保持與阜寧對接,及時向報社值班領導匯報。進入災區,下起傾盆大雨,許多受災路段被倒下的電線桿和樹木堵住,在阜寧金沙湖景區附近,被龍卷風洗劫后的場景令人觸目驚心。當官方統計的遇難人數從10人上升至51人,再到78人時,報社領導明確指示,當晚要發一篇消息和一篇現場直擊式通訊。

突發災害性事件,首次報道非常重要,黨報更要先聲奪人,在輿論場上掌握輿論的主動權。而作為駐站記者,這個時候有責任在第一時間全方位、多角度向讀者呈現充足的信息。救援現場、救治災民的醫院、獻血點、災民安置點,以及交通、消防、衛生、民政等部門的搶險救援情況,面廣量大的采訪都需要抓緊完成。

雖然采訪時間緊、任務重,但值班領導和編輯中心給了記者很大空間,鼓勵記者“不要急,采訪盡量充分一點,無論多晚我們都等。”當晚,記者完成稿件已是凌晨2點左右,而后方值班人員則一夜未眠。6月24日,《新華日報》不僅在一版頭條刊登消息,而且拿出三版整版做成焦點新聞,圖片視覺沖擊力強,版面效果好,在當天眾多媒體報道中更有氣勢和看點。

二、“我在現場”,真實生動地呈現廢墟上的故事

報道突發事件,“我在現場”應成為記者孜孜以求的職業操守。如果新聞做得不夠好,原因之一就是記者不在現場,或者在現場而未深入其中。在災區首輪連續8天的采訪中,記者一路直擊,許多稿件都是在現場完成。而那段時間,全國有300多位新聞記者云集災區,如何采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報道,同樣是個大挑戰。

阿特斯協鑫陽光電力有限公司是這次受災最嚴重的企業之一,龍卷風掃過,近4萬平方米廠房坍塌,廠區內狼藉不堪。消防官兵在完成被困人員的搜救后,著手對車間內存放的15種高危化學品進行輸轉。如何確保這些“定時炸彈”在轉移中不泄漏、不爆炸,是這次風災中的另一場特殊戰役,更是社會關切的熱點。

6月25日,阿特斯外圍拉起警戒線,值勤交警、志愿者不讓任何人進入,連記者在外圍拍照都遭到阻止。駛離阿特斯,記者不甘心,再次調轉車頭。如何進入阿特斯?記者考慮到駐站時積累的本地人脈資源;另一方面,利用省級黨報記者的身份,與現場負責人溝通。功夫不負有心人,記者最終順利沖破層層“封鎖”,獲批進入危化品輸轉現場采訪。烈日之下,在現場守候的兩三個小時里,記者抓緊了解背景,采訪輸轉進展情況,中午11:40,消防人員進入重危區,記者第一時間向集團新聞客戶端“交匯點”發回現場圖片報道。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記者三赴阿特斯,直到消防人員將最危險的硅烷、三甲基鋁全部安全轉移。

雖然救援阿特斯的報道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及時見報,但“有準備就不會浪費”。在后期省委宣傳部確定報道的四位典型人物中,就有在阿特斯負責搶險救援行動的前沿指揮、省消防總隊培訓基地主任陸軍。記者接到采訪任務時,陸軍已撤離災區,不過,由于之前對阿特斯救援現場進行了大量采訪,與陸軍等眾多指揮官都有接觸,所以記者在寫稿時通過電話連線,很容易就還原了輸轉現場,報道一氣呵成。

講述廢墟上的故事,更要彰顯抗災精神,傳遞大愛大義。普通群眾和災區人民親如一家,同樣通過故事來呈現。為給傷員獻血,阜寧陳集鎮農民陳志、倪敢建凌晨4點騎車30公里趕到血站,災后兩人又捐贈2萬多元物資。為犒勞救援官兵,軍嫂孫薇送來煮好的雞蛋,但士兵們忙著搶險,水也不肯喝一口,把孫薇急得哭起來。

除了挖故事,還要正視聽。救災一線,往往由于時間緊急,各種信息橫飛,對不實信息或已經形成輿論焦點的信息,記者要有理性辨析的能力和調查真相的勇氣。6月26日,一篇題為《被壓72個小時的一殘疾老人獲救》的報道在網絡迅速傳播,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省委宣傳部交待記者連夜采訪核實。接到任務后,記者趕到陳良鎮丹平村,找到被救的當事人張維田,了解到老人23日遇險后曾被救起送醫,26日當天在家中廢墟上揭氈布時突然暈倒,再次被救。為了核實清楚,記者又采訪了老人的親戚,他們表示“天天看到張維田”、“ 還幫他拎過東西”,村民也說“他來村里領過食物”,隨后救治老人的醫生也證實張維田在災情發生當天就由他親手救治,所有信息都證實“老人被壓72小時獲救”報道不實。當這篇500多字的報道發給報社終端時,已是晚上11點左右。

無限貼近現場、深入現場,現場就是記者的戰場,是記者最重要的“ 責任田”。

□ 2016年6月25日,消防官兵在緊急處置阿特斯公司受災廠房中的危化品。(新華社/發)

三、增強全媒體意識,駐站記者需做“全能型戰士”

7月4日,離“6·23”鹽城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過去已有十日,駐站記者跟隨《新華日報》一位副總編和一位主任記者一起,重返災區,對抗災救災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深度挖掘抗災救災背后蘊藏著的精神力量。

交稿時間鎖定6日上午,而4日下午我們才到達災區,時間非常緊急。在這不到兩天時間里,大家深入一線現場、走訪人物、深挖故事、采訪當地主要領導,全盤掌握面上情況,研究提煉主題,擬定報道方向,采訪進行到凌晨,寫稿更是通宵達旦。6日上午,成稿送審。8日,《新華日報》一版重要位置,刊登了鹽城特大龍卷風冰雹災害搶險救災紀實通訊——《狂風中屹立不倒的強大力量》,并配發評論《鉚足精氣神 建設新江蘇》。對于這篇8000字的紀實報道,報社評報小組認為“題材重大,構思精當,采寫扎實,行文大氣,激情洋溢,體現了新華水準新華高度。”這篇報道也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是風災過后,在眾多媒體轟炸式碎片化報道中極少能冷靜分析,延伸總結、提煉提升的報道,這也反映出黨報的責任和擔當。

回首“6·23”報道,無論是前期單獨作戰,還是后期與報社派來的記者抱團合作,駐站記者因獨特優勢最容易接近現場,并全程參與整個報道,這些既是對駐站記者能否勇挑重擔,快速反應的考驗,又是對駐站記者諸多能力的一次極好的鍛煉和提升。反思“6·23”報道,面對突發事件,駐站記者應具備哪些素質?

對“第一時間”要有更加清晰的概念。如何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駐站記者在平時工作中要廣交朋友,注重人脈資源的積累,廣布“信息源”。事件發生后,要在第一時間快速對新聞傳播價值作出判斷,并及時與報社溝通。事件突發,與鞭長莫及的本部記者相比,駐站記者占了一個“快”字,但受主、客觀條件制約,這個快還有更多的提升空間。

新聞等不起,特別是突發事件,要求駐站記者“說走就走”,要在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并“武裝到牙齒”,會開車,會攝影,會在車上快速寫稿,“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從這個角度講,駐站記者必 須是時刻準備著的“全能型戰士”。同時,這個“快”字還要求駐站記者成為一名全媒體記者。每天,不僅要為《新華日報》提供鮮活的文字稿,還要為“交匯點” 的“滾動直播”提供最新信息,記者要腳踩風火輪,第一時間到現場,快速在手機上形成有質量的圖文。

要做好一名駐站記者,功夫還在平時各方面的積累,除了人脈的積累,寫作能力的積累,還有作風的磨練。做記者十多年,頂風冒雨、不舍晝夜采訪寫稿已是家常便飯。災害發生后,作為《新華日報》唯一一位駐鹽城站的記者,關鍵時刻要扛起責任,什么苦都能吃。災情發生當晚,記者采訪基本都泡在雨中,接下來的一周里,由于淋雨、水土不服和腸胃不好的原因,腹瀉得幾乎脫水,吃藥也不頂用。考慮到災區沒有廁所,克服困難的最好辦法就是少進食,每天除勉強吃頓早飯外,連水也不敢喝。6月30日晚,記者在堅持完成首批報道任務后撤離災區,是這次風災報道最后撤離的媒體人。

能戰斗僅是一方面,記者還要有強烈責任心。為了核實張維田老人“被埋72小時獲救”的報道,記者夜訪丹平村,當時大型機械開赴村頭,汽車進不去,許多人勸記者不要去找張維田,打電話給村主任了解情況即可。事實證明,要在災區找到一個人非常困難,但記者堅持“不見到當事人,寧可不寫稿”。當晚,在沒有任何光亮的災區高一腳低一腳,走了近一個小時才找到村部,從村部安置點趕到當事人家中,最后在路上堵住了張維田。老人聽力不好,交流困難,記者借著手機亮光,與老人紙筆對話,可以說整個采訪費盡周折,但千方百計找到核心人物,了解事實,還原真相,這篇短短幾百字的稿子背后,源于記者對新聞的敬畏。

(作者單位:《新華日報》駐鹽城記者站)

編 輯 梁益暢 46266875 @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夜夜拍夜夜爽|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正在播放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一|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操国产美女|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久操中文在线|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伊人久久婷婷|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亚洲毛片在线看|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欧美午夜网|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日本www|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www亚洲精品|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欧美日韩v|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中文纯内无码H| 高清不卡毛片|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99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国产成人91精品|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国产精品香蕉|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