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方躍飛
衢州廣電:做好建設性輿論監督節目的思考與實踐
□ 文/方躍飛
做好建設性輿論監督報道,應緊密結合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強化“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的大局意識,用心吃透“兩頭”,選準報道題材;強化問題導向,用新聞事實說話;理性采訪表達,依法監督報道。同時注重件件有反饋,監督求實效。
衢州廣電 輿論監督 注重實效
輿論監督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手段。提到輿論監督報道,人們往往把它等同于“批評性報道”,或者是“負面新聞”。市縣電視臺受地域范圍、人情等因素影響,開設輿論監督節目一般都存在思想壓力,初做這類報道時慷慨激昂,但日子久了難免生出疑惑或產生畏難情緒。輿論監督的目的是為了引以為鑒、解決問題,一味使“蠻力”或感情用事,顯然有悖初衷。2005年,原國家廣電總局在《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廣播電視輿論監督工作的要求的通知》中指出,“揭露問題要富于建設性,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從改進工作、解決問題、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維護穩定、服務大局出發,密切配合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向積極的方面引導,力求好的結果。”新聞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應該進行建設性輿論監督,更好地發揮其社會引導力,促進矛盾的解決和社會和諧。2014年以來,浙江衢州廣電和下屬六個縣級廣播電視臺都開設了“聚焦”“關注”“觀察”“直擊”等性質的輿論監督欄目, 如《今日點名》《直擊焦點》《行風熱線》等,這些輿論監督節目的開設和成功運行,正是準確把握和體現建設性的結果。
所謂建設性監督報道,其形態和手段是監督,但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建設性,既貼近中心工作,又反映民眾期盼,既直面現實問題,又最終推動問題的解決。建設性輿論監督是一種新聞力量,是主流新聞媒體傳播能力和新聞使命的重要構成部分;建設性輿論監督是理性監督,不是刻意“炒作”,而是緊密結合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客觀報道新聞事實,強化“解決問題、促進發展”的大局意識,從改進工作、引導輿情、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出發,從考慮社會承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大方向上來把握建設性。
怎樣既緊扣當地黨委政府正在推進的中心工作,又抓住與人民群眾利益休戚相關的熱點問題呢?深入推進“三改一拆”,全面實施“五水共治”“四邊三化”,是衢州市委、市政府針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大部署,衢州廣電傳媒集團近年來精心策劃推出《行風熱線》和《今日點名》《直擊焦點》等欄目,就政府關注、群眾關心、社會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進行輿論監督。其中《行風熱線》緊扣“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府效能建設”“正風肅紀”等中心工作,以及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話題開展輿論監督。《今日點名》和《直擊焦點》則秉持“調查成就深度”的理念和“理性、善意、客觀、深入、建設性”的風格,是以記者調查為形態的輿論監督報道欄目。欄目以“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三改一拆”等存在問題為報道重點,圍繞中心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著力追求電視新聞深度性、思想性、可視性,建設主流媒體話語新平臺。今年新年伊始,衢州市委、市政府把“清千塘美百河”作為春季治水的重點工作,為此衢州廣電把監督的重點放在農村水塘、溝渠清淤整治和河道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等方面,欄目推出《衢江區浮石街道一水塘垃圾遍布》《江山市金塢村:小作坊生產不規范 污水直排河道》《巨化廠前再現黑水溝》等報道,得到市領導的批示肯定。

怎樣才能善于發現問題,直面問題?衢州廣電《今日點名》在選題策劃、調查采訪過程中,把發現問題、直面問題、回答問題作為報道重點,記者往往帶著問題去采訪,通過在基層的嚴密細致調查,探究問題的產生原因和解決途徑,掌握關鍵的事實、確鑿的證據,以此形成報道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輿論監督的力量首先來自事實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監督報道應認真探究求證事實真相,善于敢于用事實說話,才能集聚推動問題解決的正能量。《今日點名》欄目在開播之初就與市政府督查室、市“五四三”辦等聯合,制定了嚴密的選題采編程序,嚴格落實“三級四審”制度,力求做到話題精心篩選,事實仔細核準,過程客觀表達,點評理性精到。采編人員深入基層一線采訪時,緊緊依靠群眾的力量,深挖“問題”根源,捕捉現場細節,不達目的決不松手;一些報道,記者曾經多次到事發地反復核實,不搞清真相決不收兵。一些報道,記者在遭到圍攻辱罵甚至恐嚇威脅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職業操守,千方百計完成報道任務。所有這一切,就是為了“真實”兩個字。
衢州地處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承擔著把一江清水送往下游的責任。2015年6月,《今日點名》欄目接到群眾舉報,衢州市下屬的衢江區一家石料加工廠私埋暗管偷排廢水,嚴重污染了周邊江河水質。欄目組隨即派出記者到當事企業進行暗訪。當地政府和環保執法人員對采訪百般阻擾,并信誓旦旦表示,他們轄區內不存在企業違法偷排行為。為了弄清實情,采訪的兩名記者白天發動群眾尋找排污管道,晚上躲在雜草叢中拍攝尋找證據。經過兩天蹲守,記者拍到了證據,在事實面前,當地環保部門不得不承認企業偷排污水的違法行為。節目播出后,涉事企業被勒令停產整頓,相關責任人被追責。
從事輿論監督的記者,必須遵守新聞工作紀律和職業道德,在法律約束和規范下開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監督。記者在采訪時應慎重,不使用過激、侮辱等詞語,學會理性表達。同時要強化法制觀念。要懂法、守法,依法辦事,做到心中有數。進行輿論監督和正常報道有一定區別,記者在確定題目時,要制定好采訪方案,進行調查時要搜集好證據,而且要有具備法律效應的證據,并對采訪的事件細節進行核實。要有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要出于公心,立足于問題的解決,而不是以此要挾被采訪者。作為正義的化身,記者在實際調查中要始終把自己看作是黨和政府的代言人,其立場、觀點都要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內核,秉持大義,不失小節,依法進行輿論監督。
三改一拆報道一直以來是《今日點名》欄目關注重點。特別是一些城中村自建房,過去由于缺乏規劃和監督,違規現象較為嚴重。為了能拿出足夠的證據,不出現“后遺癥”,我們在做這方面的報道時十分謹慎,認真聽取各方的意見、建議,做到依法監督。同時為了提高記者編輯的法律知識,臺里經常邀請相關部門和律師來上課,進一步規范新聞用詞。
地處衢州市著名景點——爛柯山腳下的華晨·雍景柯苑是一個以別墅為主的小區,由于地處郊外,小區內多處房屋存在違建和改建情況,欄目組接到群眾舉報后,前后十多次深入現場調查摸底、拍攝取證,從住戶、物業、房開公司、執法部門等多個方面了解事件發生的成因、經過,做到尊重事實,客觀調查,持續關注,推動了問題圓滿解決,取得良好的輿論效果。正因為做到了依法監督報道,欄目開設以來,沒有發生一起群眾上訪事件,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
相關名詞解釋
1.五水共治: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通過治水倒逼轉型升級。
2.四邊三化:指在公路邊、鐵路邊、河邊、山邊等區域開展潔化、綠化、美化行動。
3.三改一拆:指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改造和拆除違法建筑。
開展好建設性輿論監督,不能僅僅簡單地當頭棒喝,更重要的是提供良方,探討破解思路,有效提供破題辦法,并積極促成問題解決,體現黨委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決心、能力和作風,這才是建設性輿論監督的關鍵和價值所在。幾個監督性欄目凡曝光必有處理反饋,必有整改落實。對一些具有普遍意義、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力爭做到舉一反三,使一批相同問題得到解決,讓群眾看到希望、增強信心。《今日點名》欄目開設兩年多,播出輿論監督節目300多篇,基本做到篇篇有反饋,件件有落實,多篇報道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交辦,有力推進了工作,成為主流媒體服務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體現。
另一重點欄目《直播衢州》依托“百姓留言板”的子欄目,每天上午9點至10點在市中心固定地段“擺擂臺”,接受市民留言和投訴,然后跟隨當事人進行調查采訪,跟蹤報道。欄目先后播發《誰攪了新安湖的水質?》《白沙路成“工業垃圾場”》《藥品價格再次下調 “降價藥”卻玩失蹤》等一系列的監督報道。筆者認為,對地方臺來說,做輿論監督報道有一定難度,但只要記者沉下心來,深入采訪,尊重事實,做出分量和影響力,政府會支持,百姓也會滿意。
只有堅持正確導向,秉持“民生、立場、建設性”原則,不斷研究新時期傳播規律,監督報道才能真正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富有生命力。
(作者是衢州廣電傳媒集團電視新聞綜合頻道副總監、主任記者)
編 輯 文璐 wenlu@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