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超 修磊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推進了電子政府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分析大數據的內涵與4V特征(Volume,Variety,Value和Velocity),該文基于大數據的特征以及數據信息鏈路和信用相關人的分析,給出一種電子政府信用模型,對于推動政府信用體系建設和電子政府推進,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路線和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 電子政府 電子政務 信用 經濟信息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c)-0017-02
1 大數據時代的信息特征
目前,大數據已經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1],隨著信息社會的形成和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的滲透,大數據不但被越來越多的IT企業重視,也成為了社會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學科的研究熱點。
大數據有四大特征。(1)數據量大(Volume)。由于信息科學與技術自身的指數函數增長特點,導致經過幾十年的技術與實踐積累,目前數據容量存儲方面,與前十年及之前若干年相比,已經表現出指數函數的突飛猛進的增長,幾乎是天文數字級別的容量。信息技術發現初期,數據的存儲容量非常有限,存儲單位是K和M,隨著硬件技術的發展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摩爾定律的支撐,P、E甚至Z級別的存儲設備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已經誕生。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做好了物質支持和技術保障。(2)數據類型繁多(Variety)。多類型的數據對數據的采似曾相識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物聯網技術的日臻成熟,無論是政府,還是公眾與企業,都是自媒體和新媒體的受眾。而且,新技術與設備的應用,時時刻刻都在產生數據,都在記錄數據,而這些數據的來源是非常多樣的。(3)數據價值密度相對較低(Value)。大數據時代,不再單純強調數據的因果性,大數據時代更加依賴對相關性的分析。(4)處理速度快,時效性要求高(Velocity)。
2 電子政府信用模型構建
2.1 電子政府的內涵
電子政府名稱是來自英文E-government[2]。歐美國家最高的電子政府是從辦公自動化開始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政府又紛紛在互聯網上開通網站,從事政務公開和網上辦事等業務,從而提高效率和減少成本。關于電子政府的認識,與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類似,各國政府、研究機構和學者,從不同角度和層次都有不同的理解秋解讀。聯合國給出“電子政府是政府的一項永久性承諾,通過對服務、信息與知識的高效便捷、成本合算的傳遞,來增進公共部門與個人公民之間的關系”。
2.2 電子政府信用
電子政府的信用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理解。例如,從倫理學、經濟學、信息學等層面來理解。再如,從組織和關系的方面來解讀。該文認為,電子政府的信用是建立在大量數據基礎之上的,電子政府的信用本質上是信息和利益相關者的信用。因此,可以認為電子政府信用是信息技術及其產品、設施和網絡的信用,同時還包括信息利益相關者的信用。其中,前者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大數據時代,海量數據的采集與存儲的硬件設備及其操作系統。例如,RFID射頻識別技術、視頻監控技術、二維碼技術等等。第二,是數據采集與傳輸過程中起支撐作用的網絡設備與協議。例如IPV6協議,泛在網絡,4G移動網絡技術等等。第三是各種數據挖掘和信息處理軟件系統。例如云計算中心、APP智能應用、跨平臺操作系統等等。后者主要包含電子政務中涉及電子政務面對三個實體關系:政府對政府(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政府對企業(Government to Business,G2B)和政府對公眾(Government 2 Citizen,G2C)。在電子政務中,政府如何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保證自身信用,還有,電子政府的交道并享用政府公共電子服務的企業和公眾的信用。
2.3 電子政府信用模式
基于電子政府信用的量化和可操作性的考量,在確定性、無二義性和大數據特征的原則下,可以基于數據鏈路的認識將電子政府信用的模型歸類為信息資源信用、信息傳輸信用、信息挖掘信用、信息應用信用、信息人信用。如圖1所示。
信息資源反映的是電子政府的硬件環境,其信用包括信息基礎硬件設備。例如核心交換機接路由器、防火墻、上網行為管理、應用服務器以及相應的配置策略信用。同時,涉及到光纖寬帶運營商、通信企業和數據中心提供商的信用。
信息傳輸信用是指電子政府的數據傳輸和交換鏈路。其信用除包含電話、傳真等傳統網絡外,也包含政務內網信用、政務外網信用、VPN專網信用、移動數據網信用等等。
信息挖掘主要是指處理速度更快的數據挖掘,在互聯網+時代,主要是集中在云計算和巨型計算機等等。常見的云計算有三種: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SaaS)和平臺即服務(Platform-as-a-Service,PaaS)。三者的主要服務對象分別對應電子政務中的政府、公眾和企業。因此信息挖掘信用也即涉及這三種云服務的計算軟件和硬件。
信息應用是對數據向信息的轉換的結果及對信息的進一步使用的過程。將信息通過應用軟件提交給個人或組織機構,從而形成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該信用主要涉及應用軟件的信用。
信用人信用,是指所有在電子政府中工作的人員、與電子政府交互的公眾或企業所涉及的信用。在打造電子政府信用的過程中,信息人是決定性力量。如果信用人失信,必然導致電子政府的權威下降甚至消失。
3 結語
大數據時代,政府、公眾和企業的信用狀況記錄本身就是一種重要數據。在電子政府的建設中,如何保障電子政府信用,防止失信狀況發生,是一個越來越重視的課題。該文基于大數據的特征以及數據信息鏈路和信用相關人的分析,給出一種電子政府信用模型,對于推動政府信用體系建設和電子政府推進,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路線和參考。
參考文獻
[1] 何軍.基于云計算技術的大數據下企業危機管理系統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1):159-164.
[2] 張銳昕,王郅強.電子政務研究[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