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 要:德育教育是現代醫學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素養,醫學學生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承擔著救死扶傷的重任,尤其是在農村地區,當地的醫療條件落后,更需要醫生具有崇高的醫德與扎實的專業能力,這關系到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能否穩步向前,實現城鄉的共同發展。加強中職農村醫學學生的德育教育就要從培養他們的醫德做起,這樣才可以為廣大的農村地區培養出優秀的基層人才,為避免醫療糾紛現象提供一定的幫助。本文對此進行了論述,希望在今后的中職醫學教育中可以重視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中職;醫學;德育;基層人才
以貴州省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職農村醫學專業為例,其地處少數民族地區,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能夠服務于農村基層醫學人才。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學校予以了足夠的重視,雖然制定了一些理論方面的措施,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要想落實起來卻具有一定的困難,要想真正做到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令其扎根于基層,還需要從實際情況入手,發現不足之處,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進一步強化德育的教育工作。下面筆者就以該醫學校的實際狀況為例,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對農村基層衛生人才的引進起到一定的幫助。
1 中職醫學學生德育教育的培養現狀
從整體上來看,對于德育教育的培養是穩中有升,但是依然存在些許不足之處。首先是學生對這方面教育的不重視。當前的學生大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奉獻精神,因為很多中職醫學院畢業的學生會被委派到基層開展工作,他們不愿意將自己的大好年華奉獻給艱苦的基層工作中,而是想將來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安逸的生活。但是作為一名醫生,他的職業價值就在于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基層崗位中更加需要這樣的人才,如果不具備這樣的高尚的品質,就很難堅持下來。所以現在有些學生不重視學習,經常逃課,由此可知學生對德育教育的態度是相當漠視的。
其次,德育教育的根本價值是體現在實際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學校中學習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醫學倫理學”這門課程,如果僅僅從理論上向學生灌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學生是難以真正體會得到的。所以理論與實踐聯系得不密切是目前存在的另外一點問題。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是相當有必要的,令他們認識到基層工作中是如何需要醫學方面的人才就需要從實踐中才能體會得到,教師如果只用書本的知識想要令學生達到思想上的提升,相信是十分困難的。
第三,德育教育并不是專業課程,但是卻與專業的課程息息相關。醫學院中安排的課程當然都是與專業課相關的,在醫學倫理學中,除了專業性的知識外,同樣也需要在德育教育方面安排學生進行學習,只有將專業與非專業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學生才能意識到自己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是多么重要,承擔的責任是多么重大。這些都不是在專業課的課本上可以學習到的內容。但是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對于非專業的內容通常都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令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 提升中職醫學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
首先,要想提升學生的德育教育水平,就必須要在制度方面多下功夫,開展規范化以及制度化的管理。因此加強對德育教育評價體系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將學生的德育表現作為評選獎學金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引起學生們對于這一內容的重視程度。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甚至應該予以一定的獎勵,這樣才可以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建立起完善的德育評價制度,是實現對于中職農村醫學生培養的主要舉措,是令學生擁有醫德的重要舉措。
其次,對教學方法進行必要的改革。新的教學方式應該重視起學生的實訓能力。令他們廣泛深入到基層之中,體會到農村甚至是更加偏遠的山區醫療衛生狀況落后的現象。在實際授課時,還應該引入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秀人物,成為學生的榜樣。如抗擊非典、地震救災等過程中涌現出的大量醫療英雄人物,都是很好的榜樣教育實例。
第三,樹立現代教育意識,在課堂中加強德育教育。學生的德育教育應從新生入學那一刻開始,直至畢業。為了能在課堂中確實加強醫學生的德育教育,需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人文教師與專業教師攜手同心,形成德育教育的整體合力;其次,不斷加強醫學專業課教師自身的人文功底,對其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質培訓,鼓勵他們根據授課情況,結合實例,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專業課程的教育之中,同時讓人文教師多學習和了解醫學知識,尋求更多的醫學和人文的契合點;最后,在教學中貫穿科學史的教育,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都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科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第四,結合專業特點,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拉近醫學生與德育之間的距離,讓他們覺得德育就在他們身邊,達到提升德育認識的作用。近年來,學院多次成功組織開展社區衛生服務調查、宣傳預防艾滋病、義務支教、街頭義診等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既鞏固提高了學生在書本上所學的專業知識,又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培養了職業道德意識,豐富社會經驗。社會實踐教育也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從以下方面來改進:一是科學評定社會實踐活動的績效,二是要做好實踐活動前的培訓工作,三是要尋求社會支持和理解,以確保有充足的人、財、物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四是要組織學生輪流參與,條件允許應全員參與,五是要做到內容豐富,方式靈活多樣。
最后,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營造德育教育氛圍。校園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園文化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質、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選擇,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為把德育教育融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營造出“大醫精誠”特點的校園文化環境,本院在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中,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例如,與兄弟院校聯合舉行新春詩歌朗誦比賽,放映勵志影片,一年一度的“女生節”、學生評優表彰大會,邀請院內外知名人士開展系列人文講座等,這些活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學生的德育情操,還培養了學生分辨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能力。深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創建醫學生德育教育環境的重要途徑。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德育教育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能期望在短時間內就能得以實現,中職農村醫學專業的學生要深刻認識到他們將來所承擔的重要職責以及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應該恪守的準則,這些都是只有通過德育教育的學習才能掌握的。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為了培養更多基層優秀的醫療人才,一定要加強對中職醫學學生開展德育方面的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駱歡歡.淺談如何使低年級醫學生在校期間更好地接受醫德教育[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6,4(12):53-54.
[2]孫立力,胡雪原.在醫用化學教學中貫穿道德教育[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9(4):390-393.
[3]黃黎.醫學高等院校如何整體提高醫學生的素質[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8):2848-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