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兆言
?
俞平伯:一輩子天真
文/葉兆言

葉兆言
江蘇省作協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葉兆言文集》(七卷本)及長篇小說《花熱》《一九三七年的愛情》《我們的心如此頑固》等

晚年俞平伯夫婦
印象中的俞平伯先生是個老小孩。上世紀70年代初期,有一次我姑姑請吃烤鴨,地點在西單附近,是一家有名的老字號,正吃著,姑姑低頭說,隔壁桌上的老先生,好像是俞先生。我大伯母也在,看了一眼,點點頭說當然是他。那時候還是文化大革命中,轟轟烈烈的暴風驟雨已過去,正處于相對平靜。大家偷偷上館子,朵頤大快,熟悉的人見面都不打招呼,因為吃喝畢竟有資產階級的嫌疑。我當時半大不小,只知道這老頭是毛主席親自點過名的。或許面對面的緣故,印象最深的是圓圓的大腦袋,穿著舊衣服,看上去像個淘氣的老和尚,胃口極好,不停地吃,津津有味。
后來看楊絳先生的《干校六記》,提到當時的下放:
兩連動身的日子,學部敲鑼打鼓,我們都放了學去歡送。下放人員整隊而出;紅旗開處,俞平老和俞師母領隊當先。年逾七旬的老人了,還像學齡兒童那樣排著隊伍,遠赴干校上學,我看著不忍,抽身先退……
讀了這段文字,心頭也不由地“不忍”起來。想當年的高干子弟,當了知青回京探親,去莫斯科餐廳或者新僑飯店吃西餐,因為肚子里缺少油水,食量之驚人讓服務員目瞪口呆。飽漢不知餓漢饑,算算日子,那次遇到俞先生猛吃烤鴨,大概是剛從干校遣歸回京。老夫聊發少年狂,能有如此好胃口,顯然遭遇了一番磨難。他在干校待了一年多時間,搓搓麻繩,看看廁所,干的是輕活,畢竟年歲不肯饒人。當時生活條件的艱苦,已有不少文字報道,他老人家自己也賦詩記錄:
爐灰飄墜又飄揚,
清早黃昏要掃床。
豬矢氣熏柴火味,
者般陋室叫“延芳”。
螺螄殼里且盤桓,
墻罅西風透骨寒。
出水雙魚相照活,
者般陋室叫“猶歡”。
文化大革命中最流行的一句話是改造思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世界觀一旦形成,想再硬改造過來,可能性微乎其微。好在俞先生永遠有一份童心,即使文化大革命那種不堪的日子,也能平靜對待,無怨無悔。祖父(葉圣陶)老笑他:一手好字,可是寫完一封很漂亮的信,卻怎么也疊不整齊,馬馬虎虎往信封里一塞完事。老派人很講究細節,偏偏俞不拘小節。俞家是江南名門,數世單傳養尊處優,一向由傭人伺候,像疊信紙這種書童干的活從不往心上去。
俞先生早年曾與傅斯年先生一同出國留學,可是出去沒幾天,就倉皇地跑了回來。學費當然是個問題,沒人照料也是主要原因。說他五谷不分四肢不勤,大約算不上冤枉。俞先生是我所見到的老人中,最有少爺脾氣的一位。說到他,大家就覺得好笑,因為少爺脾氣說白了還是孩子氣。一個人終身都能保持住孩子氣,是一件非常可喜可賀的事情。譬如遇到喜歡吃的菜,他似乎不太想到別人,一盤蝦仁端上來,嘗了一筷,覺得味道好,立刻端到自己面前盡情享用。又譬如抽煙,煙灰與煙缸無關,懶得去撣一下,煙灰不斷地落在胸前衣服上。
俞先生是個典型的才子。記得大學讀書時,老師講大學問家,不外乎幾種途徑,一是出自名門,一是源于名師。俞平伯兩條都沾:曾祖父俞樾是曾國藩弟子,又是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師傅。父親俞陛云考場得意,是名列第三的探花。他自己出身北京大學,是舊派人物黃侃的高足,是新派領袖胡適和周作人的學生。文學史上談到白話散文,常把他尊為一家。
看朱自清先生日記,常可以看到俞先生鬧加薪。他們是好朋友,朱當了系主任,俞先生要鬧,當然是糾纏他。朱頗有幫不上忙的苦惱,在清華,沒有洋文憑,照例要吃些虧。少爺脾氣的人通常不太會過日子,公子哥兒都是花錢的主,用錢勝于掙錢。
如果沒有《紅樓夢研究》批判,如果不是毛主席在運動中點他的名,俞先生絕不會有那么大的世俗影響。敗是這本書的批判,成也是這本書的批判。今天大家都知道,他成為活靶子挨批,是因為更應該挨批判的胡適遠在國外。他不過成了出氣筒,成了泄憤的容器,本來很簡單的學術之爭,竟然上升為一場階級斗爭,而《紅樓夢》也逐漸成為“顯學”。
粉碎“四人幫”以后,紅學熱鬧非凡,動輒又把俞平伯當名角搬出來,真讓人哭笑不得。他活到了90歲,死前得到了很多榮譽。其實《紅樓夢研究》在一開始就是戲,因為手稿剛完成,便稀里糊涂地弄丟了。如果真遺失,后來可能是另外結局,偏偏朱自清逛舊書攤,無意中又發現了這部手稿,撿到的人竟然當廢紙賣了。于是書得以《紅樓夢辨》的書名正式出版,印了幾百本。這是二三十年代的舊事,到五十年代初期,俞先生因為父親過世,跟書店借錢安葬,還不出賬,只好以抵債的形式,將舊稿加上兩篇小文章,換個書名出版。這一出版,很快遭遇了大批判,年輕的李希凡與藍翎脫穎而出,迅速成名,俞先生也因此成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代表。
無法想象俞先生這樣的書呆子還能做什么反抗,他立刻高舉雙手投降,心悅誠服地成為大批判對象,又受之無愧地成為團結和保護的樣板。這是不堪回首的往事,《紅樓夢研究》批判拉開了文化大劫難的序幕,緊挨在一起的是反胡風,然后“反右”,然后反右傾,一道道的菜連著上,最后是文化大革命。水到渠成,火到豬頭爛,文化人一開始都是看客,看著俞先生出洋相,跟著起哄,漸漸看客也開始接二連三地下海,大家都到地獄重去走了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