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才, 劉現忠, 王兵濟
(解放軍第八一醫院 腫瘤外科, 江蘇 南京, 210002)
?
丹參酮IIA磺酸鈉注射液聯合阿霉素對化療致心肌損傷的療效觀察
李增才, 劉現忠, 王兵濟
(解放軍第八一醫院 腫瘤外科, 江蘇 南京, 210002)
關鍵詞:丹參酮IIA磺酸鈉注射液; 心肌損傷; CK-MB
研究[1]發現,多種化療藥物存在心臟毒性,損傷心肌,甚至導致心力衰竭。研究[2]顯示,化療導致的心臟毒性的致死率約為30%~50%。化療藥物的心臟毒性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化療藥物造成體內形成大量的自由基,引起心肌細胞代謝紊亂,加速了心肌細胞死亡,造成心肌損傷[3]。丹參酮ⅡA磺酸鈉是將丹參的有效成分經提取磺化而制成,研究[4]發現其具有減輕氧化應激反應、清除體內自由基的作用。本研究以阿霉素為例,探討丹參酮IIA磺酸鈉注射液對化療致心肌損傷患者CK-MB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本院腫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2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腫瘤部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符合乳腺癌的臨床診斷標準[5];化療前心電圖檢查均顯示正常、無化療禁忌證且同意進行試驗措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排除有其他臟器重大疾病、免疫及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不愿接受實驗措施的患者。
1.2治療方法
按照臨床用藥指南[6],對照組患者在化療前3 d給予輔酶Q 1 020 mg/次、VE 0.1 g/次,3次/d,至化療后5 d;應用阿霉素化療,靜脈注射,40 mg/(m2·次),連續14 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丹參酮IIA磺酸鈉注射液(商品名:諾新康,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H31022558)8支+ 5%葡萄糖250 mL靜脈滴注,治療連續14 d,治療期間戒煙、戒酒并給予營養支持。
1.3CK、CK-MB水平檢測
2組患者于實驗前后清晨空腹取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靜脈血中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檢測步驟均按試劑盒說明進行,檢測均在2 h內完成。
1.4cTnI、MYO水平檢測
2組患者于實驗前后清晨空腹取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檢測外周血中的肌鈣蛋白I(cTnI)及肌紅蛋白(MYO)水平。
2結果
共收集乳腺癌患者120例,均為女性,年齡30~70歲,病程為1~5年,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顯著降低(P<0.05),見表2。治療后,2組患者的CK、CK-MB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CK、CK-MB水平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P<0.05),見表3。治療后,2組患者的cTnI、MYO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 (P<0.05),且觀察組的cTnI、MYO水平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P<0.05),見表4。

表1 2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3討論
研究[7]表明,阿霉素會產生心臟毒性,造成心肌損傷。其可能機制是脂質過氧化和大量的自由基形成[8]。自由基也稱“游離基”,是含有不成對電子的原子團。當化療藥物作用時,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奪取其他物質的電子并使其穩定,這個過程被稱為破壞行為,將導致人體正常細胞的損壞,引發多種疾病的發生[9]。當作用于心肌時就會導致心肌損傷。丹參是臨床常用中藥,丹參酮IIA磺酸鈉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環及血流動力學的作用[10]。現代藥理學[11]表明,丹參酮IIA磺酸鈉注射液具有清除體內自由基的作用。 CK是參與人體能量代謝的重要酶類,在人體各組織中的細胞胞漿和線粒體中均有分布。CK-MB 是CK同工酶的一種,又稱心型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細胞內。有研究[12-14]表明,心肌或骨骼肌的損傷能夠導致CK、CK-MB的水平明顯升高。本研究結果表明,2組患者治療后的CK、CK-MB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CK、CK-MB水平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P<0.05)。CK、CK-MB并非心臟特有的酶類,有研究[15]發現,在心肌梗死患者血液中,CK、CK-MB水平顯著升高,但達到峰值后隨著心肌的損傷程度加劇,CK、CK-MB的值不會發生較大變化。因此,對于心肌損傷的檢測缺乏敏感性。但由于其特異程度較高,CK、CK-MB仍然是臨床常用的心肌損傷標志物,用于判定心肌的損傷程度。

表2 2組患者心電圖異常率比較[n(%)]
與對照組相比, *P<0.05。

表3 治療前后患者CK、CK-MB水平比較 U/L
與治療前相比, *P<0.05; 與對照組相比, #P<0.05。

表4 治療前后患者cTnI、MYO水平比較 ng/mL
與治療前相比, *P<0.05;與對照組相比, #P<0.05。
肌紅蛋白(MYO)是結合蛋白的一種,位于細胞質內,是肌細胞中的載氧色素。由于其分子量較小,當心肌損害發生時,能夠快速地釋放到血液中,造成血清MYO的水平升高,因此也作為衡量心肌損傷的重要指標[16]。MYO由1條肽鏈和1個血紅蛋白組成,于1960年由Kendrew[17]首次發現其特殊的三級結構。這種結構有利于氧氣的運輸和存儲。肌紅蛋白容易遭到自由基的攻擊而引起疾病,因此當心肌發生損傷時,MYO的水平會發生顯著的升高。本研究結果表明,2組患者治療后的MYO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的MYO水平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P<0.05),表明丹參酮IIA磺酸鈉注射液具有明顯的心肌保護作用,能降低血清中的MYO含量。
研究[18]發現,cTnI是心肌損傷的特異性指標,心肌損傷發生后其水平能顯著升高。因此,測定 cTnI水平是反映心肌損傷的重要依據。cTnI屬于調節蛋白,是肌鈣蛋白的一種,可以通過抑制肌動-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阻止肌球蛋白的運動,從而阻止肌肉收縮[19]。cTnI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心肌細胞中,大部分以結合的形式存在。當發生心肌損傷時,cTnI主要以cTnI-TnC復合物形式存在。因cTnI分子量較小,對心肌損傷較敏感[20]。因此,發生心肌損傷時,血清cTnI水平升高很快,對于心肌損傷的診斷很有價值。本研究結果表明,2組患者治療后的cTnI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觀察組的cTnI水平較對照組下降更為顯著(P<0.05),表明觀察組的治療方案能夠明顯抑制化療藥物對心肌的損傷,使血清cTnI水平顯著降低。
參考文獻
[1]Ramachandran S, Vasan M D. Bio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lecular basis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J]. Circulation, 2006, 113: 2335-2342.
[2]李祥坤, 趙芬, 陳小東. 不同檢測方法檢測幾種心肌標志物的應用比較[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1, 32(7): 788-789.
[3]楊旭麗, 張華, 侯月梅, 等. 參麥注射液對女性乳腺癌化療患者的心臟保護作用[J].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1, 27(2): 138-141.
[4]劉錫鈞. 實用藥物指南[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9: 92.
[5]Thielmann M, Massoudy P, Marggraf G, et al. Role of troponin I, myoglobin, and creatine kinase for the detection of earlygraft failure follow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 Eur J Cardiothoracic Surg, 2004, 26(1): 102-109.
[6]楊萍, 賈鈺華. 丹參酮ⅡA 抗心肌細胞氧化應激作用及抗增殖蛋白功能研究[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1, 17(6): 145-149.
[7]WEI C, LI H, HAN L, et al. Activation of autophagy in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contributes to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 hearts[J].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13, 61(5): 416-422.
[8]郭偉, 潘柏申. 血清肌鈣蛋白-心肌損傷的確定標志物[J]. 上海醫學檢驗雜志, 2000, 15(1): 8-10.
[9]Papaioannou V, Giannakou M, Maglaveras 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aroreflex sensitivity, and approximate entropy in acute brain injury patients[J]J Crit Care, 2008, 23(3): 380-386.
[10]李曉嵐, 高景利, 闞志生, 等.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血清肌鈣蛋白I及心肌酶譜變化的意義[J]. 疑難病雜志, 2008, 7(5): 36-55.
[11]楊樂, 鄒曉靜, 高翔, 等. 丹參酮ⅡA 磺酸鈉對Ang誘導的心肌細胞氧化應激的影響[J]. 中國藥學雜志, 2012, 47(4): 270-274.
[12]張磊. 心肌酶譜與cTnI三聯金標檢測不同時段急性心肌梗死的評價[J]. 江西醫學檢驗, 2005, 23(4): 329-330.
[13]馬艷, 胡曉明, 鄧成蓮, 等. 聯合檢測心肌損傷標志物對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應用[J]. 四川醫學, 2007, 28(12): 1406-1408.
[14]Resl M, Hulsmann M, Pacher R, et al. Heart failure in diabetes[J]. Wien Med Wochenschr, 2009, 159 (5/6): 134-40.
[15]崔杰峰, 潘柏中.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酶學標志物沿革[J]. 上海醫學檢驗雜志, 2005, 15(l): 48-52.
[16]Levi R, Silver R B, Mackins C J, et al. Activation of a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in ischemic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ending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norepinephrine release[J]. Int Immunopharmacol, 2002, 2(13/14): 1965-1973.
[17]王忠誠, 沈鈞樂, 王強, 等. 心肌肌鈣蛋白I的檢測方法及臨床應用進展[J]. 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分冊, 2004, 25(4): 303-305.
[18]黃石安. 非缺血性心臟病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鈣蛋白I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綜合臨床, 2002, 18: 33-34.
[19]劉寧, 張玲玲. CK-MB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意義[J]. 實用臨床醫學, 2004, 1: 34-35.
[20]尹寧, 張和平, 林國躍. 心肌損傷標志物測定的意義[J]. 醫學檢驗與臨床, 2006, 17(4): 63-65.
中圖分類號:R 54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7-170-02
DOI:10.7619/jcmp.201607058
收稿日期: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