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桂良, 米志華, 翁必武
(湖南省岳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湖南 岳陽, 414000)
?
地佐辛、曲馬多復合芬太尼在全髖置換術后鎮痛中的效果
魏桂良, 米志華, 翁必武
(湖南省岳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湖南 岳陽, 414000)
關鍵詞:地佐辛;曲馬多;鎮痛效果;全髖置換術
隨著關節置換技術的成熟,因股骨頭壞死而行全髖置換手術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并且大多數都是老年患者。老年患者重要的組織器官儲備功能下降,機體代償能力減弱,對阿片類鎮痛藥敏感、耐受性差,因此術后鎮痛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多模式鎮痛是近年來倡導的一種鎮痛模式,旨在聯合應用不同作用機制的鎮痛藥物或不同的鎮痛方法以獲得更好的鎮痛效果和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擇期全麻下行全髖置換手術患者90例,ASA均為Ⅰ~Ⅱ級,體質量45~70 kg。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D組(地佐辛復合芬太尼)、Q組(曲馬多復合芬太尼)和F組(芬太尼),每組30例。3組患者麻醉誘導和維持采用相同的方案。
1.2術后鎮痛方案
術畢清醒拔管后,靜脈接一次性鎮痛輸液泵。鎮痛泵的配方:D組為地佐辛0.4 mg/kg+芬太尼8 μg/kg+歐貝8 mg+生理鹽水配至100 mL;Q組為曲馬多10 mg/kg+芬太尼8 μg/kg+生理鹽水配至100 mL;F組為芬太尼16 μg/kg+生理鹽水配至100 mL。3組背景量2 mL/h,單次給藥量2 mL/次,鎖定時間15 min。
1.3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蘇醒時(T0)、鎮痛開始后2 h(T2)、4 h(T4)、8 h(T8)、24 h(T24)、48 h(T48)時各項指標,包括VAS評分、Ramsay評分、平均動脈血壓(MBP)、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呼吸頻率(RR)。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0表示無痛,10表示最嚴重的疼痛。鎮靜評分采用Ramsay評分法:1分為不安靜、煩躁;2分為安靜合作;3分為嗜睡、聽從指令;4分為睡眠狀態能被喚醒;5分為呼喚反應遲鈍;6分為深睡、呼喚不醒。記錄術后48 h內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暈、瘙癢、尿潴留、呼吸抑制、譫妄等。
1.4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檢驗χ2檢驗;組間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進行趨勢比較,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3組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平穩,MBP、HR、SpO2各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術后各時點的VAS評分,3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術后各時點的Ramsay評分,3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術后48 h內,D組發生惡心嘔吐0例,頭暈頭痛2例,嗜睡2例,瘙癢0例,尿潴留0例;Q組發生惡心嘔吐5例,頭暈頭痛1例,嗜睡0例,瘙癢0例,尿潴留0例;F組發生惡心嘔吐5例,頭暈頭痛3例,嗜睡2例,瘙癢2例,尿潴留4例。F組總不良反應患者例數多于D組和Q組(P<0.05),D組和Q組總不良反應患者例數無顯著差異(P>0.05),但D組惡心嘔吐的發生率較Q組低(P<0.05)。
3討論
良好的術后鎮痛可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減少患者體內兒茶酚胺和其他應激性激素的釋放,從而降低術后并發癥和病死率[2]。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鎮痛藥物,為完全激動μ受體制劑,鎮痛強度是嗎啡的100倍[3],但容易引起不良反應,其中呼吸抑制主要是通過減少中樞對二氧化碳的反應性引起,而引起皮膚瘙癢和惡心嘔吐的主要原因是芬太尼刺激μ受體。有研究[4]認為升高血漿胃動素水平是芬太尼用于術后鎮痛增加惡心嘔吐的主要機制。地佐辛是一種阿片受體混合激動-拮抗劑,對κ受體產生激動作用,對μ受體有部分激動作用,但不會產生典型的μ受體依賴,由于地佐辛不產生典型的μ受體依賴,因此可使胃腸平滑肌松弛,降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同時地佐辛對δ受體活性較弱,不會產生煩躁焦慮感。曲馬多是一種作用于中樞性的合成類阿片鎮痛藥,具有兩種機制,它既是阿片受體的弱激動劑,又可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重吸收,兩種機制具有鎮痛的協同作用,鎮痛效果滿意,但惡心嘔吐發生率高[5]。

表1 3組術后各時點MBP、HR及SpO2比較

表2 3組術后各時點VAS評分比較

表3 3組術后各時點Ramsay評分比較
本研究通過觀察地佐辛和曲馬多分別復合芬太尼用于全髖置換術后靜脈自控鎮痛(PCIA)的效果,發現地佐辛復合芬太尼和曲馬多復合芬太尼靜脈自控鎮痛時各時點的VAS和Ramsay評分與單純應用芬太尼鎮痛無顯著差異(P>0.05),并且總不良反應比單純應用芬太尼鎮痛低(P<0.05)。另外,地佐辛復合芬太尼術后鎮痛的惡心嘔吐的發生率較曲馬多復合芬太尼高(P<0.05)。
總之,地佐辛和曲馬多復合芬太尼用于全髖置換術后靜脈自控鎮痛都可以達到滿意的鎮痛效果,但地佐辛復合芬太尼的不良反應更小。
參考文獻
[1]Joshi GP. Multimodal analgesia techniques and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J]. Anesthesiol Clin North Am, 2005, 23(1): 185.
[2]莊心良, 曾因明. 現代麻醉學[M]. 3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 2573.
[3]戴體俊. 麻醉藥理學[M]. 2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40.
[4]方永珍, 丘小青. 靜脈與硬膜外泵注芬太尼患者自控鎮痛的臨床應用[J].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09, 15(9): 1154.
[5]朱永滿. 曲馬多的藥效和藥動力學[J]. 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 2001, 22: 56.
中圖分類號:R 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7-176-02
DOI:10.7619/jcmp.201607061
收稿日期: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