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艷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人民醫院, 湖北 十堰, 442500)
?
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對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患者的影響
賀艷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人民醫院, 湖北 十堰, 442500)
關鍵詞:子宮內膜息肉;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
子宮內膜息肉(EP)是發生于子宮內膜基底層的局限性增生,由內膜腺體及間質組成,35歲以上的婦女好發。EP的常見臨床表現包括不規則陰道流血、月經量改變和不孕等[1]。本研究探討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LNG-IUS)對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患者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 年7月—2014年 12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經陰道 B 超、宮腔鏡檢查和病理確診為子宮內膜息肉,年齡27~51歲?;颊呔炇鹬橥鈺?,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按照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2組。治療組36例,術后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病理分期[2-3]包括增殖期19例,簡單型增生13例,復雜型增生4例;臨床表現為子宮異常出血(月經曾多、經期延長、絕經后出血和性交后出血等)24例,陰道分泌物增多9例,無明顯癥狀3例。對照組33例,術后給予黃體酮膠囊干預;病理分期包括增生期21例,簡單型增生9例,復雜型增生3例;臨床表現為子宮異常出血19例,陰道分泌物增多10例,無明顯癥狀4例。2組患者年齡、內膜類型、病理分期及臨床表現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患者術前完善相關檢查,包括肝腎功能、心率、性激素等項目。2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的抗炎治療。待月經干凈后3 d行宮腔鏡下息肉電切術,術前6 h開始禁水,手術前1 d晚上應用米索前列醇軟化宮頸,采用局麻或靜脈全身麻醉。若患者宮內有節育器,則先取出節育器,再進行手術。術后將息肉標本送病理檢查。
1.3術后隨訪
術后記錄息肉的數量、大小、形態、質地等。治療組患者術后給予LNG-IUS干預,對照組患者月經后半周期給予口服黃體酮膠囊100 mg,2次/d,共服用10 d,2組患者的療程均為24周。治療6個月后行宮腔鏡檢查以了解子宮內膜息肉復發情況,并活檢子宮內膜或息肉送病理檢查。術后隨訪12個月,觀察2組患者月經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ER、PR檢測
切除子宮內膜息肉后,用10%的中性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經HE染色確定為子宮息肉或增殖期子宮內膜后,切片,脫蠟至水,利用免疫組化法檢測ER和PR的表達。ER和PR的表達根據組織切片的著色強度分為4級:不著色判定為0級,輕度著色為1級,中度著色2級,重度著色為3級。
2結果
所有患者腔鏡下行息肉摘除術成功,鏡下可見息肉多呈指狀突起或舌狀隆起,呈粉紅色,表面光滑,直徑0.6~3.5 cm,呈單發或多發存在,常有蒂與子宮壁相連,蒂寬窄、長短不一。
取治療前子宮內膜息肉及治療后復發的子宮內膜息肉送檢ER、PR,無內膜息肉復發病例則活檢子宮內膜ER、PR的表達。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前子宮腺上皮ER、PR分別為(2.34±0.61)、(1.87±0.81),對照組分別為(2.29±0.55)、(1.91±0.8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ER、PR分別為(1.63±0.62)、(0.95±0.71),低于對照組的(1.96±0.77)、(1.73±0.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同時,治療組治療前子宮內膜間質ER、PR分別為(2.11±0.67)、(1.88±0.80),對照組分別為(2.34±0.75)、(1.84±0.8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ER、PR分別為(1.71±0.82)、(1.15±0.76),低于對照組的(1.95±0.90)、(1.69±0.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中有4例患者息肉復發,復發率為12.1%;治療組1例息肉復發,復發率為2.8%。2組復發率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LNG-IUS放置6個月時,檢測2組患者血清FSH、P、E2、LH水平。結果顯示,患者血清中FSH、P、E2、LH水平與LNG-IUS放置前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2組患者隨訪6個月后復查肝功能、性激素等均無明顯異常。

表1 2組治療前后FSH、P、E2、LH水平的比較
3討論
ER、PR為性激素作用的結合位點,雌激素、孕激素通過結合ER、PR而發揮生理作用。子宮內膜作為性激素的靶器官,上述兩種受體的表達會隨著月經周期而發生周期性變化,其中增殖期子宮內膜腺上皮和間質ER、PR表達顯著增加,因此雌激素受體在增殖期子宮內膜中的含量最高[4]。然而,當子宮內膜的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的表達與正常的性激素表達不同步時,就有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5]。Peng等[6-7]研究發現,在增殖期子宮內膜息肉組織中PR低水平表達,使孕激素未能起到抗增殖作用,ER的正常表達使得局部內膜組織持續接受雌激素的刺激而過度增生形成子宮內膜息肉。
孕激素可顯著抑制ER及PR兩種受體的表達,但長期使用孕激素會出現較明顯的副作用。LNG-US為一種新型的激素宮內緩釋裝置,該系統含左炔諾孕酮52 mg,以20 μg/d的速度向宮腔釋放左炔諾孕酮,使宮腔內局部濃度保持為血循環濃度的1 000倍,其作用可有效持續約5年,使子宮內膜腺體萎縮和間質蛻膜化,具有顯著的抑制子宮內膜的作用,而且其對全身的副作用少見,對肝功能的影響也較小[8-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ER、PR在子宮內膜腺上皮及間質的表達均下調,而對生殖激素、肝功能均無影響。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雖然對卵巢激素無影響,但整個月經周期均直接作用于子宮內膜,下調ER、PR在子宮內膜的表達,調整了性激素受體在子宮內膜表達的不平衡狀態,尤其是ER的低表達使內膜對雌激素反應不敏感,避免內膜局部過度增生而形成息肉。
參考文獻
[1]Dealberti D, Riboni F, Prigione S, et al. New mini-resectoscope: analysis of preliminary quality results in outpatient 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J]. Arch Gynecol Obstet, 2013, 288(2): 349.
[2]豐有吉, 沈 鏗. 婦產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27.
[3]陳志龍譯. 子宮內膜組織病理學[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84: 44.
[4]Bergamo A M, Depes Dde B, Pereira A M, et al. Hysteroscopic endometrial polypectomy: outpatient versus conventional treatment[J]. Einstein (Sao Paulo), 2012, 10(3): 323.
[5]Ben-Nagi J, Miell J, Yazbek J, et al. The effect of 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endometrial implantation factors in uterine flushings[J]. Reprod Biomed Online, 2009, 19(5): 737.
[6]Peng X, Li T, Xia C, et al. A comparison of oestrogen recepto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expression in endometrial polyps and endometrium of premenopausal women[J]. J Obstet Gynaecol, 2009, 29(4): 340.
[7]王蕊, 梁竹巍, 李春霞, 等. Survivin、Ki67及雌孕激素受體在子宮內膜息肉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8, 24(4): 274.
[8]Bednarek PH, Jensen JT. Safety, efficacy and patient acceptability of the contraceptive and non-contraceptive uses of the LNG-IUS[J]. Int J Womens Health, 2010, 9(1): 45.
[9]翁梅英, 李琳, 馮淑英, 等. 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對增生過長子宮內膜結構的影響[J]. 中國熱帶醫學, 2012, 12(5): 596.
中圖分類號:R 711.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7-197-02
DOI:10.7619/jcmp.201607071
收稿日期: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