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宋怡青
開業后七八年才能盈利、這期間一直需要股東投錢、股東不堪重負紛紛退出……曾有保險公司在籌備期即經歷了此類尷尬而遲遲不能開業。
求人不如求已,現在保險公司新渠道融資得以進一步明確。近日,中國保監會起草《關于保險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通知》”),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多位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的人士均預計,在此次保監會明確支持保險企業掛牌新三板背景下,新三板或將引得多數仍徘徊在IPO大門之外的中型規模險資企業駐足。
另據記者了解,根據目前監管層規定,未來,選擇新三板的保險公司或主要采取發行優先股方式補充資金。
永遠缺錢?
長期以來,“有多大注冊資本就做多大業務規模”成為保險行業風險控制的基本準則。而由于目前國內保險業仍處于快速發展期,多數保險公司經營年限較短,故需要不斷補充資本以期持續穩健發展。

登錄新三板可以提高中小險企行業知名度和地位意味著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將逐步展開。
保險、銀行、證券作為主流金融行業的代表,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業內人士分析稱,《通知》的下發或與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償二代”)正式開始實施不無關系。那些過去在業務結構、風險管控、資產與負債錯配等方面過于粗放的中小保險公司,2016年的融資壓力將有增無減。為其找一條融資渠道,也是監管的當務之急。
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對于發展期的中小保險公司來說,依靠自身留存收益來補充實際資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外,無論是伸手向股東要錢,還是去市場上發行相關債券,都只是解了近憂。如要解決遠慮,資本市場仍然是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各類機構的理想之選。
北京新鼎榮輝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馳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國內已上市的保險公司多為政策性上市,這對于正處快速發展期、融資需求強烈、持續盈利或存在不確定性的中小保險公司來說可望不可及。一方面,主板市場IPO門檻及融資效率令他們望而卻步,另一方面,香港市場給予國內保險股的低估值,同樣令這類企業并不積極。
一家保險公司高管透露,登錄新三板一是可以提高中小險企行業知名度和地位,二是任何公司的發展都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登陸新三板意味著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將逐步展開。
他還進一步對記者表示,與A股主板和中小板的上市條件相比,新三板的上市條件寬松不少,例如,在時間方面,只要求擬上市公司存續滿兩年,在盈利方面,只要求其具有穩定、持續經營能力,但并沒有具體的財務指標要求,同時新三板采取備案制,無需排隊候審,也沒有復雜的審批程序。通常情況下,從策劃改制到掛牌大約要5-8個月時間。
2015年12月28日,有著國企股東背景的永誠保險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并公開轉讓。這是保險業首家獲準掛牌新三板的險企。
永誠保險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披露的信息直接體現了保險機構的日漸增加的融資壓力。即:盡管報告期內公司的償付能力狀況良好,較小的資本規模影響了公司承保能力和承保利潤率等經營情況。由于大型商業風險業務競爭對承保能力和資本充足性要求較高,資本規模關系到能否將優質業務最大程度留存,提高承保利潤率。從公司的長遠發展規劃看,公司目前的資本規模尚不能滿足業務拓展和風險管理的需要。
該公司還表示,截止掛牌前,公司的注冊資本金為 21.78 億元,與公司同期成立的其他保險公司通過陸續增資資本均已遠超本公司。
彼時有業內人士評價稱,永誠保險登陸新三板,或為保險公司通過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壯大起到了先行先試的作用。
截至本次《通知》發布前,約有近20家保險及保險中介(經紀或代理)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或已提交掛牌申請并進行了預披露,其中大都為保險中介公司,保險公司寥寥。
記者還了解到,相對主板市場,由于新三板掛牌門檻低、費用少、效率高等特點,多家中小保險公司已將掛牌新三板這一融資渠道納入了視野。
江蘇某財險公司高管透露,《通知》的出臺將進一步鼓勵中小保險公司在新三板掛牌。年初公司已經擬定了新三板的上市計劃,目前正在穩步推進中。
發行優先股
上市+融資,保險企業的目標很明確。
另據記者了解,根據目前監管層規定,未來,選擇新三板的保險公司或主要采取發行優先股方式補充資金。
通常情況下,保險公司補充資本的辦法包括發行普通股和優先股,資本公積,留存收益,債務性資本工具,應急資本,保單責任證券化產品,非傳統再保險等等。顯然,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成為最便捷的渠道。
2015年9月22日,股轉系統官網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優先股業務指引》的公告,將優先股發布的細則帶入了新三板。
所謂優先股,是指依照公司法,在一般規定的普通種類股份之外,另行規定的其他種類股份,其股份持有人優先于普通股股東分配公司利潤和剩余財產,但參與公司決策管理等權利受到限制。
對于資金需求量較大、現金流穩定的保險公司而言,發行優先股可以補充低成本的長期資金,降低資產負債率,改善公司的財務結構。
作為股債混合工具,優先股的風險收益特征不同于債權和普通股權,而是介于兩者之間,而且優先股設計靈活,給融資主體和投資者都提供了更多選擇,將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新三板優先股市場機會,進一步完善新三板的市場功能,促進交易活躍度。
此前即有機構預計,新三板市場引入優先股制度,將有望吸引未上市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保險公司,以及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大型非上市企業到新三板掛牌。尤其是資產較重或者傳統企業,可以利用優先股這種新型融資工具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從容面對市場競爭并適時進行產業和行業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保險公司發行優先股的有關要求一直未能出臺。
2015年6月11日,保監會有關負責人在新聞通氣會上介紹說,“有關部門研究了保險公司發行優先股事宜,起草了《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公司發行優先股有關事項的通知》,將于近期正式發布。”而此后截至目前,有關保險公司發行優先股的消息再無官方推進進展。
結合本次《通知》,有業內人士解讀稱,監管部門或先通過在新三板掛牌保險公司試水發行優先股,以防止出現因股權類融資而稀釋控股權的情況發生,且投資者準入及相關要求亦比照主板市場標準進行。新三板市場也名符其實成為資本市場的試驗田。
《通知》明確,中國保監會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鼓勵掛牌保險公司采取做市方式或競價方式進行掛牌股份轉讓。
《通知》還規定,投資人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持有掛牌保險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5%以上的,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15日內,由保險公司報中國保監會批準。保監會有權要求不符合條件的投資人轉讓所持有的股份。
主流金融行業來襲
一段時間以來,新三板市場的掛牌效率和運行機制吸引了各個金融和類金融行業企業的目光。保險公司如能大量掛牌,那么新三板市場金融板塊也將更加趨于完善。
眼下,新三板市場的分層制度即將實施,屆時這一市場上的好企業將更加“耀眼”。
安信證券統計顯示,截至4月初,約有501家掛牌企業成為創新層潛在成員。其中,從入選標的市值占比來看,金融行業市值份額占比高達37%。且從行業平均掛牌企業市值來看,金融行業入選創新層企業平均市值最大,約為118.7億元;排在第二位的可選消費行業,入選創新層企業平均市值僅為15.7億。
安信證券對上述擬入創新層市值前20位企業進行排列,其中金融行業企業占據10席,其中投資機構5席、銀行1席、證券3席。
從創新層擬入選企業公司的融資能力看,該層企業2014-2015 年融資總額為544.12 億元,約占到新三板整體融資規模的四成。其中,金融類公司融資能力最強,融資額最高的前四名均來自于金融企業,以九鼎集團為例,其 2015年實際募集資金 100 億元。
對此,張馳分析稱,金融類在新三板市場融資量獨占鰲頭無可厚非。相比實業行業企業,金融行業企業的資本嗅覺往往也是最靈敏的。后者更懂得運用資本工具支持自身發展。僅以2015年新三板市場融資額來看,金融板塊(主要是投資機構)占據了約三分之一。
2015年,先有銀監會、證監會紛紛表態支持系統內監管對象,城商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等在新三板上市;而后2015年底,證監會叫停投資類企業、類P2P金融公司等類金融金融公司掛牌申請;如今,保監會《通知》的表態,無疑讓市場更加期待主流金融行業登陸新三板。
而市場近況同樣不容忽視。2016年以來,新三板融資額已經較2015年有所下降。
2016 年以來,新三板金融行業的融資總額占比僅為 4.3%,相較于上年的 32.2%出現了明顯下降。截至 2016 年 4 月 12 日,全國股轉系統處于待掛牌和申報中的金融公司有104家, 平均每家總資產規模為 5.64 億,涉及保險中介公司、小貸公司、期貨公司、銀行、租賃、投資等多個金融行業細分門類。
中信證券研究部胡雅麗解釋稱,金融類企業融資額出現下降,主要是年初以來類金融機構掛牌新三板政策發生變化所致。
此外,市場資金對今年掛牌企業融資項目的承接力度明顯減弱,“多看少買”成為目前大多數投資者的主要策略。
另據choice 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3月底,投資新三板的私募基金接近 2500 只,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2015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成立的產品。考慮到彼時制度套利的交易策略較為普遍,當前正進入這些產品的退出窗口期,市場資金對掛牌企業融資項目的承接能力較2015年明顯減弱。
胡雅麗進一步指出,2016年新三板市場交易功能的缺失開始影響其市場定價功能,定價功能的削弱將進一步造成融資功能的萎縮。目前新三板融資功能出現走弱的跡象,這是新三板融資市場和交易市場建設的不同步所致。
上述問題如不能得到解決,迫切需要解決資金缺口的保險企業寄望掛牌新三板解決融資問題,恐非易事。市場普遍預期,新三板分層制度落地后,相關制度的推進或成為打破新三板融資、交易僵局的主要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