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2014年以來,國內眾多中小企業遭遇困境,有些甚至破產。透過多個中小企業失敗案例不難發現,這些企業大多倒在盲目多元化的路上。這與企業家的戰略定力分不開。觀察那些發展穩健的企業,即便實行多元化也會與主業息息相關,且專注于主業。雖然也有不少企業家未能抵抗住房產暴利的誘惑,但他們大多在某一領域已做到極致,其中不乏掘金成功者,但站在今天這樣的背景下,他們也開始反思。
專心致志做玻璃
短短幾年,福耀玻璃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供應商。在福耀玻璃快速發展過程中,曹德旺也面臨過誘惑,經歷了短暫的多元化。
1990年代前期,當時的福耀除了汽車玻璃主業外,還涉足房地產、裝修工程和證券等領域。那時候,從公司領導到基層員工都認為,福耀已經走過了幾年光輝燦爛的歷程,是時候步入一個新征程,全力向集團化、多元化、國際化邁進。此時的福耀以其自有的速度大步橫向擴張,但很快就遇到了難題。
1993年,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原本求企業借錢買地的銀行,現在卻抽掉銀根,市場需求也因政策冷卻?!肮S賺的還不夠付那邊的利息”,布局的失力,使福耀陷入危機,曹德旺因此陷入深思,手中的香煙一根接一根地燃燒著:自己究竟該不該專心經營玻璃廠?是不是應該把福耀的副業剝離開來?專營玻璃又如何從當時的數千家玻璃廠中突圍?這些問題都不停盤旋在他的腦海中。
直到有一次,在美國福特汽車博物館里,曹德旺找到了布局的答案。他發現,一百年前的美國有5萬家汽車廠在競爭,而如今,只剩下3家汽車廠瓜分所有市場,至于能夠存活下來的汽車玻璃公司,歷史都超過百年,這些公司都是靠專心于一件事而成為最后的霸主。與此同時,新加坡交易所的一位專業人士拜訪曹德旺,聽聞福耀發展境況后建言:“國際上比較成功的大公司一般都以專業化經營為主,買福耀玻璃的人,未必會買你的房子?!辈艿峦@時更加堅定了走專業化路線的決心,“多元化是一個誤區,一個人的經驗有限,精力有限,資金能力有限,對企業管理的能力也有限……多元化失敗,其實就是不務正業?!?/p>
1994年,福耀轉讓了對房地產公司和裝飾公司的投資,1995年又收回了對南方證券的投資,所得資金全部投入了汽車玻璃的建設。從此,曹德旺從多元化回歸專業化,專心致志做玻璃。
圍繞主業而投資
2015年,文一波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當年4月,清華控股和桑德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意向,清華控股旗下以啟迪科技服務集團為主的四家公司作為戰略投資人,受讓桑德集團持有的桑德環境29.8%的股份成為桑德環境第一大股東。媒體報道顯示,轉讓價款合計69.9億元。股權交割完畢后,文一波夫婦套現近70億元。手握重金的文一波將干什么,顯然備受關注。
在首屆湘商創業論壇上,文一波和易小迪等多位湘商大咖與500余位青年創業者進行互動和分享創業及成功經驗。文一波表示,他一直有種情懷,就是想辦法改變環保產業。盡管有兩家上市公司,但公司發展依舊比較艱難,因而實現自己的想法也很難。賣了部分股權后,一方面給企業找了更大的平臺;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做些以前想做卻未做成的事情。
基于此,現在的文一波還在投資,但他從來不投環保之外的項目,而是全部集中在環保領域下的一些細分板塊。“每個細分板塊投一家公司,和公司主要板塊形成互動?!蔽囊徊ㄌ寡?。
他舉例表示,今年投了一家地表水修復公司。當時那家公司還很小,只有20多個人,一年才1000多萬元的營業額。他投資之后,業績增長到六、七千萬元。原因是一方面他對環保領域非常熟悉,無論是技術、市場還是人脈資源等;另一方面,投資之后,企業之間可以互補。
他告訴創業者們,他所選擇的都是一些非常細分領域的“好企業”。他認為,創業項目不要大,而要有特點,有足夠的競爭力,或者說要有優秀的團隊。“我們馬上要投一家從事固體廢棄物處理的公司,公司很小,但團隊不錯?!?/p>
創新8AT概念
居安思危,真正要轉型升級還得基于專業。劉祥伍認為,擺在盛瑞傳動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攻克柴油機高壓共軌技術,一條是做變速器?!鞍l動機有濰柴,整車基本沒希望,我們擅長的只能與動力系統有關。”劉祥伍說,高壓共軌技術對盛瑞傳動來說跨度較大,進入變速器則是老本行。盛瑞傳動開始想從成熟的4AT、5AT變速箱入手,但成熟市場意味著技術封鎖。“我們根本無法進入?!眲⑾槲檎f,即便研制出產品,也無法同國際公司正面競爭?!爱敃r中國連4速變速器都沒有,完全被國外壟斷,也沒有一家自動變速箱企業。”
該怎么辦?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劉祥伍非常困惑。2007年初,機遇不期而至,他出席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的變速器論壇,論壇上德國波鴻大學的坦伯格教授講授了一種新型變速器——雙軸前置前驅8AT變速器的制造原理。這是坦伯格第四次在中國講述他的研究成果,也將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次中國行。為了將理論變成實踐,坦伯格此前已經3次到過中國,分別與國內多家主流國有整車集團接觸,希望與整車廠合作開發,但均無功而返。
坦伯格忽略的是,8AT變速器雖然前景不錯,但還只是一個理論,國有企業實力強大,卻缺乏創新動力。聽完講座后,劉祥伍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興奮。沒過多久,他聯系到了已經回到德國的坦伯格。
坦伯格再次來到北京的時候,劉祥伍從濰坊趕了過去。在北航一個小會議室里,坦伯格給劉祥伍講了他構想中的8AT設計理念。坦伯格滿懷激情地講了4個小時,當時不懂德語的劉祥伍經過翻譯對8AT有了簡單的了解。
隨后,他邀請了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一汽、二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多位專家,舉行了5次評鑒會,論證項目的可行性。
專家的意見是項目好,但風險巨大?!耙粋€專家說,東西非常好,但風險很大。錢從哪兒來,人從哪兒來,你能堅持下來嗎?”劉祥伍回憶。而在他看來,前沿科技肯定意味著風險,只是沒想到接下來幾年那么難。3個月后,劉祥伍慎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盛瑞總部當時在濰坊高新區的天馬大廈17層。他說:“如果做不成這個項目,我沒法向世人交代。到了那天,我會從17樓跳下去!”坦伯格聽完動容地回應,“若有您跳下去那天,我也沒法面對世人,將舉家搬到極寒的西伯利亞地區隱居,從此再不回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