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騎砍暴雪
2016年5月1日,“營改增”全面推開。營業稅同志正式退出中國歷史舞臺,享年2000多歲。
營業稅同志簡歷
出生年月:2000多年前的西周
曾用名:商賈虞衡、初算緡錢、除陌錢、過稅、住稅、商稅、牙稅
主要工作經歷: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西周時期,“從冬卿而陪獻納,考地貢而修虞衡”,即對商人課征各種雜稅,史稱“商賈虞衡”。
公元前202—公元8年
西漢初年,在張湯、桑弘羊等大臣推動下,漢武帝下令征收“初算緡錢”,對商人和有經營行為人進行收稅。
稅率:商人為6%,即每2000錢繳納120錢;自營手工品為3%,即每4000錢繳納120錢。
618—907年
唐代商業稅賦中有一種除陌錢, 即對民間交易和公私給予所課征的稅,其規定更加明晰,是就商品買賣中的交易額征稅。
稅率:2%~5%,即每一貫錢交易額需繳稅二十文,后增加為五十文。
960—1279年
宋代商稅制度更加完善,將商業分為行商和坐商(即店鋪),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分別征收“過稅”和“住稅”。
稅率:坐商3%,行商2%。
1368—1644年
明初的營業稅即商稅, 征收有兩大原則:其一,凡不在市場交易的貨物均不征稅;其二,凡商稅,稅率為三十分之一。
稅率:3.3%~45%。
1616—1912年
對唐代買賣中間人征收的牙稅,到清代時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大稅種,主要用于地方財政收入。規定牙行開業交易,須向官府繳納牙貼,開業后每年還需繳納年稅。
牙貼:按牙行資本及經營規模納銀,一般150兩~1000兩/5年。
牙稅:各地從一兩到百余兩不等。
1928 年
南京國民政府頒布《營業稅辦法大綱》,營業稅正式出現。
1950 年
新中國成立后,廢止舊的營業稅,公布《工商業稅暫行條例》。
1958 —1984 年
營業稅不作為獨立稅種, 而在試行的工商統一稅及后來試行的工商稅中設置若干稅目征收。
1984 年
恢復征收營業稅。
1993 年
我國重新修訂、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
2008 年
《營業稅暫行條例》經歷了一次較大修訂,將對股票等金融商品轉讓征收營業稅對象由金融機構擴展到所有納稅人(個人暫免)。
2012 年
上海交通運輸業攜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啟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營改增)的破冰之旅,后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廣東等共9個省、直轄市和3個計劃單列市。
2016年
5月1日,營業稅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如何評價營業稅同志的一生
營業稅之所以起源這么早,是因為它簡單明了、便于操作——只要開張營業,就按比例繳稅。
一位對營業稅同志的一生非常熟悉的人說,營業稅曾是我國流轉稅制中的一個主要稅種和地方稅的主力財源,“盡管退出歷史舞臺,但是不可否認,營業稅曾經在我國的稅制歷史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營業稅征稅范圍寬廣、稅源豐富、收入穩定,為國家籌集了大量的財政資金,為支持地方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合理引導第三產業各業的健康、有序、協調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流轉環節的增多,營業稅“簡單粗暴”的弊端日益顯現。商品在上游環節納過稅,但流轉到下游時要再次納稅,這樣就導致了重復征稅。這時,需要一種更合理的稅種取代營業稅。
營業稅同志的離開,換來的是新經濟動能的登場。據估算,今年“營改增”將給企業減少5000億元的稅負,降低企業成本,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更廣闊的空間;同時,消除了重復征稅后,增值稅抵扣鏈條被打通,將進一步促進社會分工協作,有力地支持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
(綜合自《人民日報》海外版、《長江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