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和當紅經濟學家李大霄坐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大證券資管團隊主動管理業務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兩只主動管理產品平均回報率跌幅近25%,排名券商倒數第4
主動管理產品最能體現一個券商資管團隊的投資能力,尤其是在監管層有意限制券商資產管理的通道業務的當前,優秀的主動管理能力將是券商資管團隊脫穎而出的良好時機。
那么,當前券商主動管理業務表現如何呢?記者查詢Wind數據顯示,近一年券商資管主動管理能力差距較大,民生證券資管表現最好,近一年平均回報率達46.60%,而墊底的開源證券資管同期回報率為-36.28%。
值得注意的是,有當紅經濟學家李大霄坐鎮的英大證券在主動管理業務中表現差強人意,以-24.70%的平均回報率排倒數第4位。對于此業務表現較差的原因,《投資者報》向英大證券董秘求證,但直到記者發稿,并未收到相關回復。至于一向出言爽快的李大霄,這次卻稱不方便表態。
主動管理排名倒數第4
去年股市回調以來,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提出“嬰兒底”已筑,建議股民抱好藍籌股。抱藍籌股的建議是否正確還不得而知,不過英大證券資管團隊的主動管理能力有待加強卻有數據證明。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英大證券旗下主動管理兩只集合理財產品近一年來回報率為-24.70%,今年平均回報率同樣為負,虧損為23.21%。
具體來看,兩只產品成立于2012年3月29日的為英大金網領航1號混合型和成立于2013年5月30日的英大安之衡電力能源。截至今年3月25日,兩只產品單位凈值分別為1.0117元和0.9207元,總體回報方面,英大金網領航1號混合型為2.67%,而英大安之衡電力能源則為-7.93%。
《投資者報》記者查閱英大證券公司官網發現,英大金網領航1號混合型投資目標以固定收益類品種投資為主,同時輔以小比例的權益類資產,投資策略方面是采取積極主動的債券投資。該產品近一年總回報率為-18.02%,今年以來表現更差,回報率為-28.43%,和去年下半年以來火爆的債市行情大相徑庭。
上述產品說明中并未明確債券類具體標的以及固定收益類品種和權益類資產的比重,不過此前有媒體稱,英大證券的債券承銷項目幾乎全部來自國家電網公司。
無獨有偶,另外一只產品英大安之衡電力能源的表現則更遜一籌,近一年以來回報率下滑到-31.38%。該產品說明中指出,投資方向以權益類品種投資為主,在適度控制風險并保持良好流動性的前提下,以精選大電力、大能源類的優質上市公司作為主要投資標的。
為何看重電力、能源公司?這和英大證券的股東背景相關。公司官網資料顯示,英大證券實際控制人為國家電網公司,通過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國能國際商貿有限公司、英大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掌握公司97.78%的股份。
“管理人英大證券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的證券公司平臺,在能源、電力行業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業務資源和行業資源。同時,公司擁有行業唯一的電力能源研究中心,對電力、能源行業的投資研究具備較強的實力。”上述產品說明中也向投資者闡述了這一原因。
然而英大安之衡電力能源成立之時,電力板塊收盤指數為827.81點,截至今年一季度收盤達到1187.60點,漲幅為43%,而同期英大證券該產品回報率卻為-7.93%。
《投資者報》記者向英大證券方面詢問具體投資上市公司標的情況,并未得到反饋。但是通過對比該產品存續期內電力板塊指數情況,不難看出,在行業板塊大幅上漲的情況下,自信滿滿的英大證券或許在個股選擇上踏空。
此外,上述兩只產品,英大證券均有自有資金參與,其中英大安之衡電力能源自有資金參與比重達20%,需要同樣和投資者承擔損失。
集合理財規模較小
雖然主動管理業務表現欠佳,但是英大證券資管在近年來受熱捧的FOF上表現不錯。英大安之衡系列3只FOF產品近一年平均回報率達到9.43%,在券商中排第5位。
FOF,即基金的基金,并不直接投資于股票、債券或者其他證券,而是借助于對其他基金的投資分散風險并獲取利潤。英大安之衡系列3只分別投向為產品嘉實資本漢能集團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三期基金,近一年平均回報率穩健,均超過9%。
相對于多數券商資管在財富管理行業中增加布局,甚至有中小券商寄資管業務實現彎道超車而言,英大證券的資管規模并不算大,增速也相對較緩。根據公司年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末,公司受托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36.8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1.87%,其中定向業務規模121.4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3.45%。集合業務規模15.4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5.12%。
2015年全年累計實現受托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0.7億元,同比增長54.72%,僅占總營收的5%。
雖然是全國性證券機構,成立20年的英大證券發展速度并不算快,截至今年4月,英大證券已有8家分公司和19家證券營業部,營業部超過1/3集中在深圳。
此前有市場人士認為,強大的股東背景成為影響該公司發展的雙刃劍,一方面可以為其帶來穩定的項目來源,而另一方面官方的管理體制又阻礙業務創新。事實上,英大證券的“存在感”很大程度上來自李大霄在市場中“直爽”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