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 邢明杰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我國紡織行業受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影響很大,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協定)等帶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區域性貿易協定則將使行業未來的發展形勢更加嚴峻。本文基于紡織成本要素對比分析了一些國際紡織貿易大國的生產成本以及各成本要素的占比,以為國內一些有意進行海外布局的紡織企業提供一些參考。
一、紡織成本要素分析
本文對比了中國、美國、印度、巴西、埃及、印度尼西亞、意大利、韓國和土耳其等 9 個紡織貿易國的紡織品生產成本,對比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成本因素:用工:直接參與生產過程的工人及設備保全,不包含實驗室、管理及銷售等部門用工;薪資:基于不同工種的工時及時薪;耗能:電、氣、油、水和蒸汽成本;占地:廠房、設備、原料及成品倉儲等占地;車間建設:建造以及空調系統、照明系統、供電系統以及安全防火系統等的成本;折舊:設備折舊、配件折舊以及車間建筑折舊等;關稅及利率:其中利率為2014年第一季度各國家的平均利率;原料:棉(1-1/8〃和1-1/16〃)和滌綸POY。具體分析如表 1所示。
二、紡織生產成本對比
基于以上成本因素,本文主要從廢棄物(條子、過濾網、蓋板和落棉等)、人工、能源、輔助材料、折舊、利率和總成本等 7 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
1. 棉紗生產成本
如圖 1 所示,從生產總成本看,我國生產單位重量(每千克)的環錠紗(Ne 30)需要4.51美元,比美國高28%。從各成本要素看,原料成本是環錠紡紗的主要成本,我國環錠紗原料(棉 1-1/8〃)成本較高,占總成本的63%,其絕對值超過部分國家的總成本;勞動力成本各國差異較大,歐美國家人工成本較高,雖然我國近幾年人工成本提高較大,相對歐美等而言仍有一定的人工成本優勢,但高于東南亞國家;能源成本我國大概是美國的2.6倍;廢棄物、輔助材料與折舊利息等成本各國基本持平。
2. 變形紗生產成本
如圖 2 所示,我國單位重量滌綸長絲(75 D)的生產成本與東南亞國家相近,原料(滌綸POY)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重相近,約為80%。總體上我國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3. 面料生產成本(圖 3、圖 4)
單位長度的純棉面料生產成本對比與圖 1 所呈現的結果基本一致,我國原材料成本絕對值和占比均較高;值得注意的是,能源消耗成本僅次于意大利,處于較高水平。以變形紗為原料的面料由于原料成本較低,機織與針織面料的生產成本較低,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4. 討論
由于棉花不受WTO規則限制,造成各國棉花價格差異較大,如圖 1 所示。如不考慮原料成本,全球各國的制造成本相差較??;最近幾年,除美國外,大部分國家的能源價格均有所提升,但美國能源價格一直較低,基本為我國的38%,具體到生產過程,設備狀況和原料質量也影響能源消耗量;未來的人工成本變化主要來自高素質技術人員成本,智能化生產裝備將逐步代替非技術人員,企業需培養與新生產方式匹配的技術人才;另外,國家的物流成本、稅收等對于企業的布局和發展策略也很重要。
除了上述生產過程中的顯性成本以外,企業還有可能面臨著管理不善和決策失誤等帶來的隱性成本,尤其是升級成本以及升級后的運轉及人員培訓成本。
三、企業策略
面對中低端紡織品成本日益提升、利潤逐漸收窄的狀況,企業不僅要關注智能制造熱潮下生產方式以及企業信息系統的升級,更要兼顧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好成本控制以及未來產品的定位。在成本控制過程中除了著眼于原料、人工、設備折舊等有形成本,更要關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隱形成本和縫隙成本。為了使利潤最大化,除了做好成本控制,還需考慮向高附加值產品或服務升級。
參考文獻
[1] 陳振,邢明杰. 淺析我國紡織制造業現狀與產業升級建議[J]. 棉紡織技術,2016,44(4):80-84.
[2] ITM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Cost Comparison[R]. 2014.
[3] 鄧軍,李超群. 我國紡織品服裝加工貿易現狀及轉型升級研究[J].紡織導報,2015(12):22-26.
[4] 何濤,姜寧川,龐霓紅. 紡織服裝產業信息化的供給側改革[J].紡織導報,2016(4):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