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磊
進入“十二五”以來,在高速發展的慣性超出市場容量的增速以及不利的國際國內市場環境的雙重影響下,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由高速增長轉入了緩增長的新常態,全行業及時轉變發展思路,加大了科技創新、技術升級力度,加快了結構優化調整的步伐。
近期發布的《長絲織造產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指出,面對新常態,長絲織造產業將通過創新驅動引領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把握產品開發以差異化、功能化、健康化、時尚化為主的發展方向,堅持把質量效益、品牌建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兩化融合與智能制造有機結合,繼續保持長絲織造產業在紡織面料中的競爭優勢。為此本刊專訪了中國流行面料入圍企業、長絲織造知名企業 —— 吳江市天源織造廠董事長易佳木,請他就新型滌綸彈性面料的開發以及行業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
吳江市天源織造廠(以下簡稱“天源”或“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專業生產彈性面料產品的長絲織造企業。公司在職員工270余人,其中各類技術人員10余名,擁有進口和國產噴水織機200余臺,絡絲機、倍捻機、整經機等配套設備180余臺,年產化纖長絲織物1 000萬m。公司以先進的生產設備、特色的產品開發、嚴格的經營管理以及完整的質量檢驗體系,形成了以SPH/SQH為代表的新型滌綸彈性高f提花、雙色、多色、有光、無光等特色產品系列,產品品質達到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
持續創新,打造系列產品
面對當前長絲織造產業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現象,從事紡織行業已經30多年的易佳木以其敏銳的市場分析與洞察能力,捕捉到新型化纖原料的開發應用對市場轉變的影響,以噴水織造化纖長絲產品為開發方向,創新性地推出了新型滌綸彈性面料的系列化產品。“雖然在研發過程中也曾受到市場惡性低價競爭的影響,但我們一直專注自己的領域,不斷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維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以特色化產品、差異化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談到多年來的堅持易佳木激動地說道。
舒適和彈性是面料開發永恒的主題。針對新型滌綸彈性產品,天源每年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達200萬元以上,年推出新產品二三百個,不但引領了滌綸長絲產品的開發,還在推廣公司經營理念的同時,帶動了周邊工廠的配套發展。公司開發的系列SPH/SQH新型滌綸彈性面料,具有細膩舒適的冰涼觸感、優越的懸垂性、突出的拉伸彈性以及優良的抗皺回復性,是目前國際流行時裝的首選面料,競爭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廣闊。多個產品曾在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中獲得優秀獎,其中名為“天杰緞”的100%滌綸面料手感柔軟、滑爽,仿真絲風格,蜜桃感外觀,貼身柔軟舒適,曾獲得2013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最佳材料應用獎。
差異化產品的開發離不開設備的支撐,長絲織造產業最大的優勢就是技術裝備的高起點。天源的織造設備幾乎全部采用了效率最高的噴水織機,且基本都安裝了多臂開口裝置,生產裝備的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同時,公司不斷推動以人為本、環境保護、公平競爭、消費安全的全方位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不但大力改造污水處理設備,降低生產污水排放,加強中水回用,而且還通過了國際環保紡織協會瑞士紡織檢定有限公司頒發的OEKO-TEX? Standard 100生態紡織品認證。
協同創新,帶動行業發展
面對市場的不斷變化,除了保持特色與個性,不斷夯實基礎,上下游企業之間還應當通過協同創新,發揮不同的資源優勢,不斷加強在技術、品牌、市場之間的無縫對接與合作。“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只有通過合作方之間不斷地探討和改進,才能最終根據纖維特性,研發出適應于大眾市場的產品,并不斷提升產品認知度,”易佳木認為這就是自己能夠成功抓住市場機遇的致勝法寶,“作為目前替代氨綸彈性面料的最佳選擇,要想保持在滌綸彈性面料領域的優勢,就必須通過協同創新不斷研發、更新產品品種,就必須以專注的工匠精神和負責任的開發態度不斷提升產品品質。”
向上與纖維企業合作,從源頭開始創新,推動彈性面料專業化發展。天源通過與南通永盛纖維新材料有限公司、東華大學等共同合作,開展了“高保形彈性聚酯基復合纖維制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的研究,設計開發了原料低成本化、高強高模與彈性一體化、織造染整高效化的高保形彈性纖維及其面料,形成織物滑爽而富有強捻手感、彈力及回彈性能優異,并由此獲得“紡織之光”2015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二等獎。此外,通過與上游纖維企業的協同創新,天源還陸續開發了滌綸系列產品,包括原液著色滌綸、陽離子滌綸、高f滌綸、雙組分彈性滌綸等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這些技術成果的取得和應用,大大提升了天源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也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向下與服裝品牌合作,從終端引領市場,推進彈性面料時尚化發展。面料是服裝設計的基礎,是設計師挖掘視覺美潛力、展示自身藝術創造力的載體,服裝的廓型、線條、色彩等諸多外觀表現形式無一不與面料的品質息息相關。為此,天源還加強了與下游品牌服裝企業、知名設計師的合作,在面料開發過程中,不斷向服裝領域靠攏,緊跟流行趨勢發展,融合國際設計理念,實現了面料開發與服裝設計的無縫對接,進而帶動長絲織造行業的發展。
“小企業也可以引領大市場,推動行業大發展,”易佳木表示,“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企業唯有積極主動進行創新,改變生產經營模式,更新發展思維理念,把握差異化發展方向,才能在自己的領域找到發展的新亮點,實現自身價值。”
不忘初心,匠心成就夢想
關于彈性面料產品開發,易佳木總結道:“只有緊跟市場需求,確定產品定位,不斷變化原料的搭配以及原料實際應用與后整理的配合,進而持續推出新產品;同時加強行業內的信息交流,創新思維方式,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市場嗅覺,把想法和商機市場化運作,把壓力和負擔轉化為責任,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最終才能將夢想變為現實。”
正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在第五屆全國印染行業管理創新年會上所講,只要我們甘于做別人不愿做的事,在潮流里多一份定力;敢于做別人想不到的事,在變革中多一份匠心;專于做自己擅長做的事,在創新中多一份自信;勤于做社會需要做的事,在發展中多一份擔當;我們的事業必將基業長青,我們的行業必將更加美好。
對于一家企業、一個企業家而言,只有不忘初心,堅持自己的發展之路,以踏實、拼搏、責任的企業精神,誠信、共贏、開放的經營理念,不斷發揮自己的特色優勢,積極調整市場策略,持續優化創新路徑,才能不斷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