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蕊
摘要:消費者對時尚、個性、科技、環保等多元化追求的背景下,襯衫面料也呈現出傳統與現代、時尚與個性的風格;同時,襯衫以其貼身穿著的特點,面料還需具備舒適與功能、自然與生態的特性,因此,優質的襯衫面料是時尚與科技完美結合的產物。本文以流行趨勢為引導,結合科技應用的開發理念,按設計師先開展市場調研、趨勢分析以總結開發目標,再進行織物設計的開發流程,分析了當下時尚襯衫面料的織物風格以及舒適性能,并以此重點從原料、紗線、組織結構設計和整理工藝進行剖析。
關鍵詞:時尚;科技;襯衫面料開發
中圖分類號:TS941.4 文獻標志碼:A
An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hirt Fabrics Based on Fashion Trend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ers diversified pursuits for fashion, personality,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irt fabrics are also showing traditional and modern, fashion and personality styles. At the same time, as shirt is a next-to-skin wear, it requires the fabric to be comfortable and functional, natural and ecological.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the shirt fabric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fashion and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with trends as a guide, an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irst setting development goals according to designers market research and trend analysis, and then designing the fabric, the fabric style and comfort performance of current fashion shirt fabric are analyzed by discussing in details the raw materials, yarn, weave design and finishing process.
Key words: fash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shirt fabric
在趨于融合的潮流下,面料品類界限也變得模糊,襯衫面料要兼具時尚、舒適、功能等特性。從穿著場合看,襯衫在商務領域經久不衰的同時,在休閑、運動場合也變得不可或缺;從穿著頻度看,襯衫的身影一年四季都會出現;從穿著年齡看,襯衫不僅是職場人士的選擇,也是大學生服裝消費的重要單品。因此,要滿足當今消費者對襯衫面料的需求,開發人員要分析流行趨勢、把握市場需求,同時發揮織物設計經驗,吸納運用新科技。
1 織物風格
要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面料,設計師需積累流行趨勢信息,并結合所追蹤的品牌或產品定位進行有規劃、系列化的新產品開發。如今,設計師獲取流行趨勢信息的方法很多,比如國內外專業展會、網站、紙媒、微信等。本文分析源自Texworld展會、Intertextile展會、WGSN時尚資訊網站、中國國際面料設計大賽、《紡織服裝流行趨勢展望》等專業平臺發布的襯衫流行趨勢信息,總結2016/17秋冬至2018春夏幾季以來襯衫織物風格的幾個重點紋樣、印花圖案的演變與發展方向。
1.1 棋盤格
格紋的細節處理是趨勢的關鍵。格紋從精確、撞色,借由陰影,再到精致、做舊效果。微型單色經典條格或犬牙格營造結構重疊感,網格清晰配以亮色點綴增強精確感,如圖1(a)所示,馬德拉斯格紋和蘇格蘭格紋配以活力色彩呈現學院風,飽和色與碩大形態結合的格紋呈現田園風格;而后采用色調飽和、尺寸不一的撞色亮麗格紋更加貼合休閑運動的趨勢;如圖1(b)陰影格紋所示,逐步借由混色紗或同色調呈現陰影效果;傳統的格紋采用平衡暖色調和冷色調打造典雅與精致,利用水洗工藝賦予格紋做舊感(圖1(c))。
1.2 條紋
條紋的寬度、間距、形態、光澤是設計重點。經典條紋從平面疊加圖形開始富有立體感,在立體感加強進程中出現漸變效果,逐步呈現光澤與動感。
重疊圖形為中性色簡約條紋增添立體感,改變條紋比例營造航海風,運用混色紗或組織結構設計使條紋以模糊、不規則的形式出現;如圖2(a)透明薄紗條紋所示,利用原料差異、爛花工藝打造透明薄紗或應用配色呈現撞色效果,立體紋理感進一步加強;圖2(b)陰影條紋,柔和色彩、凌亂條紋、微妙啞光打造優雅外觀,或利用冷暖色調的變化賦予織物漸變效果,竹節紗帶來若隱若現的微光效果;利用原料、配色巧妙設計或經啞光處理可增加條紋的動感效果(圖2(c));此外,輕盈織物經絎縫工藝亦能實現立體條紋效果。
1.3 提花
多臂提花機大大豐富了織物外觀,微小圖案裝飾考究襯衫,繪畫效果增添藝術感,流行的拼接和手工編織賦予面料立體感。素色底布上的提花展現涂鴉筆觸(圖3(a)),符合當下持續流行的繪畫效果;變化提花賦予織物拼接的新理念(圖3(b));圖3(c)以超緯紗和多臂提花圖案作為裝飾,打造出略顯蝕刻或壓花的外觀,而羊毛和棉是其優選材質。
1.4 褶縐
褶縐無疑增添了面料的立體感,褶縐與條紋相結合,呈現亦真亦假的態勢。春夏季面料中,利用棉、粘膠、滌綸混紡賦予織物飄逸的褶裥效果,規律層疊的管狀織物打造立體的褶縐(圖4(a));縐紗、泡泡紗啟用全新的起皺構造(圖4(b)),同時發揮棉、竹等材質特性增強褶裥效果;不規則豎條印花設計(圖4(c)),呈現逼真褶縐感;輕質的天然纖維與粘膠混紡,運用熱壓皺紋工藝帶給織物微妙光澤的同時增強深度感。秋冬季面料多用奢華的羊絨、羊毛,加入彈力紗,巧妙提花形成泡泡效果,使面料的不規則褶縐效果更富有立體觸感。
1.5 模糊效應
邊界線從精確到模糊經歷漸變、陰影的過渡,在棋盤格、條紋中持續應用,利用段染紗、組織結構或與染色性能不同的原料、或與配色巧妙設計,使得圖案呈現漸變色彩、邊界線跡富有朦朧陰影、像素感乃至模糊效果。
剪花、剪線的應用使襯衫更加考究,起到點綴效果的齊整的微型花型布局規則,自然物的流線曲線的剪線可能成為新的開發方向,呈現的花型尺寸加大且富有動感,或可與流蘇相結合。
1.6 綢緞效果
隨著襯衫在休閑度假領域的應用,增添魅力和觸感的綢緞效果已現端倪。棉、真絲天然材質混入有光化纖,經輕柔、光澤整理,賦予織物夕陽余輝映下的綢緞感。同時,綢緞總能讓人聯想到民俗圖案,利用提花組織可讓經典奢華與休閑運動的大融合成為可能。
1.7 自然紋理
自然體現在對天然質樸材質的追求,以及對大自然肌理外觀風格的推崇。追求自然環保、崇尚天然質樸的人士始終鐘愛棉麻材質,調節 2 種原料的比例、選擇合理的紗線支數及織物密度,可滿足消費者在春夏、秋冬兩季對麻感風格、貼身抗菌的穿著需求。簡潔的紋樣,或復古或清爽的配色,展現質樸韻味。
織物表面的天然效果表征人們對自然的向往。以大自然的天然印象作為靈感,在平紋或色織物的基礎上,借助數碼印花、拔染印花,在織物的表面形成層次分明的巖石皸裂紋理、呈現立體肌理、或寫實或朦朧的自然景觀,且朝著經時間打磨后的銹跡、蝕刻、做舊方向延伸。
1.8 功能性
消費者對襯衫面料的功能性需求不斷提升,利用新原料或新整理技術,使面料獲得抗皺、免燙、抗菌消臭、吸濕排汗、抗塵螨、抗靜電、易去污、熒光等單一或疊加功能,傳遞科技與環保相結合的信號。
1.9 印花
印花是豐富面料花型及外觀的重要手段,特別適用于大幅、復雜花型,如花卉、繪畫、迷彩等效果依然是重要的開發方向。
(1)花卉
2017春夏季較為流行的散落花朵、浪漫花卉、刻意留白,經由暗底色過渡到秋季,大型重復印花形成的負空間逐步顯現,為秋冬季花卉增添新意,利用細線打造的插畫式花卉開始出現,也閃現仙人掌類植物的身影。
(2)繪畫
彰顯藝術氣息與個性化的手繪持續流行。鉛筆素描的精細筆觸或寫實或抽象,涂鴉效果的筆觸與印記富有質感,增添紋理感和立體感,手繪圖案將朝更具表現力的繪畫感發展。
(3)迷彩
叢林迷彩結合油漆潑濺,或演變為山景條紋,突顯無序和變化。同樣在女裝中較為流行的豹紋,經鮮亮配色、數字化模糊效果和重復印花等手段,使其接近抽象迷彩效果,而迷彩本身開始在紋理上大做文章,利用漸變色、筆刷等技巧,結合植物、地質層等紋理而變得更為抽象,玷污效果的植物迷彩也是新潮流。
(4)模糊
隨著數碼印花的發展,最初精確而完整的花型被錯位、被扭曲、被模糊化處理,乃至形成運動感,動態效果也成為可能。
(5)全件碎花
幾乎不留底色的全件小碎花,作為配角的條紋、格紋采用暗色以襯托滿布的碎花。逐步的、重疊密集的小碎花開始在深淺不一的彩色面料上拼接組合,精美的碎花組合、各種花朵的融會、粗條紋隔斷等手法帶來些許變化,花卉趨于成熟為開發方向。
1.10 色彩
色彩是時尚的關鍵,關系到面料開發的成敗,設計師需綜合考量流行色與產品定位進行設計。
1.11 手感
手感是織物風格的重要方面,與舒適性密切相關。對于襯衫面料而言,良好的手感是重要的開發方向。手感通常以硬挺度、滑爽度、平展度、豐滿度等 4 個維度來衡量,這些基本風格受面料的拉伸、彎曲、剪切、壓縮、表面等物理性能的綜合影響,而原料、紡紗、織物規格、織造、整理等面料生產的全過程均會對其物理性能產生影響。因此,織物設計影響織物手感風格。
2 織物設計
2.1 原料
襯衫面料常用原料涵蓋天然纖維,如棉、麻、絲、羊毛、羊絨、牦牛毛等;再生纖維,如粘膠纖維、Modal纖維、Lyocell纖維、竹漿纖維、PLA等;合成纖維,如滌綸、錦綸等。
科技進步豐富了纖維的種類。新型改性纖維可提升面料的功能性需求,如蘆薈纖維因其良好的吸濕導濕、抗菌消炎和柔軟等特性,賦予襯衫面料良好的穿著舒適性,有研究表明,蘆薈纖維含量越高其透氣性、透濕性、懸垂性越好,因此夏季襯衫面料可選擇高比例的蘆薈纖維;蠶蛹蛋白纖維因富含多種氨基酸而有益于皮膚,可與棉、羊毛、滌綸混紡,織物輕薄、飄逸、舒適、富有質感、綠色環保;柔絲蛋白纖維因其氨基酸與微量元素而具有防紫外線、養顏護膚、促進新陳代謝和保健等功能;翡翠珍珠纖維手感柔軟,觸感涼爽、密度小、染色鮮艷;Ventcool?纖維干燥時快速收縮、濕潤時瞬間伸展,織物因此獲得天然的動感效果。
多元化是原料應用的趨勢,科學選擇可使纖維優勢互補。原料不同,襯衫面料織物風格會有差異。采用幾種纖維素纖維混紡,與含棉纖維的紗線交織可獲得良好的柔軟性、透氣性、懸垂性、抗皺性;如木代爾與超細滌綸混紡,面料表現出良好的吸濕排汗性、柔軟性、挺括性。此外,可持續理念已深入高端品牌,選擇生態環保的原料更受推崇。
2.2 紗線
緊密紡、賽絡紡等紡紗方法決定紗線結構,紗線結構與纖維性能共同影響紗線性能。選擇紗線除關注線密度指標外,不能忽視紗線的紡紗方法,同時還需注重強伸性、捻度、毛羽、條干等紗線性能指標。
花式紗、色紡紗、段染紗、強捻紗等紗線的運用極大地豐富了面料的外觀風格,花式紗種類不斷翻新,如段染紗、竹節紗、混色紗、彩點紗多用于襯衫面料設計中,滿足了其時尚的外觀需要。
2.3 組織結構設計
除原料及紗線線密度外,組織結構設計還包括幅寬、經緯密度、織物組織結構、織物緊度以及經緯配色等。這些規格參數直接影響織物外觀、強力、保暖性、透氣性、懸垂性等性能,從而決定了織物風格。
組織結構較為直接地影響著織物的外觀,也是產品創新的關鍵。三原組織在襯衫面料中應用頻繁,利用紗線捻向不同的隱條隱格、利用線密度差異的凸條、穿筘變化形成稀密差異,泡泡紗、強捻紗形成的泡縐以及爛花效果都屬于特殊效應的平紋組織。讓織物獲得豐富外觀的聯合組織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如條格組織、縐組織、透孔組織、蜂巢組織、平地小提花組織等,雙層組織也逐漸應用于襯衫面料開發中?;蚪Y合經緯異色,或并用幾種組織結構,襯衫面料格紋、條紋、提花、褶縐等重要紋樣的外觀獲得,變化層出不窮。
2.4 整理
絲光、柔軟等傳統襯衫面料整理手段,已不能適應當今襯衫面料時尚風格及功能性要求。當下,襯衫面料的整理工藝重點可指向 2 個方面,即增加功能性與豐富外觀效果。
時尚不是絢麗的代名詞,“本白色”襯衫面料因其蘊含高科技將是經久不衰的時尚。目前,魯豐織染有限公司的低甲醛生態免燙技術、液氨潮交聯免燙技術可生產該產品,該公司 4 級免燙整理也達到了國內外領先水平,這 2 種整理技術滿足面料的高白度、抗皺免燙的功能性。此外,功能性整理還包括:抗臭防菌、抗靜電、抗紫外線、阻燃、防水透濕、生物酶等,整理新科技使其中部分功能達到“永久性”指標。
時尚離不開豐富的外觀,軋光、軋紋、磨毛、啞光、水洗等整理工藝可滿足面料的立體感、模糊閃光、懷舊效果、自然紋理等流行趨勢。
3 結語
襯衫面料不再僅為西裝的配角,消費者對其有時尚、舒適、功能、環保等多元化的訴求,因此,科技與時尚緊密相連。設計師既要積累分析流行趨勢信息的能力,根據產品定位確定開發方案,同時發揮織物設計的經驗優勢,更要提升對科技的理解力和應用力,最終將方案轉化為產品。
參考文獻
[1] 項姍姍.杭州大學生襯衫消費行為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5.
[2] 姚桂芬.蘆薈改性粘膠襯衫用織物性能研究[J].棉紡織技術,2014,42(1):31-34.
[3] 趙博.翡翠珍珠/竹/棉纖維混紡高檔色織襯衫面料開發[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6-10.
[4] 蔡永東.我國色織產業現狀與產品開發趨勢[J].紡織導報,2015(12):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