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福
摘 要:五大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尤其是我國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經驗與教訓而提出的,是新時期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重大升華。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探析五大發展理念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系,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有助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9-0003-02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不斷深化,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長遠的發展,創新是必不可少的。習近平同志指出:“縱觀世界歷史,一個國家無論多么強大和富有,一旦它放棄改革創新,就會走進死胡同。幾乎每一次重大進步,都必然伴隨著一場重大改革。”[1]因此,堅持創新發展的理念,以創新發展為動力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尤為重要。此外,我國經濟要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需要統籌國內外兩個大局。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也已證明了堅持開放發展的重要意義。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在實現其全面性上。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還是不全面、不平衡的,依然存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失衡;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素質不協調;教育、醫療、住房、環境等社會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等諸多問題。最后,當前我國部分地區、部分企業仍然存在過度追求經濟利益,不惜破壞資源與環境來發展經濟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獲得了明顯的提升,而資源日趨緊缺、環境越來越惡劣。如:水資源污染、霧霾天氣等。
一、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
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存在的上述問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原則,深入研究我國在改革開放后出現的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發展不平衡,人與資源、環境關系日趨緊張等問題。為保證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我國國情出發,深入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尤其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而順勢提出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時期的靈魂性指導理念。
二、五大發展理念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五大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新時期關于發展理論的升華,是“十三五”時期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導理念。在以五大理念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五大發展理念各有其側重點,但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系統化理論。
創新發展是引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當前我國經濟增速進入換擋期,經濟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傳統的消費、投資刺激經濟的方式已后勁不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迫切需要注入新的發展動力,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把創新引入到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通過科技創新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實力和綜合國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經濟支撐。
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協調發展強調發展是整體性、全面性的發展,是“五位一體”所不能忽略的發展理念。綠色發展強調低污染、低消耗的發展方式,發展經濟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更加和諧、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進展。因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做指導,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
開放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外在支撐。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堅持開放發展理念,積極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大勢有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更快、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利用國外資源和技術優勢拓寬我國的經濟發展空間,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外在支撐。
共享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的。共享發展強調人人參與小康社會的建設、人人享有小康社會的成果,使全體人民一起邁進全面小康的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就是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社會發展成果,不斷增進人民福祉的過程。因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就是實現共享發展的過程,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的初衷。
三、以五大發展理念指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時期乃至更長時間內引領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五大發展理念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以及國內國外的發展經驗提出了各自的側重點。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尤為激烈,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是創新能力的競爭。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堅持發展動力向依靠創新為動力的軌道轉變。堅持創新發展一要把發展的切入點放在創新上,尤其要注重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二要通過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及“互聯網+”等計劃形成發展動力的轉換。注重基礎設施、航天技術、網絡經濟等領域創新發展的推動作用。三要通過改革創新在全社會形成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的風氣,將以創新為動力的理念引入到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四要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方式形成利于創新的環境,使創新在社會蔚然成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發展是否協調是檢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否成功的依據。協調發展與科學發展觀中“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是一致的。協調發展更加注重發展的全面性、平衡性,即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政治、文化、生態文明都要協同進步。堅持協調發展一要確保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都協同發展。既不能以犧牲環境來謀求經濟的發展,也不能只要物質文明丟掉精神文明。二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在發展城市的同時注重發展農村,在發展工業的同時注重反哺農業,在提升國家硬實力的同時也要提升文化軟實力等等。總之,協調發展就是整體、全面發展,不能為尋求某一發展而忽略另一種發展,使小康成為整體性、全面性的小康。
針對當前人與自然日趨緊張的關系問題,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堅持綠色發展。綠色發展理念與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2]是一致的。堅持綠色發展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開發格局;二要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用低污染、低消耗的方式發展經濟,形成低碳循環發展;三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在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環境也得到改善;四要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使小康社會成為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協調的社會。
“十三五”規劃指出“全方位對外開放是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既立足國內,充分運用我國資源、市場、制度等優勢,又重視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3]改革開放后的偉大實踐證明了堅持開放發展的重大意義。堅持開放發展一要加快完善對外開放布局、建立健全對外開放的體制。通過健全對外開放的體制形成有利于同國外深度合作的制度環境,使對外開放持續進行下去。二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并積極承擔我國在國際上的責任,建立完善公平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為推進各國自由貿易朝著合作共贏的目標而努力。
共享發展理念是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是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相一致的。我們黨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的原則。針對當前社會上仍然存在一些有失公平正義的問題,如:城鄉之間教育資源存在差距;區域之間社會醫療保障不平等問題,堅持共享發展一要增加社會公共服務供給的數量,提高公共服務質量,使更多的人共享社會公共服務;二要不斷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收入分配格局,逐漸縮小貧富收入差距,使小康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三要創新扶貧體制、機制,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富縣幫貧縣等措施實施精準扶貧,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
四、結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步,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有一個科學的發展理念做引導。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主要內容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綱領性指導思想。在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指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要深入把握五大理念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系。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就不能偏廢其中任何一個發展理念,而要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協同指導,否則將會造成畸形發展。相信在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指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將會如期實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同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舉行會談[N].人民日報,2014-04-01(1).
[2]習近平.弘揚人民友誼 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N].人民日報,2013-09-08(1).
[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N].人民日報,2015-1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