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蕊
摘 要:黨歷來重視規矩建設。中央九月會議所制定的軍事、政治以及經濟等方面的規矩,既是對以往黨制定的各方面規矩的總結升華,也是黨的規矩建設步入正軌的標志,更是黨以后規矩建設的基礎。只有在熟悉九月會議所制定規矩具體內容的基礎上,才能深入地理解規矩在歷史上的實際價值以及對當今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九月會議;規矩建設;政策法規
中圖分類號:D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9-0143-02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即“九月會議”),全面檢查了內戰爆發以來兩年中的各項工作和今后的方針和任務,制定了黨各方面的“規矩”。目前,學術界對于黨的“規矩”研究汗牛充棟,但鮮見于以某次具體會議為例來研究黨各方面的“規矩”建設,因此筆者在本文中將結合“九月會議”中黨的各方面“規矩”建設來展開論述。
規矩,自古以來多被用來比喻標準法度。而黨的規矩不僅僅指“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規則”即黨內規矩,按照規矩的釋義來講還應該包括黨制定的軍事、政治及經濟等方面諸多具體的政策法規,這也是本文所要論述的黨的規矩。黨在中央“九月會議”上系統地提出了今后各項工作的具體政策法規?!罢吆筒呗允屈h的生命”[1]1298。而九月會議所提出的規矩建設更是為黨的生命注入了充足的能量。
一、“九月會議”召開的必然性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掀起了在當時獨特的軍事形勢下展開戰略進攻的序幕,但是戰略進攻在向前推進的道路上,遇到了種種障礙,種種困難,然而黨中央善于斗爭,依靠正確的路線和政策,制定具體的規矩來超越障礙,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當時,黨為了促進戰爭形勢的有力轉變,在戰略進攻階段制定了一系列黨的規矩。如進行土地改革,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重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2]1241;以及確立建立統一戰線、提出十大軍事原則、制定三大經濟綱領等方面帶綱領性的規矩。雖然黨所制定的這些規矩在當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尚缺乏對各方面所制定規矩的一個全面的升華總結。
1947年解放石家莊后,華北解放區逐漸連成一片。然而為了更好地達到支援前線戰爭的目的,解放區的軍事、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工作都急需制定一個統一的方案。另外,隨著全國形勢的有利轉變,我軍發起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來。但黨如何能更好地把握這個有利時機來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需要商定一個全面統籌的政策。最后,當時我黨的無紀律無政府狀態已“損害了革命事業”[1]1346的發展,努力克服這兩種狀態也是當時黨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在解放戰爭時期,黨依據形勢發展,實事求是地制定了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諸多方面的政策和法規,而隨著戰略決戰的到來,在當時時局的催促下,急需召開一次會議來全面系統地制定各方面的具體規矩,因此,中央九月會議順勢而來。
二、黨的“規矩”建設是“九月會議”的重要成就
九月會議在檢查過去工作的基礎上,又正式提出用五年左右時間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偉大戰略任務。為了適應戰略決戰的需要,要求全黨全軍努力克服無紀律無組織狀態,克服地方主義和游擊主義傾向。會議提出了:“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2]的口號。并討論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經濟和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途徑問題。而這次會議在軍事、政治、經濟方面所制定的具體“規矩”更是這次會議的重要成就。
(一)軍事規矩是“九月會議”著重解決的關鍵
第一,明確軍事保障以鞏固后方補給。其一,提出建軍計劃。九月會議指出:“今后三年發展至五百萬的編制”[3]425并明確提出了軍隊建設的計劃:目前,部隊擁有二百八十萬人,預計三年內收容一百七十萬俘虜并動員二百萬農民作為兵源補充,特別是在戰爭第三年“一般并不需要增加編制,只需充實野戰部隊,增建特種部隊,整頓地方部隊,精簡后方機關”[3]425,統一全軍編制,健全制度,這樣便有可能達到軍隊人員數量接近五百萬的計劃。其二,搞好解放區生產。為了保障軍隊向前進,老解放區就要搞好生產進行支援,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提高生產的質量和數量。比如,中原地區通過減租減息來發動群眾進行生產,這樣就使得他們成為支援部隊向江南進軍的大后方。其三,加強軍隊后勤供應。隨著戰略進攻形勢的發展,中央軍委提出要建立規范的后勤供應體系。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階段后,各戰略區分別建立起自己的后勤供應體系。各戰略區根據作戰需要和本區物資條件,分別設置后勤機關和部隊、分隊,制定統一供應標準,實行了軍隊和地方相結合的后勤保障體制,從而有力地保障了本區部隊的作戰需要。
第二,明確軍事戰略以確保戰爭勝利。在九月會議上黨中央為了取得全國的勝利,制定了進行大決戰的戰略方針。會上指出,計劃在戰爭第三年人民解放軍依然以長江以北為戰場,全部在長江以北、華北及東北地區進行作戰。具體制定的作戰方針是,我們要把戰爭的方向不斷向國民黨統治的地區推進,使戰爭負擔加到敵人身上,同時做好將來要進行多次具有決定性大會戰的準備。我們計劃戰爭第三年作戰的重心在中原,北線以北寧路為重心,并且仍然堅持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的優勢兵力,但同時攻堅戰的次數會有所增加,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兩種作戰方式相結合來消滅敵人。然而我們如何在攻打大城市時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以及如何在大的會戰中一舉殲滅敵人的兩三個兵團,這兩個問題是當前戰局需要解決的難點。劉少奇隨后提出了用攻城打援的戰略方針來解決困局,并且預計徐州最有可能進行這種攻城打援的大會戰。黨中央充分考慮了戰局形勢也保守估計了戰爭發展的態勢,這樣就為取得大決戰的勝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政治規矩是“九月會議”的主要建樹
首先,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九月會議明確提出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在大會上毛澤東就建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性質談道:“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4]446-447我們所建立政權的優越性就在于它是代表人民的權利和利益,因此我們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機關單位都要加上人民兩個字。我們所建立這個政權的任務是消滅以帝國主義為首的三大主義及其國家政權,并建立體現人民意志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
其次,訓練并提高干部理論水平。毛澤東在會議上指出要“發展黨內民主,訓練干部,提高理論水平,準備占領全國后所需要的各方面工作干部。”[4]447鑒于目前黨內各級干部的理論水平較低,對很多涉及基本理論的問題理解不是太透徹,這樣在實際工作中就難以把這些道理講給人民聽,從而會給革命事業的繼續發展帶來很多問題。因此,必須要大力開展訓練黨內外干部的工作。毛澤東針對如何訓練黨內外干部時談到,政府必須要創辦大學和專門的院校,尤其向大家推薦了包括《聯共(布)黨史》《馬列主義概論》等在內的幾本經典書籍,同時指出訓練干部的理論素養不在于讀書的數量而在于質量,要求宣傳部挑選幾本好書,但是不能太多,以此在保證大家讀書質量的基礎上來提高干部們的理論水平。
最后,確立請示報告制度,健全黨委制。請示報告制度在“九月會議”上得以完善并最終確立。毛澤東在會上指出,為了保證解放戰爭順利向前推進,確保黨和軍隊對政府政策和作戰計劃執行的一致高效,克服嚴重的無紀律無政府狀態,就必須要最終統一請示報告制度。同時,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各項工作中,中央的決定權包括什么,各級部門什么工作必須在執行之前向中央請示以及什么工作在完成之后又必須向中央匯報,這些具體工作都做了完善的規定。此外,黨在加強集中領導的同時,毛澤東為黨中央起草了《關于健全黨委制》。毛澤東談到,黨的各級部門都必須嚴格執行黨委制的規定,一切重要問題都要經過黨委會討論通過后再具體執行。健全黨委制的目的,在于加強黨的領導,反對個人主義。
(三)經濟規矩是“九月會議”開辟的重要內容
一是加強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學習工業和做生意。毛澤東指出:“我們已經有了相當多的鐵路、礦山和工業,我黨正在大規模地學習管理工業和做生意?!盵1]1344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低,但是它卻掌握著國家發展的命脈,之后新中國經濟發展一定要大力依靠發展工業。而鑒于如何做生意,首先黨要廣泛宣傳并且大力提倡。其次,針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劉少奇曾經談到了創辦合作社。合作社不僅是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合理形式,也是團結無產階級的恰當方式。其性質主要是商業的,是農民變成合作社的勞動成員的一種合作。需要指出的是“有了合作社,還有一個經營合作社和經營國營經濟的路線問題。必須自上而下地組織廣泛的合作社網,建立合作社的系統,訓練干部,搞好合作社,按照新民主主義的路線去經營合作社?!盵4]465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加強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促進人民學習工業和做生意。
二是明確新民主主義經濟的性質,引導經濟發展。劉少奇在會議上談到新民主主義經濟的性質時指出,現在國民經濟的整體是新民主主義經濟,包括自然經濟、小生產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以及國營的社會主義經濟,并且國營的社會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居領導地位。同時指出,無產階級勞動人民和私人資本家之間的矛盾是當前的主要矛盾,他們主要是采用經濟競爭的方式來進行斗爭,而這種斗爭其實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爭奪領導權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建立并鞏固無產階級的領導權”[4]465,具體來說,國民經濟的發展一定要以國營經濟為主體,大力發展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容許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在有利于國計民生范圍內發展,而對于壟斷性質較強的經濟則要加大國家監督力度,逐步地增加社會主義經濟成分收歸國有,以便逐步地穩當地過渡到社會主義。
三、“九月會議”所立黨的“規矩”的歷史作用
一是新中國軍隊建設的應然視點?!熬旁聲h”中提出的建軍五百萬的計劃為新中國軍隊建設充實了人員儲備。隨著解放區生產的發展,又為新中國軍隊建設提供了物資保障,尤其是各戰略區統一后勤體制的建立,為建立全軍統一的后勤體制積累了經驗和創造了條件。而進行戰略決戰的思想和智慧,一直都是人民解放軍所秉承的戰略戰術中的精魂。應該說,這些不僅豐富了毛澤東關于人民軍隊建設的內容與理論,也為新中國建立后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和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是黨內正規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標志。九月會議所確立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極其有力地團結了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各個階級、階層和社會力量,它是一個極其鞏固和穩定的政權,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順利進行的必備前提和根本保證。同時,黨中央通過多種形式訓練并提高干部理論水平,使黨的干部隊伍不僅在組織上,而且在思想和理論水平上有了較大提高,為新中國的建立準備了重要的干部人才資源。另外,中國共產黨為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制定了建立報告制度和健全黨委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了黨的工作制度,完善了民主集中制,保證了全黨在較短時間內領導解放戰爭取得勝利,這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
三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價值向度?!熬旁聲h”上所提出的學習工業和做生意觀點,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對中國工業化的途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時也促使城市成了黨的工作重心。更重要的是,在1949年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談到,在“九月會議”上已經確定了經濟建設的基本方針,“經濟成分包括國營、合作社、國家資本主義(公私合營、租借)、私人資本、個體?!盵5]這不僅是《共同綱領》中關于新民主主義經濟構成的來源,也是中國共產黨的經濟思想,更是新中國的施政綱領。
四是構建起新中國規矩建設的框架。黨在“九月會議”上所適時制定的政策法規,是黨領導人民前進的燈塔,是中國共產黨歷來規矩建設的全面升華總結。黨的規矩步入正軌是革命最終獲勝的基石?!罢吆筒呗允屈h的生命”[4]234。黨在“九月會議”上所制定的科學規范的政策策略,為戰略決戰,在思想上、組織上和物質上都做了充分準備,為統一全黨全軍思想,加強組織紀律性,更好地團結戰斗,迅速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時,“九月會議”為黨的規矩建設建立了模板,提供了更富有實踐意義的衡量標準,為日后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相關規矩的制定做了必要的準備,為新中國規矩建設的頂層設計夯實了基礎,甚至于對當今的規矩建設依然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軍事文集:第5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203.
[3]李明華,王榮麗.西柏坡檔案:第1卷[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5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6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