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場
閱讀,決定著一個民族思維的深度和高度,對文化傳承、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古人云:“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睂τ跒槭裁匆巫尾痪氲刈x書,每一個人都不難說出若干言之鑿鑿的理由,尤其是如今我們身處知識經濟時代,面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正在經濟和社會等諸多領域帶來持續的新革命狂潮。可以說,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閱讀,也必然離不開閱讀。奇怪的是,今日中國,讀書反倒成了一件需要被人提醒的事。
現在生活中,讀書已經被高度功利化了。讀書所指代的不是閱讀的快感和求知的滿足,而只是應聘考試前的“準備”和“充電”,人們早已不能普遍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了。如今,中國缺的不是書,而是閱讀氛圍和時間。人們總是說,太忙了,實在是無暇讀書,也根本無法再像過去一樣,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來把讀書進行到底。而今,充斥人們耳目的是微博微信客戶端,是無休止的手機刷屏和不停歇的節日狂歡,真正能夠豐富我們頭腦,提升自我人生觀、價值觀的求知求學,正在被我們逐漸遺忘。
一個人不讀書,成長會受到制約。一個民族不讀書,便會丟失發展的底蘊。近年來,世界各國都把提倡閱讀風氣、提升閱讀能力列為教育改革的重點,甚至閱讀率在全球名列前茅的英國、日本、芬蘭等國,也都紛紛發起閱讀活動。英國在多年前舉辦的閱讀年活動所點燃的閱讀熱情至今仍在繼續,原本到處可見的閱讀年標語“讀書吧”,如今又變為“繼續讀下去”。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通知,就其根據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起草的《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意味著,國家層面的全民閱讀立法工作又向前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但如何讓國人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少一些應酬,少一些功利,多讀一些書,依然任重而道遠。
世界讀書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義在于使每一天都成為讀書日,而不局限于在紀念日舉辦各式各樣的讀書活動,應該讓全民讀書活動深入人心。回應民眾的殷切期待,建設書香社會,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理應成為中國的當務之急。事實上,讀書不需要借口和理由,閱讀的生活習慣、閱讀的興趣培養,應從現在、從身邊、從具體做起。如果你還沒有讀書的意識或習慣,那么從即日起,在你紛繁的工作和生活間隙當中,不妨抽點時間去讀一本書,甚至哪怕讀幾段文字。只有養成讀書習慣,將閱讀看作是幸福、快樂、精彩、高尚的事業,不斷保持讀書的熱情,并把讀書的成果轉化為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內涵性力量,我們的發展才會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