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粉蘭
【關鍵詞】 課堂教學;高效化;更新理念;學習氛圍;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9—0042—01
隨著教學高效化深入人心,課堂高效化更成為廣大教師在教學中研究、探索的重要課題。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高效學習,教師有效指導,讓學生動手、動口,展示自己,在課堂上找到自我的存在,做到充分調動學習的激情,能主動地、積極地與老師互動,這樣,我們就能完成高效的教學任務,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推行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思想決定行動。教師能不能積極地推行高效課堂,關鍵在于有沒有認識到推行高效課堂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的認識上升不到高效課堂是大勢所趨,不懂高效課堂將被社會所淘汰的高度。那么,我們的思想就會麻痹,行動就會懈怠,依然按照自己傳統的模式去教學。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從學校和自己的長遠發展這個角度出發,認真學習并實踐高效課堂的理念,嘗試高效課堂教學。認真學習多媒體教學的技能,最起碼,我們應該學會在電腦上查找和編輯自己需要的教學資料。
二、立足于學生成長發展,重視技巧能力的培養
我們衡量一節課是否高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這節課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能力技巧得到多大程度的訓練。在我們的課堂中,往往只重視知識的灌輸,卻忽略了能力的培養。所以,有的教師講課文傳統的就是生字、段意、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特色的講解灌輸。教師自己滔滔不絕的講解代替了學生應有的思考,繁多枯燥的筆記代替了熱烈有趣的探究。這樣的課堂不僅沉悶,而且學生的能力技巧也沒能得到應有的訓練和強化。最后的結果是考試時遇到熟題還能應付,一遇到生題就束手無策,這樣不重視學生能力發展和訓練的課堂和高效課堂是背道而馳的。古人云“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人以漁,惠其一世”。這句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灌輸給學生現成的知識,可以使他暫時受益,培養他的能力技巧則可以使其受益終身。一節課如果只講了一個問題,但使學生思維得到了充分的訓練,掌握了解答這類問題的能力技巧,我們也可以說這節課是成功的、高效的。
三、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
1. 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利于知識的形成,因此,教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松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上,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不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要以真誠的目光注視學生、親切的語氣教育學生、信任的心態引導學生,這樣,才能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2. 做好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因此,它應緊扣教學重難點,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助學生走進文本,以便教師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及時調控教學進程,啟發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提問的目標明確了,去粗取精,努力使提問精當,便是教師構建高效課堂的自覺行動。
3.設計有效的活動。新課標倡導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引導、組織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則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教材,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讓其主動融入學習活動,并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
四、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
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提倡激勵性評價。現代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悅的身心交往中發展學習技能,發展人格。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講授程式,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方面交流,在共同活動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成了課堂評價改革的關鍵。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種需要在兒童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為此,我認為課改中實踐者首要的任務是更新理念,確立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也就決定了學生是多元化評價主體的核心。學生對于校本目標來說是“教育”的主體,對于學生本位來說是“發展”的主體,對課程、環境等客體來說是“學習”的主體。而且,這種評價主體的地位可以不依靠教師的主體地位而存在。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正是給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為學生的發展、創造創設了條件。學生是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和發展的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地思考、討論、評價,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