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關鍵詞】 識字教學;趣味;方法;生活;閱讀;積累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9—0085—01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關鍵。學生除了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外,還必須掌握“活”的識記方法,為今后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技能,使學生真正愛識字、樂識字、輕松識字。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多種識字方法,讓課堂生動有趣
1. 看圖識字法。中國最古老的文明就是從漢字開始的。教師應充分抓住漢字形象、直觀的特點,誘發(fā)學生想象漢字的形體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羊”的倒“丷”頭,像羊的角;“保”字像一位母親背著一個小孩兒。
2. 編故事識字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段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學生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記住生字,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教學“溫”字時,給學生講:從前有個女孩在冬天洗衣服,水很冷,于是她盛了一盆水放在太陽底下曬,等水暖和了再洗衣服。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溫”是“氵”加“日”加“皿”。
3. 猜字謎識字法。把生字編成字謎,讓學生在猜字謎中學習生字,使學生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鍛煉了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如,“山下有石頭——巖”、 “一口咬掉多半個——夕”。
4. 近、反義詞識字法。如,在教授“前——后”時,筆者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動作,學生拿出卡片“后”,邊讀字邊向后退。近、反義詞能夠起到一個帶一個串連記憶的目的。
5. 編順口溜、口訣、兒歌識字法。教學中,筆者把一個個枯燥乏味的漢字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口渴要喝水,‘渴是三點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當然,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自編順口溜、口訣、兒歌進行自主識字,讓學生學得快快樂樂,記得輕輕松松。
二、在生活中識字,鞏固記憶字形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揭示了生活與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教育不該是孤立的,而應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生活。因此,教師應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來指導識字教學,實行開放型的“大語文”教育。將識字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讓識字教學之花在“生活” 這片沃土上開放得更艷麗。漢語是母語,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同學、親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廣告語及家中物品的包裝物等,都可以作為識字的素材。對此,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生活中的識字素材,幫助學生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如,發(fā)作業(yè)本時,可讓學生輪流發(fā),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課余時間和父母逛街時“找漢字”;家中物品的包裝物上漢字就更多了。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生活中常用的漢字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樂此不疲地持續(xù)識字。
三、通過閱讀和積累,提高識記效率
1.以讀促悟。朗讀在識字教學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識字的基本要求是認清形、讀準音。要想讓學生愿意讀生字,喜歡讀生字,教師要運用多種朗讀方法組織教學。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有:齊讀,分組讀,男、女比賽讀,開火車輪流讀等。有趣的朗讀會讓學生在讀中樂、樂中讀,認讀結合的課堂才會生機勃勃,興趣盎然。
2.在練中積累。教學中,要讓學生多默讀、朗讀、復述、背誦、填空、聽寫、默寫課文,直接感知、熟記課文的語言材料。只有精心創(chuàng)設一切可以調動、維系學生積極性的氛圍與條件,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識字、學詞的興趣和欲望。
識字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和創(chuàng)造帶來的快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而且還能在他們不斷的“新發(fā)現(xiàn)”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本文系甘肅省2014年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趣味化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為GS[2014]GHB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