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林
【關鍵詞】 作文修改;示范;自主;習慣;同桌;小組;親子;全班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9—0091—01
作文訓練要重視修改,提高作文水平要從修改入手。作文修改的習慣和作文創(chuàng)寫的習慣一樣,是需要在訓練中循序培養(yǎng)的,因此平時大量的訓練和修改方法的指導十分重要。那么,教師應該怎樣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呢?筆者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一、教師做好修改示范
學生初次修改時,往往出現(xiàn)較多的隨意和不合理,甚至感到無從下手,然而寫作的技巧大多又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精巧的范例就成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示范的作文可以是教師批改后的學生優(yōu)秀作文,也可以是學生互改后的作文,還可以是教師的下水作文。教師應選取切合學生實際的范例,示范修改,啟發(fā)學生,然后綜合學生修改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講評課上有選擇地指導、點評。指導、點評要從學生的作文中選擇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優(yōu)缺點以及修改的方向。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修改
學生作文完成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帶著問題細讀,看看作文是否扣題,內(nèi)容是否圍繞中心,內(nèi)容是否詳略得當,層次是否清楚,結構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標點符號是否正確,文字是否有錯漏等等。文章是自己辛辛苦苦寫出來的,完稿后仔細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毛病。這時,教師要以學生的自主發(fā)展為前提,引導學生自己去讀一讀、劃一劃、批一批、說一說、議一議,鼓勵學生自主修改,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為互評互改打下基礎。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鑒賞文章的自覺性,又有利于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三、同桌互改成為習慣
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不要急于讓學生把作文上交,可以安排專門的時間讓同桌之間互讀作文、相互修改。學生在讀同桌的作文時,可以查看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用詞造句是否確切,段落層次是否清晰。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他們認真地讀同桌的作文,然后依據(jù)“典型評價”的思路、方法進行修改。當然,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讀給小組的其他組員聽,征集組員的意見進行修改。
四、小組內(nèi)部可輪流改
教師可以嘗試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小組5人,每天每組安排一人習作,5天一個循環(huán),第二天習作的學生負責修改頭一天學生的習作,并做出點評,寫評語。寫得好、修改得好的作文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一個循環(huán)下來,看看哪個小組里朗讀的作文多,就被評為優(yōu)勝組。學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在班里讀,教師鼓勵全班學生對這篇習作進行點評,發(fā)掘優(yōu)點,指出不足。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要過多限制學生,使學生可以從自己的認知水平、審美角度去評價作文。這樣不但幫助學生修改了作文,還為他們提供了表現(xiàn)、研究、創(chuàng)造的機會,一舉多得。
五、鼓勵親子共同修改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另一重要天地。在平時的作文中,學生對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感悟是來自家庭,對于這類題材的作文,教師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家長在孩子寫作文后,先不讀孩子的作文,而是根據(jù)教師的提示自己練練筆,寫一篇同樣類型的文章,然后,把自己的文章與孩子的作文放在一起探討。在親子共同修改中,各自互改對方的作文,指出對方文章的優(yōu)、缺點,標明建議修改的地方,提出修改的方式、思路和具體意見。作為家長,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修改意見,充分發(fā)揮親子之間的聯(lián)動作用,使孩子在家長的示范過程中了解一般的修改步驟和方法,實實在在領悟到認真修改的好處,不斷提升修改作文的技能。
六、重視全班集體修改
教師可以在學生的課內(nèi)外作文訓練中挑選作文水平中等的學生的文章,每次選幾份打印出來,每組發(fā)兩份,在組長的組織下分成小組分別對這些文章進行修改、點評,然后各組再將修改、點評后的文章貼到專用黑板上。一方面是供全班同學學習之用,另一方面是接受全班同學的第二次評價,即各小組的評價是否能為原作增色。學生在這樣讀讀、評評中能夠認識到“文章不厭百回改” ,從而強化評改意識,培養(yǎng)修改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個人修改作文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內(nèi)容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如此,方法對了,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慢慢就養(yǎng)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