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歡
寄情山水間,心無旁騖,聽著蛙聲蟬唱,看著苗生苗長,于身于心皆是舒爽。為農,于新農人而言,是一種暢快,更是一種洗禮。新農人,意即有著豐富人生閱歷、充沛知識儲備、深厚農業情懷、不凡創業追求,在農業這個古老而又傳統的產業里既尋求回歸、又找尋挑戰的人。
祝捷,典型的新農人,80后,原傳媒人,2014年改行跨業,創辦了武漢廣廈潤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廈)。他有思想、有主張、有80后的倔強與堅持,也有傳媒人的信息感知力和形勢判斷力。盡管一開始迫于家庭壓力轉行,但融入之后農業于人返璞歸真的魅力及可待深挖的潛力,都吸引著祝捷逐漸投入其中,廣廈也在他的規劃與實踐中走出了規模,走出了成效。
生產篇——
一應俱全,當屬流轉之最
武漢廣廈潤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14年1月成立,成立之初即流轉了342 hm2土地,至今仍是武漢市土地一次性流轉面積最大的農業企業。兩年半經營下來,公司已基本形成了蔬菜種植及鮮食配送等主營業務,種植采用多種模式,33.33 hm2大棚主要用于果菜、葉菜類栽培,如黃瓜、苦瓜、番茄、茄子、豇豆、甘藍等,300余hm2露地則常年種植應季常規蔬菜,如毛豆、松花菜、玉米、蘿卜等。
盡管基地建成不久,但基礎建設已相當完備,溝渠、耕作路、田間道路、蓄水池等田間工程完善,噴滴灌、地灌、水肥一體化、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田間監控等設施齊全,旋耕機、拖拉機、撒肥車等機械皆有。此外,還建成了5 000 t的冷庫、2 000 m2的分揀車間,前前后后1.3億元的基礎建設投入為基地的長遠發展做足了準備。
目前,基地常駐勞力有40~50人,在農忙時節還會大量雇傭臨時工,整體以50~60歲的中老年農民為主。在充分利用菜農傳統種植經驗的基礎上,公司還注重種菜技能的提升,除了定期培訓,還統一發放蔬菜種植具體操作手冊,流程清晰完整,覆蓋了基地五六十種蔬菜。
為積極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提升蔬菜的產量及質量,基地種植采用農戶分包制,生產資料統一發放,技術指導跟蹤服務,提供每月1 000元的最低工資保障外,公司對蔬菜進行統一收購,按質論價。盡管因經驗、勞力投入等因素,導致蔬菜產量不同、質量不一、收益不等,但基本上農戶的年收成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市場篇——
偏于一隅,卻劍走偏鋒
一個公司的發展走向,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掌舵者。廣廈在祝捷的新農人思維引領下,并不按常理出牌,而是獨辟蹊徑,避開蔬菜批發、農貿、商超等傳統營銷市場,巧占蔬菜市場空白點,將并不為人注目的團膳企業、社區住戶定位為公司的目標客戶群體,盡管偏于一隅,卻有劍走偏鋒之勢。
目前,與公司已達成合作關系的團膳企業共13家,其中3家為較大規模企業,雙方形成了固定的訂單合作模式,避免了盲目生產招致的風險。而社區住戶這一塊,時下仍處開發試驗階段,市場開拓相對較為困難,公司目前合作社區僅1個,其中住戶有3 000多人,于此現狀祝捷并未心存焦慮,而是淡定處之:“公司并不求快,盲目上量,我們要先解決問題再去發展下一家,一家一家做穩定才是保障。”
針對社區用戶,祝捷有著自己獨特的營銷思路,與市場上所倡導的始終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策略稍有不同,公司并不主張完全迎合,而是強調適度的意愿滿足及相對有限的產品選擇。公司每周2次鮮蔬社區配送,每戶5~6個種類、3~4 kg的蔬菜量,提前一周發布預告,可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品種及需求量的適度調節。為何做出如此硬性規定?祝捷列舉了自己的理由:“首先,我們主打應季蔬菜,在一定程度上與客戶需求已達成一致;其次,社區住戶較多,需求也相對繁多,基地生產難以滿足所有個性需求;此外,為保證蔬菜的安全性及新鮮度,我們僅售公司基地所產產品,基本上不做異地蔬菜的采購代售,以避免飲食安全問題,維護公司品牌形象。”
感受篇——
諸坎橫亙,卻越發坦蕩
基地生產全程遵循綠色蔬菜標準,選用優勢品種,采用有機肥、生物藥,田間設施一應俱全,并通過秸稈還田、改善基質、注重茬口安排等以保持地力,因而所產蔬菜既有安全保障,又有上佳口感,加之物聯網、二維碼等現代監控手段的應用,公司的兩大目標客戶群體皆有較好的市場反饋,公司競爭優勢逐漸形成,生產效益也在逐步提升。
關注公司自身發展的同時,祝捷還將一部分精力投注于帶動周邊農戶的發展,為此創辦了蔬菜種植和農機兩大合作社,通過推廣種植新技術、新品種,提升蔬菜生產的機械化等來提高農戶的生產效益。
兩年半的時間,從建設到成型,從投入到產出,公司目前發展盡管說不上如火如荼,但也已成氣候,為此付出眾多心力的祝捷感觸頗深,從媒體人轉變為新農人,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是彷徨時的堅定和迷茫時的信念。農業,與諸多行業不同,它有著眾多特殊性,“靠天吃飯”、“看天臉色”,導致農業生產主動權的部分缺失;季節周期性,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的相互交織,決定了人們遵循生物生長規律的必要性,這都導致見效慢、風險大成為了從事農業最大的阻礙,祝捷于此感同身受。而與此同時,去除自然因素外,廣廈基地規模較大、雇傭勞動力眾多、人員普遍素質不高,一度導致公司人員管理混亂,在實行責任制以后才逐漸好轉。此外,農業市場的不穩定性,資金投入過大、補助較少、流轉困難等,一道道坎都曾橫亙面前,還好憑著內心的農業情懷、80后不服輸的心性,祝捷都一一挺過,甚至越走越坦蕩。
規劃篇——
立足漢南,心懷別樣追求
立足漢南,廣廈一直定位如此,從創辦之初到規劃逐步實施,公司始終堅守因地制宜、踏實穩健的步調。眼看著漢南
157 km2的農業用地,在上半年以甜玉米主打之外,下半年已無高效主栽作物生產,導致土地利用率低、農民收益頗少的現狀,公司緊抓契機,組織品比試驗選擇既適宜漢南地區自然條件、便于種植管理,又適合機械化、可作鮮食或深加工的蔬菜新品種,以便進行以后漢南地區大規模的全面推廣,爭取成為取代甜玉米的高產高效的主栽作物,目前公司已將新品種鎖定于洋蔥、馬鈴薯、松花菜等幾大蔬菜上,具體結果還待日后試驗不斷推進。
新農人,有著傳統農民不一樣的眼光、不一般的心懷,祝捷亦是如此。暢想著廣廈未來三產融合發展前景的同時,祝捷還有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別樣追求,他始終心系農民,盡心盡力地進行農民新技術培訓,培養農民主人翁意識,期待著他們向新時代職業農民的形象轉型。于農民心有所望的同時,基于目前消費市場對于食用蔬菜安全性的信任缺失和認知混亂,祝捷也強烈呼吁市民不以菜相論品質,提高對食品安全的意識關注及科學認知,為綠色蔬菜的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