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冉



根據ATD的調研,每年全球企業在領導力發展方面的投入高達140億美元,由此可見,領導力開發與培訓是各企業的重中之重。但是,每家企業都需要思考適合自己的領導力培訓出路,不能僅靠“拿來主義”。中國移動北京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移動)在經歷了15年的領導力發展后,逐漸達至成熟階段,并根據“學思習行”理念設計出FOCUS能量圈,形成了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立體式培訓,開拓了屬于自己的領導力培訓思路(見圖表1)。
提升成熟度,從分散走向聚焦
BERSIN領導力發展成熟度模型將企業領導力分為分散式管理人員培訓、結構化領導力培訓、聚焦化領導力發展、戰略領導力發展四個階段。回顧過往,中國移動北京公司自2001年開始建設領導力體系以來,亦經歷了這四個階段(見圖表2)。
階段式發展領導力培訓
第一階段為分散式管理人員培訓(Inconsistent Management Training)。公司較少提供管理方面的支持,既沒有考慮經理人階段性發展需要,也沒有針對特定能力進行培養,僅提供零散的課程列表。
第二階段為結構化領導力培訓(Structured Leadership Training)。企業開始發展領導技能,建立領導力模型,并圍繞模型來設計課程結構,優化培訓形式。
第三階段為聚焦化領導力發展(Focused Leadership Development)。企業超越個人領導力層面,開始重視組織發展和企業文化變革。
第四階段為戰略領導力發展(Strategic Leadership Development)。北京移動將領導力發展視為全面人才管理系統的組成部分,把培訓項目與企業戰略結合,以混合式學習方式開展培訓。
超越體系化
國內企業領導力培訓主要包括兩種主流做法。一是體系為王,系統建設領導力模型、測評中心以及分層級的領導力課程體系,將領導力測評作為培訓效果評估的重要依據;二是項目逐年更新,根據戰略重點制定年度熱點培訓項目。
然而,唯有解決以下兩點困惑,才能讓培訓走出人力資源部,進而引發組織變化。首先,體系化領導力培訓面臨諸多窘態,領導力項目對于軟技能提升的重視,使得建模、測評、效果評估較難落地,而分層級的培訓也無法滿足個性化需求;其次,體系化領導力培訓效果難以衡量,例如:重金投入是否收到了相應的產出?學員管理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組織績效是否得到了改善?
FOCUS能量圈
連接培訓與業務的通道
為解決領導力培訓的難題,加強面授培訓與知識應用、培訓效果與業務結果之間的連接,北京移動按照“以終為始”的思路以及“學思習行”理念,設計了FOCUS能量圈。FOCUS能量圈的關鍵在于“聚焦”,它主張領導力培訓項目應重視三個“FOCUS”(聚焦戰略、聚焦過程、聚焦結果),動態更新培訓主題,采取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延伸學習周期,實現學以致用。
“學”與“習”的閉環管理
北京移動的FOCUS能量圈整合了名人堂(Forum)、游學站(Open)、微學習(Chips)、夢分享(Copy)、應用潮(Use)、新同盟(Strategy)六大學習環節,每個環節分別采取面授學習、跨界學習、電子學習與手機學習、訓后心得分享等學習方式,打造了“學”與“習”的閉環管理。在FOCUS能量圈中,學習周期實現了從訓前向訓后的延伸,實現了從知識講解到內化的轉變。
重視三個“FOCUS”
無論是培訓項目的選題、內容設計,還是實施過程,北京移動的FOCUS能量圈都強調三個“FOCUS”,最終讓項目效果顯現于業務中。
第一,聚焦戰略。北京移動將培訓視為公司的一項業務,所有培訓主題都來源于業務發展需求。此外,培訓不只是管理者學習的平臺,還可以是企業戰略合作的平臺。
第二,聚焦過程。針對每個培訓主題,北京移動整合了多種學習方式,引入了在線學習、手機學習、圖書學習、微信學習,方便學員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重溫,延伸學習周期,加深學習效果。
第三,聚焦結果。通過學習、分享、成果轉化的閉環,北京移動希望將培訓真正轉化為商業結果。
驅動經理人成長
“請進來,走出去”
北京移動策劃的“經理人標桿學習培訓項目”,是對FOCUS能量圈理念的典型實踐。通過“請進來”的標桿學習、“走出去”的跨界學習兩種學習模式,以及綜合運用FOCUS能量圈的六大學習環節,“經理人標桿學習培訓項目”圍繞存量經營、流量經營、終端經營、渠道經營等公司發展的驅動力,面向全體經理人員開展培訓。
“名人堂”,引進標桿企業經驗
通過調研業務部門與高管,人力資源部了解到渠道發展的需求、現狀、問題,以及高管對于此次培訓的期望,并貼合公司業務需求對應設計了六期“名人堂”。六期主題分別為“向云基地學大數據”“向蘇寧學渠道管理”“向華為學LTE”“向麥當勞學流程管理”“向三星學終端運營”“向阿朗學網絡IP化”,邀請大數據與流程管理領域的專家,以及來自蘇寧、華為、三星、阿朗的企業高管擔任主講嘉賓,介紹標桿企業優秀經驗和做法。
“游學站”,促進跨界交流
為深度學習標桿企業經驗,北京移動組織了兩期標桿學習“游學站”活動,帶領經理人到云基地和蘇寧跨界學習。圍繞“名人堂”所涉及的知識精華,幫助經理人實地學習、深度交流,與跨界伙伴尋找溝通合作機會。后期,培訓中心編制了《跨界學習手冊》,回顧跨界過程、梳理重要學習知識點,便于學員訓后復習和轉化學習(見圖表3)。
此外,為將學習成果落到實處,北京移動還派15名經理赴蘇寧“四季青超級店”實習20天,學習優秀案例與解決方案。最終,15名經理結合所學與公司業務,共產出了17個學習案例、關鍵議題解決方案、行動改進案例,真正將標桿企業優秀經驗落實到一線廳臺營銷和服務,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
“微學習”,延伸學習周期
根據培訓2.0時代的特點,北京移動結合碎片化、移動化、游戲化、社區化趨勢,設計了微學習方案,讓培訓在課程結束后繼續延伸,實現學習轉換與應用。“經理人標桿學習項目”引入了在線學習、手機學習、圖書學習、微信學習(見圖表4),其中,在線學習整合了“名人堂”與“游學站”的視頻課件;手機學習整合了“名人堂”及“游學站”的微視頻;圖書學習通過“書香墨韻”客戶端,為經理人提供了季度圖書清單,包括大數據、渠道管理等與培訓主題相關的書籍;微信學習則開通了北京移動“經理人標桿學習驛站”微信賬號,提供課堂實錄、游學知識精粹、圖書摘要等。
“夢分享”,加速知識傳播
北京移動鼓勵經理人在培訓結束后總結所學,并在內部進行知識分享,加速知識傳播和沉淀。同時,人力資源部還在公司網站設置討論專區,定時拋出問題,經理人可就學習主題展開討論交流。
“應用潮”,實現行為轉變
除了內部分享,北京移動還鼓勵經理人在部門內部實踐所學知識,加速行為改變。產品創新中心、客戶服務部、政企中心等12個部門共完成了53條應用實踐(見圖表5),這些實踐成果主要集中于將大數據應用在客戶分析、精準定位與營銷方面,以及將蘇寧的“傳統營銷渠道創新”“線上+線下”等理念應用于電子渠道營銷、傳統渠道創新等。
“新同盟”,達成深度戰略合作
“經理人標桿學習”不僅帶來了知識財富,更通過培訓平臺深化了與標桿企業的戰略合作,涵蓋了業務合作、資源共享、人才培養等多個領域,不僅蘇寧公司向北京移動承諾銷售終端50萬臺,其北方大區高管也成為了北京移動的“特約講師”,達成了深度合作。
古人云,“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不同的招式路數、不同的環境,要配合不同的武器方能發揮威力,培訓也唯有根據企業特點選擇恰當的方式,才能產生效果。北京移動通過介入公司的經營管理流程,將培訓與企業戰略、業務經營深度結合,并基于多樣化培訓形式打造立體培訓方案,真正讓培訓效果快速顯現,開拓了領導力培訓新出路。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