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蘭
摘要:本文針對開展虛擬養老院提出了一些個人意見和建議,望能為我國養老事業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居家 虛擬養老 整合服務新體系
一、虛擬養老院的構成要素
1.系統組成: 虛擬養老系統有網絡平臺和智能終端組成,外接有線或無線呼叫器,可以實現一鍵撥號定位、信息反饋、呼救求助、居家服務等功能。網絡平臺在政府部門的監督引導下,按相應的轄區劃分、管理部門、檔案信息、服務機構等。
2.基本任務: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加大工作力度,推動虛擬養老在社區普遍展開;堅持以人為本,從老年人實際需求出發,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人性化的服務;堅持依托社區,以社區為單位建立服務機構和服務隊伍,調動社會資源,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
3.服務對象:虛擬養老服務適合所有老年人。可分為有償服務和無償服務兩大類,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年齡結構,經濟承受能力等劃分類型區別對待,采取老人自愿選擇的方式。
4.基本內容:凡是老年人的需求都應涵蓋。可分為:生活服務類、精神文化類、保健醫療類、情感心理類。其中生活和醫療是老人兩個最基本的需求,社區要加快建立老年人檔案,包括醫療衛生、健康狀況和家庭結構,有益預防和治療。
5.服務網絡:政府部門設立一個養老服務信息總平臺,要做好網絡全覆蓋。以社區為單位建立網絡平臺,將轄區的老年人、醫療救助、服務機構、托老所、物業維修、文化保健、生活品投送、志愿者團隊等用網絡通訊連成一體進行指導、落實和監督。
6.服務形式:養老服務分為有償服務和無償服務。服務作為商品應該是有償的,但養老服務從本質上屬于公共服務和福利性服務的范疇。基本養老屬于有償服務。基本養老是指養老金、低保金、醫療保險等;特殊養老屬于無償服務,特殊養老是指失能和半失能以及殘障人員,政府部門應給相應的補助。
二、虛擬養老院的發展優勢和社會意義
1.適合國情。在我國目前家庭養老能力下降,機構養老不但費用高,而且在總體上處于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居家養老的優勢就更為突出,是一種適合所有老年人理想的養老方式,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養老資金的不足,還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需求,而家庭人員的結構模式又無法實現老人在家養老的愿望,由于經濟不發達,人均收入水平比較低,絕大多數老人收入水平更低,居家養老費用較低,適合一般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據調查我國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不到20張,機構養老缺口大且費用高,可見眼下要入住養老機構,存在著即便是拿著票子也是一床難求的現象。而老年人數量以每年4.31%的速度增長,長期以來,我國實行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但隨著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實施,以及經濟社會的轉型,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空巢家庭不斷增多。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數量持續增長,照料和護理問題日益突出。但是,由于現代社會競爭的激烈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一代正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無暇也無力照護老人,這只有通過發展社會養老服務來解決。
2.特點鮮明。我國因傳統觀念使很多老人不愿離家外出養老,90%以上的老人喜歡居家養老,在資金短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不能滿足養老的需求,虛擬養老是足不出戶,一個電話就可享受到不同類型的專業化養老服務,是養老的理想選擇,成本低、見效快、覆蓋廣、服務方式靈活。能有效整合社會資源,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
3.優勢明顯。虛擬養老是經濟高效的養老服務方式,它利用網絡平臺和現代通訊技術,依托社區、醫療機構、托老所、企業及家政服務等;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吸納義工、志愿者、健康老人、大學生等團體加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養老模式,解決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問題。
三、虛擬養老院的監督和發展思路
面對油田生產特點,單靠企業的力量來發展養老福利事業是不現實的,社區養老是介于老人家庭照顧和老人社會機構照顧之間的一種運用社區資源開展的老人照顧方式,是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的結合,具有成本較低、覆蓋面廣、服務方式快捷靈活等諸多優點,可以用較小的成本滿足老人的服務需求。更為重要的是,社區養老利用自己固定的服務場所,通過發揮專業資質人員照料、護理知識,對老人的頭疼腦熱、內心煩惱能及時提供救治和化解,而且老人還可根據自己的意愿,白天娛樂,夜晚入住,來去自由,從而對穩固家庭、穩定社會、推動和諧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
1.管理信息化
建立高效運轉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大力發展專職人員、健康老人和志愿者組成的社區養老服務組織。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溝通的優勢,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務自己,在服務中體現自己的價值。要充分調動區域資源,發揮油田文化優勢,拓展服務功能、擴大服務范圍,實現資源共享,定期不定期舉辦文藝演出或體育比賽,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要將居家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作為服務的重點,動員和組織社區中年齡相對較低、健康狀況良好的老人參與安全看護、精神慰藉、簡單生活照料等對體力和技能要求相對不高的服務項目。針對不同老年人的情況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對經濟確實困難的,通過政府和企業購買服務;對有其他需求的,通過社會力量提供公益性服務;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高齡、空巢、獨居和病殘老人,通過專職服務人員開展特別護理。要積極探索建立“親情銀行、愛心儲蓄”服務模式,動員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無償提供服務,根據服務內容和質量獲得一定積分,當自己年邁生活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可以支取積分,享受相應的服務,以充分調動低齡老人參與社區養老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運作市場化
虛擬養老院在創建過程中,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始終起著主導、引領、扶持和管理監督作用。首先是信息技術平臺由政府支持,如場地的提供、系統開發等。其次是提供優惠扶持政策,政府一方面對虛擬養老院提供開辦經費的補貼,另一方面對養老援助對象提供政府團購服務。再者是創造良好的環境,但是政府有效推動并不意味著政府必須“大包大攬”,社區養老服務呼喚社會化服務,更加急需一個企業市場化運作的服務機制。
3.服務標準化
傳統居家養老模式由于服務內容單一,缺乏服務標準,服務品質存在天然缺陷。滄浪區“鄰里情”虛擬養老院掛牌成立,隨即帶給社區老人的服務內容便涉及家政便民、醫療保健、物業維修、人文關懷、娛樂學習、應急救助六大類53項,幾乎涵蓋了日常生活照料的所有服務項目。
在服務對象的選擇上,凡年滿60周歲的社區老人都將納入服務范圍,并分A、B、C三個層面為老年人提供無償、低償、有償服務。虛擬養老院還引入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標準,提供的六大類53項服務項目均已實現標準化,使其隨意性居家服務有了統一的執行標準,所有提供的服務項目的服務品質均有了脫胎換骨的提升。
四、總結
當前,如何養老正成為我國一個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因居家養老不善、不力,引發眾多的家庭矛盾和糾紛。此時,創辦“虛擬養老院”就非常及時,也非常到位,可以說是居家養老服務上的一次理念和機制創新,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對社區居家養老人員養老管理的全覆蓋和動態掌控,老人足不出戶就能在第一時間得到相應的養老服務。同時,這種虛擬化的養老服務模式,還通過借助社會家政服務等資源,達到了與社會保障資源的有效對接,不僅積極化解了社區場地、資金、人力等面臨的難題,而且還達到了養老服務效能的最大化和最優化。這樣的“虛擬養老院”模式,著實值得各地學習和借鑒。
參考資料
1. 蘭州探索建設"虛擬養老院" .新華網 .2009-09-21 [引用日期2013-06-16] .
2. 蘇州建"虛擬養老院"創新模式 日本美國學習取經 .
3. 進一步完善虛擬養老院的調研與思考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 .2009-03-31 [引用日期2013-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