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程
摘要:廣場舞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強身健體的鍛煉活動,深受社區群眾的喜愛。廣場舞不但是人們進行鍛煉的娛樂活動,更使群眾生活豐富多彩,也能促進社區群眾之間感情交流,因而其在群眾文化建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地位及其作用進行闡述分析,希望能進一步促進其發展進步,使得群眾文化建設能良好進行。
關鍵詞:廣場舞 群眾文化建設 地位 作用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在工作之余對群眾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逐漸增加,為滿足群眾的生活及精神需求,廣場舞逐漸發展起來。廣場舞活動的活動地點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其對設施的要求也不高,能夠良好的帶動群眾參與,因而極易便于社區群眾滿足精神需求,也是目前群眾文化建設中的重要部分。
一、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一)建設多元化文化活動
我國民間藝術中舞蹈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多通過集體的娛樂性活動增強了人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求,并加強了社會群眾的感情交流,隨著近幾年來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場舞逐漸成為豐富群眾精神需求的重要藝術活動。廣場舞中不但融合了部分鄉村舞蹈藝術,更引進了歐式宮廷舞步及拉丁舞等多種元素,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舞蹈藝術,通過群眾的熱愛及其特有的韻味得以廣泛傳播。隨著人們對廣場舞學習體驗,逐漸使得人們通過團體活動培養了群體配合意識,并在練習中逐漸使自己身體協調性增強。廣場舞能夠使群眾的參與熱情增強,且經過對舞步的練習與學習能有效的提高群眾對舞蹈的鑒賞能力,進而使得舞蹈文化能在群眾間得到充分的發展,也能讓群眾感受并體會到各類型舞蹈的藝術價值。隨著廣場舞的逐漸傳播,社區群眾逐漸增強了交流互動,也能鍛煉其身體素質,并在舞蹈中體會到歡樂,滿足了民眾的精神需求。
(二)廣場舞具有特殊性
廣場舞能夠將審美主體與客體結合并統一,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具有特殊性,能夠將傳統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內容與思想感情等與肢體動作相結合,從而時民眾能夠在參與或觀賞時體會的舞蹈的樂趣,并通過相關動作及音樂豐富舞蹈的韻味,從而使民眾能在參與過程中陶冶情操,不同的音樂及舞步也能讓民眾不同的感受及體悟,提高了民眾的文化素養。由于廣場舞中含有較多的舞蹈元素,不但動作簡單,能夠快速學習,且由于其具有集體性,活動地點也較為靈活,使得群眾參與力度較強,具有獨特的魅力[1]。通過參加廣場舞活動不但能充分調動民眾的參與熱情,更能使群眾在閑暇之余釋放壓力,從而能調整心態面對工作及生活。
二、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提高群眾生活品味
由于廣場舞融合了各類風格的舞步,不但適合流行,更具有典雅的韻味,從而能滿足民眾對精神娛樂活動的需求。通過對廣場舞的參與及鍛煉能有效的培養人們的文化修養,并從集體感悟他人,提升群眾的審美情趣,從而使人們在鍛煉過程陶冶情操,增強了群眾的生活品味。
(二)加強社區文化建設
廣場舞具有較高的群眾性才能發展傳播,而其中通過多元化、多層次的內容使得各類風格舞蹈藝術能夠融合,從而使得其能夠雅俗共賞,能增強群眾的德、智、體、美發展,使其自我價值得以展示。通過廣場舞進行群眾文化建設能夠利用舞蹈藝術拉近民眾之間的生活交流互動,并能提高社區群眾的生活質量與品質,從而使人們的休閑娛樂內容能更加豐富多彩。而由于廣場舞的推廣不需要受身份、文化水平等影響,能夠有效的增強人們之間的交際,使得人們之間的信任感增強,從而使得社區文化建設得到提高[2]。
(三)提供文化活動平臺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建設逐漸加快,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受到各類壓力影響,因而需要通過其它方法并宣泄壓力,從而調節情緒。群眾文化建設中最重要的是對群眾精神層面進行輔導與幫助,依據不同層次的人群及其特點進行建設,從而使群眾的心態積極樂觀,能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問題。通過廣場舞中的歌曲、舞蹈搭配融合,使得表演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且具有綜藝性,也能起到德智教育的作用,融合了群眾文化的特征與內涵,從而提供了群眾文化活動平臺[3]。廣場舞不但能夠充分體現民眾群體文化,更能通過民眾的參與及互動使得活動環境更加和諧,從而有利于調動群眾的自主參與能力與積極性,進而促進群眾文化建設。
結束語:
廣場舞是目前深受群眾喜愛的娛樂活動,能夠有效的促進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并使群眾文化建設得以進步發展,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及作用。而在進行廣場舞的推廣活動中也需相關政府部門幫助加強發展與傳播,從而能正確引導其推動群眾文化建設,也能有效的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使得社區群眾的精神文明得以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曉宇.探討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音樂時空,2016,05:95-96.
[2]林健.淺析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J].大眾文藝,2015,11:14.
[3]賈培莉.淺談廣場舞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J].神州,2013,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