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寬 黃芳
摘要:本文通過對比較典型的農業產業化模式的研究,分析延邊大米這種規模不大、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實現產業化的途徑,為延邊大米產業化提供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 模式選擇 延邊大米
一、 農業產業化的內涵與特征
在我國,不同學者對農業產業化的相關概念都有各自不同的見解,本文引用目前較為常見的觀點,認為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龍頭帶動和科技進步,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村經濟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 。
農業產業化具有以下特征:
1.產業一體化。農業產業化是從生產經營的角度把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結合起來,實現貿工農一體化。
2.生產專業化。只有專業化生產,才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增加各方利潤,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3.產品商品化。生產是以交換為目的的,也只有在市場中才能實現商品的價值。同時只有實現了商品化,農業的產業化才有可能延續下去。
4.管理企業化。農業產業化就是用管理工業企業的辦法管理農業,使各農戶分散化的生產走向規范化和標準化。
5.服務社會化。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各經營主體有著共同的利益基礎,因此也會因為共同的利益像其他經營主體提供服務。
二、 延邊大米的具體情況分析
本文研究的延邊大米主要生長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這里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是理想的水稻種植地,同時氣候適宜,晝夜溫差大,所以產出的水稻干物質積累多,營養豐富、品質優良。
雖然生產出來的延邊大米品質優良、口感頗佳,但實際上在商品化的過程中,延邊大米很難實現與自身價值相匹配的銷售價格,本文將原因歸結為延邊大米在產業化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 :
1.生產規模有限,生產專業化和農產品商品化程度低
生產規模小導致缺乏競爭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延邊州大米產量基本穩定在21萬噸左右,每年自銷約15萬噸,流通的大米約為6萬噸。 延邊大米質量好,但在產量不多的前提下70%用于自銷,限制了產品商品化的程度,使延邊大米缺乏對外競爭力;其次,農民種植水稻多為分散的小農經營,近幾年有部分家庭農場成立,但規模、數量有限,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優勢,不利于機械化的推廣。
2.相關企業規模小、品牌雜,管理企業化和服務社會化水平底
各大米相關企業品牌眾多且各自為戰,加工企業與家庭農場都在培植自己的大米品牌,部分稍具規模的加工企業甚至擁有多個品牌商標,內部競爭比較激烈,導致延邊大米走出去相對困難。同時部分企業加工技術比較落后,規模小,資金相對缺乏,輻射范圍不大,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很難支持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也很難縱向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更難以提供社會化的系統服務。
3.尚未形成成熟的產業模式
延邊大米目前雖然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產品流通銷售渠道(農戶—加工企業—市場、家庭農場-加工企業—市場),但是該模式顯然不夠成熟:
農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散戶農民在加工企業面前往往處于絕對弱勢地位,農民很難有與加工企業的議價能力,嚴重影響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地域聯合性不夠強,延邊大米州內銷售為主的銷售格局決定了其內部競爭的激烈性,內耗嚴重的延邊大米更加沒有精力去占領外部市場,于是更加熱衷于搶占區域內的紅海,長期如此,已經形成了內部的惡性循環,事實上,這是一個不具備外部競爭力的地域產業結構。
三、 可借鑒的國際經驗
國際部分地區農業產業化的步伐要早于國內,研究其經驗可以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借鑒。國際上比較成熟的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有3種,分別是美國模式、歐盟模式和日本模式。
美國有一種合同制經濟聯合體。該模式是指農場與企業簽訂的合作合同,從而將農場與合作企業聯合起來,形成共同的利益聯合體。 通過該模式可以實現農戶與大米加工銷售企業的長期合作和穩定的供應關系。
歐盟模式中有一種垂直的一體化模式,是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獨資企業通過信貸、合同關系,將相關行業組織起來,形成的一種綜合體 。延邊大米加工企業存在明顯的規模不大、資金不充裕的問題,可適當吸引產業鏈下游資本流入延邊大米行業,從而在生產設備、生產技術和流通渠道上形成優勢。
日本模式中日本農協扮演著重要的作用。日本農協實際上是政府扶持下的農業經濟組織,具有一定的官民合辦的性質。在日本,農協主要具有5項基本職能,分別是:生產指導、農產品銷售、集中采購生產生活資料、信用合作、共濟和社會福利。 延邊大米在實際情況上與日本是比較接近的,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生產,農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可學習日本成立農協,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四、 對延邊大米產業化的建議
綜上,本文認為,解決延邊大米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關鍵在于試圖去構建一種產業模式,該模式使得農民與加工企業都能獲得更大的利潤。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農場)” 的產業模式比較適合延邊大米實際情況。原因如下:
1)延邊州農產品小規模加工企業多,品牌雜,帶動力不強,可借力相對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整合州內品牌,縱向延伸產業鏈,提高品牌價值,有利于提高農業產業的管理企業化和服務社會化水平。
2)專業合作社是一個官民合辦的組織,依托專業合作社,可提高農戶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有利于保障和維護農民的利益,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3)發展專業農場有利于提高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生產專業化和農產品商品化程度。
4)其成立與創建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這與延邊州政府對農業的態度素來一致,同時該組織又關乎農民的切身利益,有很強的組織基礎。
延邊大米在實施“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農場)”的產業模式實踐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1. 政府要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要加強龍頭企業與農戶、農場、農協的聯系,實現市場信息的共享;要支持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資金和技術優勢,配合農協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農民與加工企業間的合作要通過合同加以維護。
2. 要充分發揮農協在聯系企業與農民方面的關鍵作用,保持農協獨立,發揮農協在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上的重要作用。
3. 實施延邊大米品牌戰略,整合州內大米品牌資源,扶持龍頭企業爭創中國名牌產品,盡快形成延邊大米核心品牌,推廣有實力的企業統一使用“延邊大米”地理標志產品標識,將延邊大米打造成高端品牌,提升延邊大米的品牌價值。
4. 鼓勵跨行業資本進入大米產業。針對我州大米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的問題,借鑒歐盟的參股控股模式,吸收跨行業資金進入大米產業,一方面可以增強大米加工企業的實力與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將資金優勢轉換成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進一步推動延邊大米走出去戰略。
5. 堅持“走出去”戰略和“品牌化”戰略,延邊大米只有明確自己高端大米的定位,打造與自身價值相匹配的大米品牌,堅持正確的市場定位,才能實現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