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摘要:學校教 育不能僅僅將學生禁錮在逼仄的教室里,而要引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自然、走進社會,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因此,張家港市錦豐鎮引導學生大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生命意識的生長,提供了平臺,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周密計劃 扎實實施 深入總結 社區實踐
著名詩人陸游曾經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中告誡自己的兒子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直接指明知識與能力的融合,必須要彰顯在操作實踐層面。無獨有偶,我國自古以來也有“讀萬卷書,行千里路”的傳統。因此,學校教育不能僅僅將學生禁錮在逼仄的教室里,以保障學生的安全為幌子,將學生始終蜷縮在局限的空間里,而要引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自然、走進社會,將書本中學習到的知識滲入到學生的自身實踐過程中,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因此,本著這種原則,張家港市錦豐鎮引導學生大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生命意識的生長提供了平臺,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也積累形成了較好的認知經驗,現將我們在組織、開展活動過程中的所感所思,做一份總結。
一、依托周密的計劃,讓教育實踐活動有方向
有人曾經這樣調侃所謂的計劃:“計劃計劃,墻上掛掛。”這樣的話語貌似認為計劃在從事某種活動中,并沒有真正實則性意見。事實并非如此,這只是在計劃執行力上存在不足。在這里,我們必須要再次強調任何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事前周密而嚴謹的計劃。只有圍繞著計劃進行安排與實施,我們的活動開展才能朝著最佳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活動開設之初,我們必須要讓學生相應的準備,將所有的目標確定、流程設置、細節安排都一一落實到位,尤其是對每一個環節的過渡、每一處實施的細節都能考量在內容,從而讓學生在實施過程中以最佳的方式、最佳的狀態參與到課堂教學環節中來。很多組織者在計劃安排活動時,常常因為對活動本質不夠了解,對所有版塊的設置并不十分了解,導致計劃內容與實際效果相去甚遠。因此,我們不能僵硬地恪守規則,而要靈動的處理與調整計劃,從而讓所有的計劃都能更好地促進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2013年7月25日,我們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在濱江社區開展了“中國夢”主題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活動效果。而在活動開始之初,我們并沒有草率行事,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我們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從活動的實效性考慮,拿出了主題活動方案,為整個互動的開展與實施,奠定了基礎。縱觀整個方案從活動的時間、地點、主題以及議程的順序都作出了清晰而具有條理的規劃,分別邀請了相關專家進行講座授課(包括專家人員的落實、講座主題的確定都逐一落實到位)、組織青少年雙邊活動的交流互動、書寫“我的夢想”共同張貼夢想樹、舉行“我的中國夢”主題征文和繪畫比賽、圍繞“我的夢想”進行現場作畫等多種形式。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們不僅考慮到每個活動開展的細節,也將每個主題板塊內容之間的融合與過渡奠定了基礎。
正是有著這樣整體性的規劃,才能保障每個活動都能切實有效地落實與開展。當然,在實施過程中,由于某些客觀性的意外因素,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就不能一味刻板地遵守,而是根據情況進行了及時地調整,從而幫助學生做好相應的準備,為他們更有效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依托扎實的實施,讓教育實踐活動有收益
計劃是整個活動開展的基礎與保障,但任何活動的開展,其關鍵與核心就在于活動內容的扎實開展。再好的計劃,如果沒有落入到實處,就等于空中樓閣,毫無作用。因此,我們在實施過程中,不僅需要認真揣摩活動計劃的實施要求,更要努力從實踐角度來衡量學生的認知需要,多從學生的視角與立場對所有的實施步驟進行審視,在引領學生舉行活動之前,就對所有的活動進行整體性地了解,從而幫助學生做好相應的準備,幫助他們將課程的內容落入到實處,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不斷改善。
如在2015年,我們利用暑期實踐,開展了“百名教師進社區”活動,這項活動主要為了充分發揮教師自身教育和專業的優勢,提高社區教育的水平和質量,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而在這一項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并沒有降低活動參與的門檻。首選,對進社區的教師進行嚴格的刪選,以尊重教師個人意愿為前提,對教師師德師風以及教育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讓更多師德師風好、業務能力強的老師參與到我們這一活動中來;其次,在活動開始之初,我們對參與活動的所有教師進行了動員講話,讓每位參與到活動中的老師都能正確認識到本次活動的價值和意義,都能從積極、正面的方向感知本次活動對于實現自身價值所起到的積極作用;緊接著,我們緊緊圍繞著本次活動的主題和要求,將所有參與的老師以兩人分成一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別設置了主題活動、專題講座等形式多樣的內容。尤其是分配教師不同的任務時,我們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從活動內容與形式等出發,將活動的開展與教師的分配等于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再創造,從而更好地促進活動效益的提升。
而在整個活動中,我們相機配置了若干的活動推薦表、設計方案,以便于教師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不斷深入、不斷提升,為活動效益的保障奠定了基礎。這些記載性資料的補充與運用,不僅讓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不斷記錄,更為教師的自主性反思提供了平臺,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依托深入的總結,讓教育實踐活動有反思
“沒有總結與反思,我們就無法在活動中實現自我的生長”。的確,只有基于真正活動過程中的反思,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才能不斷完善我們在活動中的整體性效益。因此,我們應該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可以是針對整個系列互動進行反思總結,也可以是針對某個板塊與細節進行反思。大活動有大反思,小活動有小反思,在點點滴滴的反思過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活動效益的不斷豐實。
如在2014年暑假,我們組織中小學生開展了“七彩的假日學生進社區”等活動,在學生開展完一系列活動之后,均收到了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一致好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成效,讓學生們在校外教育中獲得了成長,讓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暑期生活更加放心,也更加愿意讓孩子到校外教育中來,參與度更高,好評更多,以后我村仍會積極配合上級要求,辦好每一次校外教育活動,促進未成年人教育的發展。
西界港村在“和諧錦豐 平安錦豐”活動主題之后,就進行了這樣的總結:此次活動,使學生們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提高了他們保護環境、愛護花草的意識。自暑期以來,西界港村為轄區青少年開展了道德教育、青少年法治大講堂、愛國主義教育等一系列活動,并利用農家書屋、各類文體活動室,豐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幫助青少年學生度過一個快樂、有意義的暑假。
總之,社會實踐活動是教育走向社區的一種重要形式,更是促進學生綜合性素養不斷提升的一種質態。教育,只有走出校園、走進自然、走進社區,才能真正發揮出其擁有的價值和功效。我們將延續這條教育實踐之路,義無反顧地繼續走下去,更好地朝著應有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 劉少芬.社會實踐活動對中學生道德品質與實踐能力的影響[J].教育導刊,2013,(01).
[2]金輝.放飛的思維 —— 淺談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J].新課程導學,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