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巖 李會勇 張銥晗

摘要: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模式作為我國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模式之一,由于還處于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初級階段,教育和管理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針對其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在網絡信息平臺的搭建方面對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非全日制研究生網絡信息平臺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現狀和問題分析
1.現狀
與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相比,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以在職人員為主要培養對象,不離崗學習為主要學習形式,以其更大的時間安排靈活性和更大的職業技能針對性為優勢,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出了一大批高層次專門人才。與此同時,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也由于其培養形式的特殊性,雖然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一樣可以取得相應的學歷學位證書,但在社會上卻被普遍認為“含金量”不高。
2.存在問題分析
由于學生工作地域的分散和高校教育地域的局限,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宣傳模式不高效、消息傳遞不佳、交流性不強、資源利用不充分、缺乏連續性等問題不斷凸顯,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成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宣傳交流不通暢。在傳統的模式中,學生和學校之間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為學校通過網站或紙質文檔發布招生等信息政策,學生需要在信息紛繁復雜的網絡上進行篩選;而且缺乏及時的提醒機制,對于學生來說,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2)師生缺乏溝通交流。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的學習方式是課堂授課,主要的課堂時間集中在周末。這樣集中高密度的授課不可避免的會導致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時間都存在疲勞狀態,難以實現知識的高效的傳遞,需要師生在課后進行溝通。但工學矛盾突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師生缺乏溝通的時間和空間,這一問題使得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學和培養效果大打折扣。
(3)教育資源利用不充分和教育連續性缺乏。在教育資源上,高校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同等的資源,但是由于學生地域的分散和高校資源的固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沒能充分享受到高校提供的圖書館和其他實驗資源。在教育連續性上,現有的服務體系的服務重點在于考前,在考試之后就缺乏后續的繼續訓練,沒有針對學生的“碎片化”時間和個性化需求提供有效的自主化學習資源和交流機會。
總結看來,在傳統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中,學生與學校之間缺乏一個成體系的聯系平臺,導致了以上種種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成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網絡信息平臺論證
1.網絡信息平臺的概述
(1)網絡信息平臺的內涵。網絡信息平臺是基于網絡平臺的信息平臺,不同于以往簡單的信息發布和信息查詢的網站系統,它可提供強大的信息導航和搜索功能,并與相關的交流、分析、反饋功能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有序的信息社區,實現4A的概念,即“任何人(Anyone)可以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點(Anywhere)交互該領域的任何信息(AnyInformation)”。
(2)網絡信息平臺的優勢。結合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實際情況,在教育培養中結合網絡信息平臺具有以下優勢:
具有實時性。非全日制研究生僅有周末的時間在課堂集中學習,沒有集中住宿于校園內,因此傳統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模式和溝通模式具有一定的信息滯后性和延遲性。而網絡信息平臺的實時性則會為學校和學生提供一個共有的、實時的信息發布平臺。學校通過網上發布信息,學生接收信息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能夠及時了解到第一手資訊。
具有互動性。在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中,學生的工學矛盾和日常教學安排在周末等原因導致了師生缺乏課堂外的溝通和交流平臺。網絡信息化平臺的互動性將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學生隨時隨地提出的問題都能夠通過該平臺與學校教師、管理人員進行交流,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溝通不暢而導致的各類問題。
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傳統方式的信息發布往往是在公共的平臺,夾雜于各種信息之中,極易被淹沒,其讀者群體紛繁復雜,難以做到有針對性,成體系的指導。而建立專門針對非全日制研究生培養的信息平臺,只推送與此相關的信息,給此類特定人群以針對性的指導,能夠實現點對點的針對性信息傳遞,對于此類群體非常有利。
2.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網絡信息平臺的選擇論證
(1)信息網站類平臺。信息網站類平臺主要是通過搭建專業網站的形式,是主要收集和發布信息的平臺,其中包括新聞發布網站、搜索引擎等。以現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網站為例,主要有中國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網(www.eduego.com)、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www.chsi.com.cn)、基于各大高校官方網站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子網,以及各大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機構網站。這類信息網站類平臺的優勢是發布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擁有大量的相關用戶等。其缺點為:交互性不強、對于用戶個體而言信息太多不易篩選等。
(2)專業論壇類平臺。專業論壇類平臺主要是按照專業區分,在網絡論壇上聚集該專業用戶,進行的信息交流和反饋。目前,主流的有百度貼吧、各大高校自主搭建的論壇以及各類專業領域人士交流論壇。其優勢為具有專業領域內的廣泛交互性。但也同樣帶來了一定的缺點,包括所含信息不具有權威性、用戶水平差距較大、具有一定資質的用戶量少等。
(3)即時交互類平臺。即時交互類平臺主要是提供即時交互功能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渠道。目前主流的有騰訊QQ、微信、微博等。其優勢包含:用戶量大、交互性強、實時性強。但是也缺乏一定的廣泛的信息發布渠道等問題。
其中,微信平臺的公眾號平臺作為國內較成熟的即時互動平臺,提供了包含以上的優勢以外,還包括以下兩個優勢:①可擴展性。和包括數據倉庫軟件產品在內的其他計算機軟件產品一樣,公眾號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平臺開發接口,如基于WEB開發的數據統計、賬號管理和客服服務等等,可以實現信息發布、專業論壇等功能。②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建立公眾號平臺需要通過騰訊的認證程序才能夠架設,因此成為了不少機構除官方網站以外的第二個權威信息發布渠道。
由此,筆者認為,針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網絡信息平臺而言,基于微信公眾號平臺開發拓展的具有即時互動性和信息發布功能的網絡信息平臺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三、網絡信息平臺搭建
通過對現有的數據進行分析以及對參加非全日制專業學位提升的學生的回訪,微信網絡信息平臺針對信息公告、學生服務、教師服務、互動交流、資源共享需求,區分三類用戶(學生、教師、學校)需要,主要包含6個模塊:公告模塊、招生模塊、學生模塊、教師模塊、互動模塊、資料模塊,如圖1所示。
1.各模塊功能介紹
公告模塊提供了學校概況介紹和新聞公告等子模塊,涉及學校師資、考生報考條件、教學服務介紹等信息,主要由后臺管理人員收集更新信息。
招生模塊主要進行廣泛的招生宣傳和針對性定點推送。廣泛的招生宣傳主要對招生政策、專業分類、未來發展進行系統性的介紹。針對性的定點推送,將結合對近十年學生的專業類型、崗位分類、單位性質等方面的分析,找出潛在的未來學生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定點推送,實現高效的定點宣傳。
學生模塊主要針對各類學生提供了選課系統、自主學習、作業上傳、繳費系統等子模塊。學生可以利用學校提供的學生個人賬戶進入系統,進行網上選課和自主學習。學生還可在該模塊中進行作業上傳,便于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繳費系統提供了學生繳費接口,可方便異地學生通過網絡繳費。
教師模塊主要針對教師,提供了教師介紹、教學計劃、網上授課、課件發布等子模塊。教師可以利用學校提供的教師個人賬戶進入系統,實現發布教學計劃、教學視頻和課件等功能,可有效減少學校教學成本。
互動模塊同時針對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教學答疑交流留言板等子模塊。教師可提供以往學生成長案例和本課程前沿技術等資料供學生了解,學生可在該交流平臺上進行提問求助,從而建立起教師學生直接對話的“互動循環”。
資料模塊主要針對學生,提供了資料分享和工作聯絡簿等子模塊。學生可在該模塊獲取到有關在職研究生報考、入學、論文等模板文件,同時可查詢到本平臺幫助文件和聯系方式等信息,使學生在初次使用平臺時就可輕易上手。
2.平臺功能拓展設想
(1)功能拓展設想。在本平臺設計過程中,為減少開發工作量和保持風格統一,將經常使用的功能都盡量使用單獨模塊設計,以便于以后維護。
(2)平臺拓展設想。本論文涉及到的是基于微信平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形成更加科學高效的成熟平臺后,我們將進行本平臺的APP化,以更好地將教學資源移動化。
四、總結
綜上所述,本論文是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網絡信息平臺的一次探索與應用,旨在更好的建立起學生、教師、學校三方之間的聯系紐帶,打破以往學校-教師-學生的單項信息傳送,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針對性,也為解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現有短板提供了一條思路。
參考文獻:
[1]朱兆斌.高校產學研合作探析.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9,(05).
[2]緱占杰.對高校在職研究生管理問題的思考.河南教育,2011,(06).
[3]周利華.網絡平臺演化機制研究.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13,(05).
[4]馬蘭平.網絡信息化教育平臺.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11):233.
基金項目:
1.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研教改項目:面向電子行業及產業的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人才培養調查與研究;項目編號:ZY2014001。
2.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研教改項目:助推本科擇業學生非全日制專業學位提升的服務體系研究及建設;項目編號:ZY2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