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煥和
摘 要:近幾年,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特別是2014年底啟動了“百萬技能人才福利計劃”工程,創全國之先河,把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上升到政府的意識形態和社會責任,為天津市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能人才保證。本文從天津市高技能人才現階段發展概況分析入手,總結了該市近幾年來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高技能 人才 現狀分析
一、天津市高技能人才發展概況
近幾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2015年,作為天津市行政改革“十個一”的重要內容,“一包教材管培訓”進展順利,目前首批開發成功的職業培訓包已經在福利計劃中試應用。2016年兩會期間,天津市推出的八項舉措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其中之一就是培養各類高技能人才,深入實施千企萬人計劃、百萬技能人才培養福利計劃。圍繞企業戰略東移和新一輪的“嫁、改、調”,以及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制定政策法規,完善綜合性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加快培養數以百萬計的高素質產業大軍,為加快濱海新區的發展,為天津市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能人才保證。
1.技能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宏觀環境不斷改善
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6]15號),將大力加強高技能人才建設工作,作為我國核心競爭力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舉措,作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任務。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辦公室”,將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納入到全市人才建設總體規劃中,從加快培養、完善評價、強化激勵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天津市把培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列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實施了《天津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納入經濟發展統籌規劃,通過有效開展高技能振興行動,實施“百萬技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 以及“實施千企萬人支持計劃”,使全市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有效成果。
2014年,天津市政府以政府文件形式下發了《天津市百萬技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通過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方式,實施培訓補貼和津貼,引導全市、全社會、各層面的資源,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急需的技能人才。從2015年到2017年,平均每年將有30萬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使全市各行各業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276萬人,占全市勞動者的比例超過70%。
高技能人才培養措施得力。在實施《天津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中進一步完善各項人才政策,從培養等多個環節加大扶持力度,帶動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發揚工匠精神。
人力社保部門充分引導企業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每年發布《職業培訓成本及市場需求程度目錄》,按照非常緊缺、一般緊缺和緊缺程度,經過培訓并鑒定合格,可享受對應的職業培訓補貼、生活費補貼等六類補貼。同時,行政部門積極推動引導企業建立技能人才激勵機制,激勵職工學習職業技能的熱情。
高技能人才培養渠道通暢,培養平臺日趨完善。通過表彰先進,形成良好的人才培養激勵機制;通過全方位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多層次選拔各項人才。堅持以培訓促就業,以就業帶培訓,形成以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為龍頭,各區縣建立公共就業實訓鑒定基地為依托。圍繞電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車及裝備制造等天津六大支柱產業,立足天津,面向京、津、冀地區,輻射環渤海,影響全國的具有國際水準、國內領先的公共實訓鑒定基地。
人力社保部門出臺了《天津市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每年開展多行業、多工種技能比武,對獲得前六名的選手給予晉升。同時實施了《天津市高技能人才評選獎勵辦法》,對高技能人才實行政府津貼,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全市每次100名,聘用期間每人每月享受200元的政府津貼;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及天津市技術能手稱號的每兩年評選表彰一次,全市每次100名,分別給予5萬、1萬和5000元的一次性獎勵,形成長效技能人才培養機制。
2.高技能人才數量逐年增加
(1)高技能人才培訓規模進一步增加。一是制定了面向社會和企業在職人員培養的工作計劃,充分利用高中等職業技術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資源優勢,形成有效供需和資源共享,通過采取脫產、脫產與生產相結合等多種方式,不斷擴大在職職工人才培訓規模。
二是在國家職業標準的基礎上開發“一包管培訓”的“職業培訓包”培訓模式,實現了職業培訓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三是開發出“一體化”教學課程。根據工作崗位需要出發,確定培訓專業方向,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將專業教學與生產有機結合,將教學、教材、教室、教師有機結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是建立一支與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人力社保部門選擇技術先進、技能人才密集且培養成效顯著的大型企業,以及以高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的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建立多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實驗基地。
(2)高技能人才培養成效顯著。政策好、措施對、用力準,使得高技能人才培養收到明顯成效。“十二五“期間,全市共開展各類職業培訓540萬人次,截止十二五末,全市技能型勞動者323萬人。其中高級工以上高技能人才48.4萬人,占取證人數27%。2015年,全市共有35.58萬人參加技能鑒定,32.97萬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其中高級工資格6萬人,占18%,技師資格9000人,占2.8%,高級技師取證5600人。
以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為例。在天津市確定的236家戰略東移企業中,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完善企業職工培訓制度,制定培訓規劃等措施,促使高技能人才隊伍迅速成長壯大。該公司共有技術工人6514人,東移前公司擁有高級工650人、技師96人、高級技師1人。而后,他們抓住東移契機,邊建設、邊生產、邊培訓,東移后已培訓技術工人17800人,其中高級工1750人,技師300人,高級技師20人。高技能人才總量比東移前增加1323人,增長1.77%。
二、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養主要經驗
1.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十分重視
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門十分重視高技能人才建設,相繼出臺了《天津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天津市百萬人才培訓福利計劃》等多個規范性文件,實施重大人才政策、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引領全市全社會重視高技能人才,加快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2.企業在高技能人才開發中發揮著主體作用
完善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推動和社會支持相結合的培訓體系。企業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使用主體,只有企業才能提供同崗位需要零距離的技能培養陣地。實踐證明,技能的提升,需要在特定崗位上長期訓練,需要企業里更高層次的技能人才的“傳、幫、帶”作用,缺乏實踐經驗是成不了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另外,企業里能培養人才的團結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通過共同探討、共同研究,提高技能水平、創新能力和職業素質。
3.職業院校的基礎性作用
職業院校包括高職和中職院校,不論是在理論教學還是在技能訓練中,都積累了較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尤其是在培養人的專業技能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培養人的發展能力方面較企業優勢更加明顯。近幾年,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等的實踐,實現了優勢互補、投入少見效快的培養目標。2015年各類職業院校共培訓9.6萬人,占全市培訓總人數的30%。在實施百萬技能人才培訓福利計劃中,簽約培訓的高職院校20余家,中職院校30余家,占全部中高職的95%。
4.評選表彰、技能競賽,對高技能人才成長有很好的激勵作用
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是促進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來,天津市人力社保部門組織了以“技能創新,人才強市”為主題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涉及機械制造、航空航天等近百個職業,全市已有110萬名職工和學生參與各項競賽。該市還成立了世界技能競賽基地,通過比賽,選拔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十二五“期間,累計7人獲得中華技能大獎,107人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16人被評為國家級技能大師,3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300人被評為天津市技術能手,200人被評為天津市有突出貢獻的技師。
5.形成一包管培訓的“職業培訓包”模式
2012年,天津市在全國率先開發應用了“職業培訓包”管理模式,創造性地將職業標準、教學方式、教材師資和實訓考核等職業培訓鑒定全過程規范打包,形成標準化的培訓新模式,實現了職業培訓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啟動開發了242個職業1056個培訓包,基本涵蓋了該市優勢產業的主要職業。
6.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對高技能人才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對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的考核和評定,是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環節。天津市成立專門的高技能人才評價組織機構,制定了考核評價實施辦法,指導行業部門做好技能人才評價改革工作。另外,一些企業在關鍵崗位中積極推行“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及“首席技師”等技能帶頭人制度,發揮高技能人才在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和帶徒傳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在全社會營造尊重技能人才、爭當技術標兵的良好氛圍,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弘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社會風尚。
因此,加快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養,創新職業培訓模式,培養造就規模宏大、門類齊全、素質優良、能適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隊伍,使天津成為高度專業化、現代化的人才聚集地,為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天津市職業技能培訓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