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躍 劉智琪 白潔 吳宇迪 王舒

摘要:目的:分析醫學生理學教學中采用PDG (problem-discuss-guidance,PDG)教學模式的效果。方法:選取沈陽醫學院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121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成2組,分別接受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學法、PDG教學法。借助試卷和問卷調查兩種指標進行評價和比較教學效果。結果: 總體上,PDG組優于LBL組(P<0.01)。結論:PDG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培養其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和提高其查閱文獻資料能力,在醫學生理學教學中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PDG教學法 LBL教學法 醫學生理學
醫學生理學是醫學院校普遍設置的一門重要醫學基礎課程,生理學是生物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講授機體生理方面的功能機制。在現代醫學教育體系中,生理學成為一門橋梁核心學科,在基礎和臨床各學科之間起到連接作用,這對教師授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教學(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方法的優勢不言而喻,但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導致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問題-討論-指導(problem-discuss-guidance, PDG)教學模式是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學創立的。PDG教學模式實施的基本過程如下:首先,根據教學內容設置若干問題;其次,組織學生在檢索查閱資料和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學習和討論;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和討論情況,給予針對性的理論指導和教學小結,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前沿知識的介紹,豐富教學內容,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等目標。
本文綜合考慮所在醫學院校的學生實際特點,將PDG和LBL教學法運用到生理學教學之中,分析比較兩種教學法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2013級和2014級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共121名學生,其中男生24名,女生97名,年齡為18-23歲,平均為(19.81±0.97)歲。將121名學生分成LBL組(61人),PDG組(60人)。
2.研究方法
根據教學大綱內容設計基本問題和擴展問題,并列出學習目標及重點和難點。教學前兩周發給PDG小組同學,同時教師進行必要的引導,讓學生開展自學,學生根據問題和學習目標,利用兩周左右時間進行文獻資料的收集、查閱和總結,在各個小組同學進行討論之前,教師對課程的目標及重點和難點進行簡要講解,然后開展小組同學的充分討論,并制作PPT形式的報告或者進行板書講解。報告結束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增加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此外,可以補充與課程相關的研究進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LBL組進行常規多媒體教學。
3.教學評價
課程內容結束后,LBL組和PDG組進行理論考試(滿分100分),比較兩組的教學效果。此外,發放無記名問卷給PDG組60例,設置若干個問題,回收有效問卷60份,評估學生對PDG教學法的滿意程度。
4.數據分析
數據結果的分析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其中計數資料結果采用百分數來表示。計量資料結果采用均數±標準差( ±s)來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兩個組之間的差異比較,P<0.05認為差異在統計學上具有意義。
二、結果
1.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PDG組考試成績平均分明顯高于LBL組(P<0.01),PDG組學生成績在80分-90分者較多,而LBL組學生成績在70分-80分者較多,說明PDG教學法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見表1)。
2.調查問卷評價
PDG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0%的學生認同PDG教學可以提高其綜合分析能力,95%的學生認同PDG教學有利于培養其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和提高其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學生對PDG教學法比較滿意。結果如下(見表2)。
三、討論
生理學是各類醫學院校普遍設置的一門重要醫學基礎主干課程,生理學是其他基礎醫學,如藥理學、病理學和臨床各學科的基礎,在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之間起到重要的連接作用。生理學的邏輯性很強,生理學教學的實際教學效果將影響學生后續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的學習和臨床思維的培養,必將影響醫學生未來進入臨床工作崗位的勝任能力。因此,在順應醫學教學改革的趨勢下,在生理學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并因地制宜,以期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LBL教學模式下,課堂的主導是教師,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這種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即不能很好的滿足當今社會對醫學生培養的要求,也不符合當前醫學教育改革的趨勢。
因此,在生理學教學實施過程中恰當地引入PDG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綜合學習能力。本教學研究數據結果也顯示,學生主觀上認可PDG教學模式,認為對其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查閱文獻資料能力的提高有幫助;客觀上通過考試,PDG教學學生的理論成績明顯高于傳統教學學生。表明該教學模式有助于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可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受到學生的歡迎,值得在生理學教學中應用和推廣。
本課題組今后將進一步探索和優化PDG課程設計,并根據教學內容和特點靈活應用,同時加強多種教學法的聯合,揚長避短,為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李珍,解敏,王烈成.醫學生理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考試周刊,2016,(10):149.
[2]王麗鳳,魏媛.生理學教學中解決留學生理解障礙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1,(08):763-765.
[3]胡玉林,王美霞.淺談課程改革中《儀器分析》教學方式的轉變[J].科技信息,2010,(24):20.
[4]尚立芝,季書,高劍峰.TBL教學法在生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5,(02):146-148.
基金項目:
1.遼寧省教育評價協會第一屆教學改革與教育質量評價研究課題;課題名稱:PDG教學模式在醫學生理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立項編號:PJHYYB15245。
2.沈陽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課題名稱:PDG教學模式在生理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課題批準號:2015-197。
3.沈陽醫學院2014年度教學研究課題;課題名稱:PDG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立項編號:YB201428。